原创 冯甲新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07-04 00:00 发表于河南
“老家白杨,多彩生活”,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编者按: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每一个人。多少年以后,我们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人生的高度,不是你明白了多少生活的道理,而是你守住了多少生活的底线。冯甲新老人四十余年如一日,将家庭的收支账目记录得毫厘不爽,实在令人震惊和佩服。本期特别推荐他的这篇获奖征文,不在于文笔的华丽或境界的高远,而意在让我们的读者朋友们读后能得到一点生活的启发!
(“清风宜阳杯”获奖征文)

翻开那一摞发了黄的旧账簿,就能看到我40多年来的生活,那是我用多半生的执着积累下来的硕果,百忙之中也未间断,病痛中也没有漏掉,一分一毛也未曾错过。
我出生于1943年,在艰难困苦的年代里,一直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父母艰难操劳、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四人抚养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到1974年,我们家发展成15口人的大家庭。父母亲年老了,才让我们分了家,各自过独立生活。从此,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承担一个家庭生活重担的艰辛。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吃喝穿戴,样样都得操心。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娘恩。

那年代,微薄的收入难以顾家,不由得你不精打细算,勤俭度日。从1979年开始,我开始详细地记录我们家的经济收支情况,每天收支必记在账,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
刚开始那几年,妻子总是反对我,说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分一毛也计较,你不怕外人知道了,说你是神经病。由于我的不懈坚持,她习以为常了。从此,我一直坚持到现在。43年来,从未间断过。几十年里,我的账本一直锁在抽屉里,从未向外透露过,孩子们也未曾见到过,这是我一生的秘密。

上世纪80年代,是比较困难的年代。从1979年开始记账到1988年十年间,总收入9361.71元,开支8850.92元,十年间只结余510.79元,到9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但是,这十年间也是我家经济最困难的十年,儿子和女儿同年考上大学,毕业后,需盖房子,操持他们结婚生子,这十年总收入48762.63元,支出54284.61元,还欠外债5321.98元。
到了新世纪,1999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家庭收入逐年增加,总收入55418.60元,支出43088.70元,结余12329.90元,也还清了外债。从2009年到2021年这13年间,国家对土地增加补贴,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到了养老金,我还有低保金,孩子们也不断给我们零花钱,这13年总收入155633.40元,支出96083.10元,结余59550.30元。真是做到了不愁吃不愁穿,银行里头有存款,感谢党的政策好,晚年生活乐无边。

把珍藏了40多年的这一摞沉甸甸的发了黄的账簿透露出来,是想用真实的资料见证我们这一代人从贫困怎样走向富裕生活。感恩党的惠民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我愿把这勤俭持家的家风传下去。勤俭永远是美德!

作者简介:冯甲新,男,生于1943年,宜阳县白杨镇三村农民,河南省农业劳动模范,文学爱好者,有多篇文章在网络媒体发表,有作品结集成书,联系电话:13373789476。

主播简介: 牛锁伟,网名牛哥, 宜阳县白杨镇四村人,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自由职业者 ,爱好音乐、播音、书法。其信奉的格言:用我的声音保护你的眼睛,解放你的双手!

(责任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