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事近◎赏荷 (外加赏析老师全文)
作者/绿竹青青
荷放满池香,翠盖风摇层叠。锦鲤戏游浅水,正蛙鸣碧叶。
短舟丽女采莲蓬,轻歌唱欢悦。缓步登高极目,赞平湖辽阔。

【赏析】
文/王罡
上阕为景物描写,诗人以“主人公”的面目出现,来“见证”景物的“真实性”。第一句写“荷香”。“池”,好大的“池”呀!实际是“湖”;说它是“池”,是因为它是“荷”的“主场”。由于荷的普遍集中“开放”(啥时候开的,没说),所以“满池”“都”是香气。正因为香飘百里,声名远播,才招引了包括作为“主人公”的“诗人”在内的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第二句写“荷貌”。由于有轻风的光顾,荷叶摇曳动感,婀娜多姿,似层层碧浪,翠意频显;正因为是“轻风”,所以,这轻摇慢舞的荷叶,又像锚定石压一般波澜不惊、沉稳端庄。第三句写“锦鲤”,正因为有风的暗中相助,人们才会间或从层叠翠盖的荷叶间隙中有幸看到锦鲤的灵动身影和有趣戏码,即使在岸边也是如此。这一句与前两句“物象”搭配合理自然,比“鸳鸯荷下游”的“理想境界”真实得多。鱼跟水,水跟荷,关系密切,“形象”自成一体,逻辑上更是有据可依;本句不显山不露水地从侧面悄然“点化”了湖水的“清澈见底”,用“隐笔”手法,暗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圣洁”“亲和”的魅力。第四句写“蛙鸣”,正因为风的小心关照,青蛙才能在碧叶上坐稳。这一句表面上写青蛙,实质上是为第二句的荷叶“描写”“锦上添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显荷花亭亭玉立的仙姿和风骨。

下阕人物上场。“丽女”撑着短舟,唱着“轻歌”(轻柔舒缓的水乡民歌),心情“欢悦”地“采撷莲蓬”。前两句描绘的是气氛热烈、感情奔放的劳动情景,“画意形象”为“丽女采莲蓬”。“欢悦”是“人物”的心情。诗人怎么就知道“丽女”的“心情”是“欢悦”的呢?“轻歌”告诉你了。这句也大抵映射出主人公受其感染因而“同频共振”生发出来的同样“欢悦”的心情。所以,“轻歌”是表现“诗情”的“主旨意象”。在诗人的笔端,“丽女”也是“一景”,而且是与荷花相映衬、相媲美的一景。后两句,主人公(诗人)登高望远,悠闲惬意,深情赞叹“平湖辽阔”。怎么又“赞”开“平湖”了呢?因为湖里满满的都是荷花,主人公居高临下地面对这平压压的一整湖的荷花时,才真正认识到了这“湖景”的“美妙”之“根本所在”。所以,赞湖,实际是在含蓄地“曲意表达”式地赞美“荷花”。主人公(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那才叫个既旷达辽远、通明敞亮,又恋意没齿、暧昧难详。词中主人公(诗人)没有见到“怒放”的“荷花”,却“意外”地“遇到”了采莲蓬的“丽女”。“采莲蓬”寓意“收获”,作为“主人公”的“诗人”啥时候也能有这样的“收获”呢?亲爱的朋友们,诗人(作品中为“主人公”)嘴上说是“赏荷”,“心里”是在“赏”什么,现在,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吧。

温馨提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期责任编辑:半醉半醒
编辑制作:对影成三人

【作者简介】网名:老王。原名:王罡。笔名:王子扬。山西大同人氏。1953年出生,红旗下长大。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讲台生涯混迹于小学到大学、学生到教师到党政干部、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之间,同时进行社会科学某个领域的研究,目前仅有的一点成就就是培养出几个来华留学研究生。现已退休,但仍在担任编外导师,指导并修改专业学术论文。文学本行多有作品,散见于各种媒体。涉猎宽泛,政史为重;交游广阔,诗友为上。诗情钟衷定笃,终生不悔。近几年多有结合诗评的文学方面的学术论文面世。繁荣诗歌创作是毕生追求的梦想。
诗评特色:作评相映,务使读者看懂受益;诗有激情,诗评必如影随形,风格上保持一致;运思行笔、文字呈现,多有二次创作的倾向和风貌。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
于艳华 昵称:喜洋洋。青冈县人,用声音传递真情,演绎人生百态!喜欢唱歌 跳舞 崇尚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快乐!在文字的海洋里畅享诗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