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叶飘《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十九章 我们开公司吧
财务核算的结果出来后,徐梦和杨勇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虽然每天都很辛苦,起早贪黑的,边读书边打工,白天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过程必须环环紧扣。但徐梦和杨勇年轻,精力充沛,还是顾得过来。当然也到了两人能力的极限。
一个月刚到期,李恺马上转了六千元给徐梦。知道了徐梦的身世后,李恺只想能帮着她点。
徐梦当即退还了两千,住着李恺租的房子,用着他的场地,再收他最高的服务费,她心里觉得对李恺不公平。
徐梦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不想受着别人的恩惠,还把人吃得死死的。
下午李恺放学回家,交给徐梦一张离家最近的超市的购物卡,说:"这是我送你的,你可以买些自己用得着的东西。不要拒绝!"
李恺把话说到这份上,徐梦也不好怎么拒绝了,只得收下。只是家里从此有了水果,每天都不同品种。
李恺的购物卡上是两千元,他在变相补齐费用。当时的出价是李恺自己开的,他是个一诺千金的人。当是知道了徐梦的不容易后,他更想帮衬她点。而且徐梦所做的确实也让他很满意。
特别是周末他请同学来家里聚餐,徐梦上的菜都是大餐级别的,整鸡、整鸭、整鱼,也是精心烹制的,份量大,味道好。以致同学们都赞比酒店的菜还好吃。听说只不过五十元一客,觉得很划算。大家基本定点在李恺这里周末轮流聚餐。徐梦每次上的菜还不同样,李恺觉得倍有面子。
徐梦虽然人穷,却有志气,有骨气,还有良心。这便是李恺钦佩她的地方。真是个好姑娘!
徐梦把李恺的交费情况跟杨勇说了,也把购物卡归到了收入里。杨勇觉得李恺很硬气,徐梦很公道,是自己有福了!遇到了这么好的东家和合作伙伴。杨勇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才能回报他们。
徐梦也统计了业主群新报名的顾客情况,一共还有十二位需要帮助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不在身边,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弱,却不愿去养老院生活,觉得那里不自由,哪有居家养老这么自在。所以,恳请徐梦收下他们,就近照顾和帮助。
徐梦和杨勇的精力有限,全部收下光靠徐梦和杨勇自然照顾不过来。但不收,这些老人在群里不断恳求,以致当时帮徐梦和杨勇介绍顾客的小区物业负责人几次打电话,拜托徐梦想想办法,把这个问题妥善解决好,让本小区成为最和谐小区。
吃过晚饭,杨勇到各客户家收回套碗,清洗好后,准备回书房休息。徐梦喊住了他:"杨勇,我们开个会吧!"
"开会?我们两个人吗?"杨勇有点惊奇,他们两个人从来没有开过会,有什么事都是口头交流。
"是的,我准备与你合作开办公司,所以,有些事情我们要好好商量一下,才能尽快张罗起来!"徐梦说得郑重其事。
"我们?两个人?合作开公司?这是真的吗?开什么公司?"杨勇更加惊奇了。他和徐梦都还是学生,能开什么公司?
徐梦说:"我们坐到客厅会谈吧,泡上茶,这样可能正式一点,免得你老怀疑我是说着玩。"
杨勇马上去泡杨林快递过来的苗乡青钱柳茶。这是一种从百年以上的古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还能瘦身和养颜,茶汤金黄,味道清冽甘甜,是徐梦最喜欢喝的茶叶。
俩人坐在茶几前喝着茶,徐梦问杨勇:"你最近关注业主群没有?知道我们小区还有多少老人想报名加入我们提供的服务吗?"
杨勇说:"姐,你不是说不收了吗?我们也确实忙不过来。"
徐梦接口:"我们两个人确实是接不下了,但顾客不理解呀!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不止一次打电话给我,请我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开家公司,招聘人跟着我们一起干。"
"开公司招聘人一起干,这个主意好!姐,你真是太聪明了!"杨勇领会了徐梦的想法,一下子兴奋起来。
杨勇前前后后想了一通,却是愁容满面。"可是姐,我们去哪里找人手?我们又没有场地,要怎么操作,才能使客户满意?"
