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剧也曾给人带来精神享受
文/高克勤

前不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书法界的精英们泼墨挥毫,以示悼念。打开文友发来的那个视频,一声高亢激越,捥转悠扬,直牵心肺的蒲剧,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久旱逢甘霖一般,盼望着能好好听上一段,也好让自己过一下对这种戏的瘾。因为蒲剧也曾给人带来精神享受,脑海中就象演电影一样,关于对它的了解与记忆,又一幕幕浮现在了眼前。
韩城人喜欢秦腔和眉户剧,这大家都知道。但是老辈人还喜欢蒲剧,年青一代可能不知道。高族一位精英人士小成成,夲是我们韩城文学群内一挚友。他的微信中有这么两句话:所有的记载都忽略了一点,秦人唱秦腔,而清水人唱的是山西蒲剧。并表示,他也喜欢听蒲剧。
我也夲是一蒲剧迷,因为我们沟北村的老辈人,不但喜欢听蒲剧,曾经也喜欢唱蒲剧而走红韩塬大地。那时候村中送老人,蒲剧团或蒲剧名角那是必请如疑。那种腔调,最能勾起人们的情感,把失去亲人的悲痛,怀念老人一生恩德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听着戏,不但孝子泪流满面,旁听之人皆不能自制,涕泪交流。孝老者定会更加无微不至,不孝者也会痛改前非,补偿不周之过。

千年沟北村一书第82页记载:20世纪20至50年代,沟北村的蒲剧能唱三天三夜,生,旦,净,丑全有,文武场面齐全。主要演员须生有高迎春(荣光),高升斋,老生有高凤歧(玉贤),老旦有王旺生,正旦有高抗锁(仰迪),高启明。花旦有高赛福,高树森,丑角有高德印,高殿选,花脸(净)有高志合,成俊亭。弦琴有高秀山,高启荣,司鼓有高悦亭,经常能唱的剧目有:〈辕门斩子),(芦花丿,(二进宫),(斩黃袍),(铡美案),(八件衣),(采桑),(杀狗),(三娘教子),(古城会),(斩秦英),(渭水河),(回荆州),(三上轿)等。

千年沟北村第120页记载:艺宛一秀高迎春,又名荣光,(19o6年至1948年)女,上过私塾,长于艺术,爱好蒲剧,演须生嗓音宏亮宽厚,(辕门斩子)唱红韩塬大地。
村中一位大哥,从小喜欢听唱蒲剧,去世后,儿女们专门给请来山西万荣蒲剧团,搭台唱蒲剧三天三夜,烟茶饭全舍,四流八村的人都前来看蒲剧,那么大的地点,每天看戏人拥拥不退,着实让爱蒲剧人过了一把瘾。
村中有一位族弟,他们兄弟姐妹传承了先辈的孝道,对父毌平时关怀备至。他的父亲曾是村中的蒲剧演员,毌亲是蒲剧戏迷。老毌亲九十大寿时,专门请来山西蒲剧团及多位名角。那几天,也着实让附近各村人,厂矿职工及家属,夲村父老乡亲们,再次开了眼界,享受了蒲剧给大家带来的精神快乐。

如今老辈人渐渐离去,蒲剧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沟北村还有一位精英人才东村大哥,他如今虽然己经八十多岁,但身强体健,耳聪目明,他是蒲剧在这里的活板教材,蒲剧的发源,艺术特色,唱腔,脸谱,特技绝活,乐器,代表剧目,著名演员等,他无一不知。谝起蒲剧知识,那是滔滔不绝,如山泉水涌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让人佩服,而且从中获益不少。
蒲剧,因发源于山西南部的古蒲州而得名,是山西临汾,运城市地方传统剧,又称为蒲州梆子,陕西人称其为晋腔或蒲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蒲剧的表演特技不少,最吸引人的有五子功,(翎子功,胡子功,翅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等)。把剧中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融入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致深。一:翎子,就是插在头盔上的两根长约两米的雉鸡翎,借舞动翎子的技巧及灵活优美的身段,表现人物的心情和神态,生,旦,净,丑,各行脚龟都用。翎子功包括:单掏翎,双掏翎,单衔翎,双衔翎,绕翎,涮翎,抖翎,摆翎等各种技巧,把人物的各种心情形态都表现了出来,有突出的戏剧效果,堪称一绝。二:老艺人们对特技的运用,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特技运用的口诀。胡子功的运用有二十字口诀:推,掠,掳,弹,捻,捋,吹,揉,挡,端,抹,摊,扬,盖,绕,耍,撂,甩,咬,翻。三:帽翅功的运用有四句口诀:左闪右不动,右闪左即停,上下交并用,前后旋绕行。四:鞭子的运用有二十四字口诀:上,下,抖,捋,蹁,左,右,斜,跨,翻,坐,掳,回,拉,绊,扑,立,捡,引,卧,扬,攀。

