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七大爷府,走进历史
文/邢忆遥
六月的风从远处涌来,又匆匆离去,六月的水草就起伏不定,像那些高高扬起的马蹄,湮灭在时光的轮回里,又像这座三百年的府邸,安隅在光阴的流年里,悠长的沉静,无论记得与遗忘,它都一寸一寸丈量院内老树的年轮,一圈一圈扩散的年华,记录时光的步伐有宽有窄,时光的恩赐有厚有薄。
此刻,我站在它朱红的大门前,叩响金漆兽面的门环,浑厚的声音激起经年里的尘埃,又簌簌落下了岁月泛黄的指纹。
跨过高高的门槛,前朝旧事从青砖碧瓦中破土而出,三百年的光阴猝不及防的呈现在我眼前,恍若白驹过隙,恍若昨天到今天只隔了一夜轻飘飘的尘世,从未远去过。走上长长的甬道,大块的青石铺就而成,曾经的熙熙攘攘早将它打磨的光滑中透着清韵,像一滩历史的水印,映射过悲欢离合,也回应过几声叹息,从未干涸。
前走是五间正房,屋檐反宇,兽面瓦当,再配以精致的纹饰,尽显沉稳静谧,两端及檐下,绘有大气磅礴的山水,笔触细腻的花鸟工笔,或浓墨重彩,或淡淡留白,图案寓意趣味,相得益彰。任王城的姓氏改写,这历经风雨的颜色,依然固守着陈年旧事,旁观世间的别离,洞悉人世浮华。
门楼三间,左右为门房,中间为正门,正门两旁各有一根明柱,柱下有雕花的椭圆形花坊,历史的风也曾无数次的拂袖,打翻了春色妆奁,惹得年年绿肥红瘦,当我们拨开眼前的风尘,依旧可以触摸它往昔的温度,每一处建筑里,每一处建筑上小小筑件都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气息,尽管历经烽火战乱的洗礼,历经漫长岁月的沉淀,那些被人淡忘的过往,如砖瓦缝隙中拼尽全力长出的青苔、野草,让我们感动和敬畏每一个生命的执着。
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室,东西厢房各有三间,雕花的窗棂下,种过花,燕子也悄悄种过情话。正房与偏房布局合理,疏密适度,院内四周游廊相连,谁曾坐在前堂,斜栏听雨,朝花夕拾,“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如今,洗尽铅华的百年府邸,只有月色还是当年把酒言欢的月色。历史终以风为针,水为锦,绵绵密密绣出朝代的更迭。
放眼整个院落,依山而建,雕梁绣户,丹楹刻桷,有肃穆庄严的威仪,也有曲径通幽的婉约。在这个阳光很大的午后,我穿过厚重年岁站在这里,我与幽深的古意刹那间融为一体,犹如我们就是彼此年深日久的等待,它是我的前世,我是它的今生,,它将我带到了那个鲜衣怒马的年代,烈烈作响的旌旗,人生鼎沸,纵马斯鸣,在青草的香色里放养着我肆意驰骋的快意,也感受着世事变迁留给它痉挛的阵痛。
压抑住心中汹涌的波动,不忍再打扰它的清幽,我轻轻掩上门,从历史中抽身而出,这座三百年的古宅再一次藏起了它的心事,留给世人风轻云淡的背影,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我们从生生不息的繁衍中涉世而来,承载着先人的骨骼与血液,信仰与希望。唯有高举火把,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去追寻,去创造,去把我们以梦为马的名字,插在这片彪悍的草原上。

邢忆遥 笔名:歪歪
松原市政协委员,宁江区政协委员,松原市影视协会副秘书长,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前郭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理事,松原蓝天救援队志愿者。
喜欢在山水间自由行走,喜欢将路过的风景化作墨香。作品曾在《松原文艺》《松花江》《查干湖》《伯都讷》《淮安区报》《松原日报》《松原晨讯》《艺苑百花》等各报刊,网络平台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