徐梦胸有成竹轻轻一笑,说:"你们学校不是有大批的人手吗?找那些厨艺好、肯吃苦的贫困学生加盟做课后兼职,他们一定求之不得。人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杨勇被徐梦一提醒,心中茅塞顿开,他抓了抓自己头上的头发,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解决了本小区老人需要照顾的问题,也帮助了贫困同学解决了挣学费的难题,一箭双雕,真是好办法!"
徐梦微微一笑,接着说:"至于场地嘛,我们不用找专门的地方。之前梁奶奶不是希望我们分一个人去她家陪她住,分解她的孤独寂寞冷吗?我们派驻两个人住她家,利用她家的场地,每个月少收她一千元服务费,不是两全齐美吗?还有我姑奶奶家,她老人家也是孤身一人,按梁奶奶的情况依样操作。等会我去找两位老人家谈谈,如果她们答应,这件事的基础就算打下了。"
"现在小区有十二个老人报名,我们先招聘四个你的贫困同学,要学习成绩好的,分两组住进梁奶奶和我姑奶奶家。他们每组照顾六位老人。我们每天统一供菜到驻点,并定基本菜单,由他们独立完成。"
"我给他们每人每月暂定工资三千,其他加客订餐有提成。收费由公司统一收缴,食材统一配送。他们只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客户的要求和任务就可以。工资月底结算,有特殊情况可预支当月一半工资。"徐梦一口气把基本构思说完。
杨勇觉得徐梦的想法非常好,思虑周全,条理清晰,操作性强,还切实可行。自己已提不出补充意见。
杨勇表态说:"姐,一切按你说的办!我明天就去学校把人找好。你今晚去找两位奶奶谈场地。如果两边都顺畅,我后天请假与你去跑工商、税务和卫生部门,把证照办下来,我们就有自己的公司了。真好!"
两个人的“会议”开得十分成功。他们击掌为盟,各自行动。

(弟,我们开公司吧……)
杨勇连夜给自己了解的同学打电话征求意见,他没说是自己的公司招聘,只说是自己姐姐的公司招人。三千元一月的课余兼职工资是大家都很向往的一个待遇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其他同学听到这个消息,也连夜打来了电话预定名额,把杨勇搞得都不淡定了。
徐梦那边的进展也很顺利。
她首先去的是梁奶奶家,把情况一说,梁奶奶举双手赞成。并认为徐梦和杨勇既帮助了小区的空巢老人,又帮助了贫困学生,这就是在做功德。怎么都不肯降交费标准,还是坚持要交四千元一月,并把早就从银行取出的现金交给了徐梦。
徐梦眼眶微热,心里十分感动。梁奶奶只是她服务的一个普通客户,这么的掏心掏肺地支持她。徐梦想:这份恩情她将终生牢记,以后自己有了能力,要好好回报这些给她帮助和温暖的人!
去到姑奶奶家,姑奶奶的眼神起先还有些躲闪。当徐梦父母听到姑奶奶传达的曾经的女儿来到海城读大学的消息后,并不喜出望外,而是觉得读大学需要连续几年成千上万的投资,他们都不想负担,所以都选择了装聋作哑,不愿相认。姑奶奶怕徐梦失望伤心,所以也绝口不提。
现在徐梦晚上过来,姑奶奶担心徐梦来讨要说法,不由得心慌不已。
但徐梦说的与姑奶奶想的是两码事。凭徐梦是自己的亲侄孙女,又亲眼看到她如何的发奋图强,还被无情的亲生父母抛弃,自己当然要全力支持!姑奶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只是要求住她家的最好是两个女孩。她也不肯降低交费,还是按四千元一月。
徐梦紧紧地抱住姑奶奶,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她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谢意。
虽然徐梦不问,姑奶奶不说,姑奶奶还是心痛徐梦的遭遇,觉得她太不容易了!
