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印象(散文)
六、红土地上的生命
文/刘正双(湖北)
曾经有这样两首诗句,我摘抄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其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
其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
我时常打开扉页,欣赏、细品这些精妙古诗的意蕴,从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体会生活的内涵,为渺小的生灵那伟大的生命力而叹服,而扼腕。生存的意义不在于苟活,而在于活得精彩,活出自我。不管外在的条件多艰苦,环境多险恶,只坚定一个目标,如雕一般,穷追不舍,咬紧不松,就一定能创造出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来。
我在登封城西北,禹都大街的边沿,就见到这些令我惊叹的弱小生灵,在大自然的不待见下,仍然倔强的生长着,哪管你风霜雨雪,电闪雷鸣,潇洒地向世人展示:心中有目标,天地任我行!
贫瘠的红土地,饱含多少沙粒瓦砾,也只有身处其境之中,才能深有体会。我抓了一把红土,在手掌摊开,细揉,手掌感觉生疼,是硌的痛,磨的痛,戳的痛,一小把,使我终生难忘。生存在这些贫瘠红土中的物种,将何以存活?
带着这种疑问,我又一次踏上红土地,在红色的海洋中,去搜寻,去探谜……
沿着弯弯曲曲的红色小路,踏着夕阳余晖,我走进略显静寂的红色荒滩,
沟沿边,坡底下,一丛丛,一簇簇,红的花,白的花,黄绿夹杂的花,茂盛地开着,在绿茵茵的杂草窠里,不分彼此,不论高低,枝繁叶茂,锦缎一般。我驻足,惊叹这些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生活在底层的花花草草,凭你天旱水涝,秋去冬来,我自潇洒走一回,活一个人间自我,世上无双
小草也吧,小花也吧,在世俗的眼中,微不足道。万事万物,比它高的有的是,比它美的有的是,比它帅的有的是。它既不争也不抢,平静自我,直面人生,洒洒脱脱。它们理应被称颂,被传说。
在这样贫瘠荒凉的土地上,竟然有这样一段风景,我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奥妙神奇。
一位老哥荷锄路过,我和他搭讪起来。老哥自称本地人,孩子们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在家照顾孙子孙女。在山上开点荒,种点菜。他说。地都被政府征用,开发了,自己不开点荒种点菜,为家里开支减点负担,咋整?他有点悲戚。我说,征地补那么多钱,不够用?他苦笑一下,不说话。我明白了,从他的笑容里。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大片田地被开发利用,变成高楼工业区,变成开发商手中大把的票子。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外出打工,他们己不再叫农民,叫新型产业工人。
工人也吧,农民也吧,生存才是王道。本就贫瘠的红土地,收获微乎其微,现在连这微乎其微也泡汤了。
趁现在还能动弹,多′做点,给孩子减轻点负担。老哥告诉我,孩子们负担重,四个老人,两个小孩,地无一厘,不打工挣钱咋行?家户人家,开门就要用钱,难哪!老哥一连叹了几口气。
生存的不易,使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老人,仍然不敢放下肩上的锄头。风里雨里,共济同舟。那肩上,也担着生活的重负,孙辈们的依靠!
陪着老哥下来,我在想,这些如同草芥一样的底层人民,生活本就不易,天灾人祸,哪一条不要你的老命?
天,还是那片天,地,也还是那片地,我只是惊叹,在不易的生活之下,何以仍旧雄风依旧,英姿勃发呢?
不干不行,老哥告诉我。我瞬间明白了,是责任,是担当。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呀,责任重于泰山,担待不同寻常。千千万万个老哥们,像沟里的小花小草一样,虽然渺少,却也活得有尊严,活得潇洒自在。不过,这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已懂得!
我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红土地上的生命》,以示感怀!

2022.06.29.夜,于河南登封

个人简介:刘正双,笔名刘柳,湖北襄阳人。酷爱写作,笔耕不辍。曾在巜襄阳日报》等多家报纸刊物上发表作品。参加全国文学大赛,小说《礼物》获全国三等奖,散文诗《收获》获二等奖。优秀奖若干。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田野馨香,力争把诗学和美学有所创新,现为襄阳市浩然诗社会员,《双河》文学社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