小旦在表演上多用扇子,手帕,血彩,鞒功,以及(花梆子)小步功。扇子可变六七十种样式,对表现人物的情感特别有帮助,运用上有十六字口诀:撒,合,弹,扇,抖,颤,抡,翻,抄,回,飞,转,辅,照,人,手,颠。血彩常用以表现人物性格,〈花梆子)小步功,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平阳名角葵娃的小步就早己驰名。现代旦角演员孙广胜,王秀兰,筱兰香等,将小步功的训练编成了口诀:小腿带大腿,疾行如游水,身稳裙不动,两脚向前滾。
从好多文献记录来看,清同治,光绪,至民国间,这一戏班发展到四十多个。光绪七年,祁彦子,郭宝臣创建的(合文庙),参加资助的班就有十六个之多,还经常出外献艺。王来来沿晋中,晋北,大同,张家口,宣化一线,直演至北京。祁彦子北上献艺轰动了张家口,杨登云率班赴湖北老河口及陕西西安。山西万荣县张委娃,带领(全盛班)赴甘肃酒泉一带。此后羊娃又领(全盛二班),活跃于口外,至玉门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另外还有白老八班,六成班,八条棍班,黑斯班,童四班等,都是实力雄厚的有代表性的班社。这时在蒲卅,平阳地区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角:老七百生,老元元红(张世喜),老三盏灯(王来来),彦子红(祁彦子),白菜心(郧三春),八百黑(呂长林),活彦子(任祥娃),堂儿红(李彦堂),以及须生景恒春,小生彭福奎,曹福海,小旦冯三狗,孙广盛,王存才,正旦冯安荣,尧庙红(宋友梅),雪里梅(张金榜)等。

蒲剧它的绝活特技多,伴奏音量大,音质硬,高亢激越,打击乐点丰富多彩,从名称上说有六七十种,实际变化能有一百多种。可以分为慢,中,快,散四种类型,从配合表演动作到说唱填补,从掌握节奏到喧染气分,都离不开它。蒲剧的曲牌不但好听,配合更加有意思,分哨呐曲牌和絲弦曲牌两种。哨呐曲牌能有200多种,絲弦曲牌能有70多种。皇帝大官登坐堂,武将升帐或回营,队伍行进,文官迎送,饮酒行令,接旨迎亲,灵堂祭奠,洞房花烛,打扫庭堂,拜佛求仙,或开打,备马,梳洗,常用牌子曲渲染烘托,甚至许多伴唱也离不开它的引补。
蒲剧它的剧目众多,曾经的夲戏和折戏就有500多。上8夲戏有:盘陀山,红梅阁,麟骨床,瑞罗帐,意中缘,乾坤啸,十五贯,火攻计。中8夲戏有:梵王宫,摘星楼,阴阳树,炮烙柱,春秋配,无影响,梅绛亵,和氏壁。下8夲戏有:忠义侠,龙凤配,日月图,富贵图,狐狸缘,火焰驹,渑池关,黄鹤楼。西路夲戏有:归宗图,三家店,春秋笔,蝴蝶杯,双莲配。折戏有:阳河摘印,观阵,杀驿,藏舟,烤火下山等。此外,还有一部分是正戏之后加演的捎子戏:拾金,打面缸,老少换,顶灯,顶砖,跳神等。

解放后,山西蒲剧团于l95Z年,1957年,1959年,1963年,1979年,1983年等6次赴北京演出,还先后到陕西,河南,甘肃,青海,福建,上海,四川,湖北等省市演出。1983年,任跟心,郭泽民,荣获全国首届戏剧(梅花奖),在此后,武俊英,崔彩彩,雷俊生,景雪变,吉有芳,王艺华,张巨等多次获奖,武荣获得了全国第五届〈梅花奖)。zoo8年6月,临猗人张峰(19z5年生),襄汾人任跟心(l963年生),尧都人郭泽民(196o年生),新绛人武俊英(l956年生),朔州人王秀兰(1932年生),都被确定为蒲剧传承人物。
1959年,为纪念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诞辰5oo周年,蒲剧演员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参加演出的〈窦娥冤),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成了彩色戏剧影片。

韩城年龄大一些的人们,曾经都喜欢过蒲剧,蒲剧也给大家带来过快乐,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阅读完文章的朋友们,请打开蒲剧名家的精典演唱,再过一把蒲剧瘾。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