徐梦回家后,与杨勇互相做了情况通报,觉得杨勇那边定人很容易,完全可以去办证照手续,早一天营业,就能早一天服务,免得又要对新客户推三阻四。
第二天一早,徐梦向班主任请了假,去了海城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当负责人听完她的情况介绍后,非常支持,认为她是做了扶贫和养老两件实事,并为她和杨勇的公司取名为"暖心助老扶贫家政服务公司"。
负责人让徐梦填了一系列表格,验收合格后告诉她:"我们海城为吸引外资,留住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办公司三年内免税、免交一切费用,大学生创业更是优中之优。并且办证速度提速,只要审核无误,当日就可办好。"随后将填好的营业执照正副本一并颁给了徐梦。
徐梦看到执照上只有自己是法人代表,杨勇榜上无名,心里有些心生愧疚。负责人告诉徐梦,可以把杨勇是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写入公司章程,明确他的职位。公司法人代表只能是一人。
徐梦感谢了负责人对自己创业的大力支持和对优惠政策的宣传,表示会尽全力把公司做好、做大、做强!
随后徐梦去了税务大厅,通过填表申请,也是当日申报,当日审核通过,当日就拿到了税务登记证。
徐梦再去办卫生许可证,也很顺利,以她的高考体检代替了健康检查。办证一步到位。
办齐了证照,徐梦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她想晚上好好庆祝一下,接姑奶奶和梁奶奶过来一起吃个饭,感谢一下俩位老人对自己的支持。当然更要感谢李恺对她的包容和照顾。
徐梦首先给李恺打了电话,征得他对自己请客一事的同意,然后忍不住高兴地给杨勇、姑奶奶和梁奶奶打了电话。最后去买好菜回家。
中午李恺与杨勇回家的时候,听到徐梦在厨房里边做菜边哼歌。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李恺看到摆在桌上的证照,顺便翻了翻,才知道徐梦开了公司。虽然注册资金只有两万元,可能是所有公司里最小的规模了,但也是公司。
这个不起眼的小妮子,成长速度真是惊人!初来海城时,还得靠打工为生。才一个月过去,就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开上了公司。说不定假以时日,就会壮大为商界大鳄!
是真的不能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才一个月,十八岁的徐梦就不声不响地在人生地不熟的海城逆势崛起。(2020.9.29写作)
第二十章 招 聘
杨勇也仔细看了所有证照,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字没登记上去有任何想法。徐梦说公司是两个人合作,他就相信是两人共同所有。
徐梦一向办事公道。她甚至把李恺给她的卡都记入了两人的共同收入,杨勇是绝对相信徐梦的。即便公司只属于徐梦个人,杨勇也没有话说,点子是徐梦想的,证照是徐梦办的。杨勇现在还真没有气魄自己开公司。
但分配给杨勇招聘人的任务他没完成好,报名的同学实在太多了。外班的同学也挤了过来,要求报名参加,杨勇定谁舍谁都不好。
李恺在一旁听了杨勇所说的,正好他下午的讲课老师去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安排他们自习。他想帮帮徐梦,便跟徐梦和杨勇说:"组织一场面试,下午我跟你们一起去选人定人。根据你们的意见,首先选贫困学生,然后挑学业成绩好的,这样便能筛选掉大半。最后问问他们的入职想法,就可定下你们想要的人了。"
李恺家里是做实业的,招人聘人的流程他倍儿熟悉。他这么一指导,复杂的问题就立马简单化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人相助千好万好!李恺还愿亲自上场,这真是帮到家了!
