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张波诗作赏析
文/蔡同德

今天早上一看,由郑功水(昵称心中有爱)本月27日编辑发表在《淄博都市头条》上的《张波近作格律诗十首》已经被46880人阅读。
张波先生的诗作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些诗都反映了作者丰富的实际生活,对读者有指导意义;二是这些诗都抒发了作者豪迈的真情实感,给读者以鼓舞;三是这些诗作都合乎格律要求,可以让读者学习借鉴。

张波先生今年76岁,去年10月出了一本书《赤子寸心》,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当过军人,当过几个单位的领导干部,为亲人做出了巨大牺牲,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年轻时当兵是在海军的导弹部队。他在《五律·闲居吟》中深情地回顾了这段经历: “军港涛声远,丹心瀚海初”,表达了他对军营生活的留恋。那时,他有火热的青春,蓬勃的精力。当时战云密布,“风云三尺剑”,表达了随时准备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现在他已退休多年,过着闲适的日子,但是他没有虚度时光。“烟雨一橱书”,他阅读了大量书籍,除了写诗,他还练习书法,成了书法家,作品有人购买。他最大的写作成果是校订了一本《古诗笺注》,从中可以感到他的古文水平也很高。
然后他的思绪从回忆过去转到现在的闲居生活。秋天仰望长空,看着大雁往南飞去;春天看着燕子从南方回来,仍然记得他家屋檐下的窝。晚上不妨在月下独酌,竹子稀疏的影子印在窗户上。读到这里,我联想起一个古人的对子“月醉杯中酒,梅思画外春”,与张波的“对月谁同醉? 小窗竹影疏”异曲同工。

退休后的闲居生活中,他经常去登山郊游,《七律·春游历山》反映了他的愉快心情,短短的诗中涵盖了花、竹、树等植物,鸟、鸡、蜂、蝶、鱼、虾、燕等动物,人家、亭阁等建筑物,历山、微雨、晚霞等自然现象,这些物像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卷。作者没有明写自己的心情,但因为作者做到了情景交融,读者能读懂作者的心情显然是愉快的,因为结句表达出来了流连忘返的意思。
表达闲适的还有《五绝·无题》,看似作者对鸡的聒噪很反感,但因为母鸡产蛋有功,虽然咯嗒咯嗒叫个不停,作者绝没有杀掉她的意思。“何由频报功”,批评并不严厉,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用在这里既幽默又生动。
五言古诗《历山拉练》是叙事诗,回顾了1967年文革中学生时代的一次活动,但也写了景物,以“山随星斗转”起兴,这是很巧妙的。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月亮走,我也走”。此处是人走山转,围着什么转呢?围着星斗转。同时结合“露重短衫湿”进一步说明了拉练是在夜间。结句则含蓄地表达了对文革的迷茫,“追远不胜愁”。

五古《悼念刘曙升先生》是悼亡诗,表达的是悲痛的心情,感情真挚。首句以历山落叶和沂水呜咽起兴,入情入理。下联以一夜之间阴阳两隔的事实承接,再转为自己的心情,肝胆如裂。最后以“化鹤成山阿”作结,不同流俗。
七绝《题夏之梦二首》表扬了一个酷爱诗词的理发师,表达了对年轻才子的欣赏。
七绝《无题》和《奈何》都是讥讽和鞭笞贪官污吏的,作为一个老党员干部表达了他对社会政治的密切关注。
七绝《山溪》不能仅从表面上解读,山溪的曲折正是他生活的写照。他曾经为了照顾家乡的寡母而放弃了部队推荐他上清华大学的机会,转业后又放弃了上曲阜师范大学的进修机会,还放弃了去临沂市当市广电局办公室主任的机会,宁愿钻进山沟当电台台长。尽管山里的小溪不引人注目,但它百折不挠地前进着,终极目标是投入大海的怀抱。熟悉张波的人都了解他的宽阔胸襟。
把《奈何》和《山溪》联系起来读,可以看到张波先生正如曹孟德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希望张波先生继续写出新的作品让我们欣赏学习。
2022年7月1日
(为了便于读者对照阅读,再把张波近作格律诗十首附在下面)
张波近作格律诗十首
五绝 无题 (新韵)
老来唯好静,最厌咯嗒声。
产蛋寻常事,何由频报功。
七绝 题夏之梦发廊(二首)
其一
银剪翻飞满屋春,女宾妆变俏佳人。
闲来作赋真幽静,诗成动魄又牵魂。
其二
红叶擂台比文采,发廊兰桂馨香来。
才高何必凭高厦,斗室之中有大才。
七绝 无题
秦城监狱锁常开,時有将军入监来。
假使东窗事未发,至今仍坐主席台。
七绝 奈何(新韵)
论说贪腐共国仇,梦里杀敌日对愁。
仰天大笑悲白发,恨不长嘶如骏骝。
七绝 山溪
击石绕山寻路来,千巡百转哪复回。
并非溪水不上进,东归大海壮胸怀。
五律 山居吟
風雲三尺剑,烟雨一橱书。
軍港涛声远,丹心翰海初。
秋鸿思故里,春燕忆泥庐。
对月谁同醉? 小窗竹影疏。
五古
忆五十五年前二中学生歷山拉练
露重短衫湿,山随星斗转。
忽传卧倒令,踵首相与御。
呼息近相闻,促织争呜欢。
追远不胜愁,笛声掩云烟。
五古 沉痛悼念刘曙升老师
历山落残叶,沂水长呜咽。
昨日音容在,今朝成永决。
回眸生前事,痛如肝胆裂。
先生重品行,化鹤成山阿。
七律 春游历山
春上历山满目花,鸡鸣竹影有人家。
香笺欲展描青鸟,微雨偶来织细纱。
树下蜜蜂追彩蝶,池中红鲤戏河虾。
燕归亭阁声声叫,已见西天落晚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