杨勇送餐后,他们一同吃过中饭,李恺开了自己的小车载着徐梦和杨勇向着新东方烹饪学校进发。徐梦坐在李恺的小车里,恍然觉得自己有了老板的意味。
还是中午休息时间,有杨勇的同学看到他从小车上下来,觉得他是真的有来头。
徐梦上车之前,在李恺的劝说下换上了那套粉色薄毛衣的裙装,显得气质高雅。她一下车,就有一个男同学奔向杨勇,问他:"你姐姐亲自来我们学校招人了是吗?你推荐我一下行吗?"
"是!你去帮我通知一下其他同学,就在我们班教室面试。"杨勇应得干脆,又对那个男同学发号施令。
"好!"男同学应声要跑,却看到李恺也下车了,他穿的是一套银灰色西装,很有老板的派头。
男同学又多了一句嘴:"杨勇,你姐夫好帅哦!"
杨勇马上满脸黑线,恨不得把男同学打死!他本来就害怕李恺的财大气粗会俘获徐梦的心。现在李恺还是他们的东家,徐梦还是原来的徐梦。这个死同学却把李恺和徐梦说成了一对!
杨勇还来不及动手,男同学却跑得飞快,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李恺笑得一脸妖魅,气得杨勇咬牙切齿,却不敢说什么。人家是来帮忙的,是他的男同学瞎了狗眼胡说八道,他怪不上李恺。
徐梦倒是置身事外,木无表情。她现在一心想着招聘人员的事,根本没注意杨勇的同学说了什么?
杨勇沉着脸带着徐梦和李恺一路走向自己班的教室。一到教室门口,黑压压的都是人,不仅教室内爆满,教室外也里三层外三层被围上了。
也许来新生班招人,这样的机会绝无仅有。只因老板是杨勇的姐姐,他们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同学们看到杨勇带来的人,自觉地让开了一条路,让他们进到了教室里。
徐梦和李恺跟着杨勇站上了教室的讲台。三个人还没商量怎么走流程,杨勇就站在C站开讲了。
"同学们中午好!暖心助老扶贫家政服务公司今天要在我们新生班招聘四位同学课余兼职,就是照顾小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一日三餐,帮助洗衣服搞卫生。此次招聘,我们首先照顾家庭贫困的同学,为他们自挣学费提供一个平台,然后首选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我们新东方当然要厨艺第一。为了不影响学习,还必须是不怕吃苦,白天干得了事,晚上读得进书的同学。每月底薪三千,周末加顾客有提成。如果哪些同学觉得自己符合条件,请将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入职想法填自制表格交上来,公司负责人在这里初选,然后个别约谈定人,明天就可以上岗。"杨勇说完,向同学展示了公司证照。

(报名的同学实在是太多了……)
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同学走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留在教室填表。
徐梦没想到平时不怎么多言的杨勇在台上落落大方,滔滔不绝,有条不紊,表述清晰、明朗、到位。还真有点小老板的架势。
大约是平时自己事事为先,锋芒太露,遮挡了杨勇的光芒。
此刻,徐梦对杨勇的才干真是刮目相看!
李恺听了杨勇的讲话,也在心里暗叹:杨勇还真是个深藏不露的人!平时在徐梦面前唯唯诺诺,全无主见的样子,只是他的伪装。今天这种心有城府、掌控局势的一面,才是他的本来面目!
还真不能表面看人!徐梦和杨勇,现在还非常稚嫩,只算得上藏龙卧虎,等他们日渐羽翼丰满,定会成为风云人物!
同学们将填好的表逐渐送上讲台,徐梦和杨勇、李恺认真阅读,仔细挑选,初定了十个人。
他们将十个同学留下,解散了其他同学。通过目测、对话、问答,最后留下四位,叫李明月、陶亮、郭小美、邓二妮。
陶亮就是帮着叫人的男同学,来自安徽省的一个小镇,父亲因车祸残疾,母亲去外地打工却看上了别人,再也不肯回家了。废了双腿的父亲只能在家里包水饺,靠卖冷冻饺子难艰地维持父子俩的生活。陶亮来新东方学厨师,也是为了早日能挑起家中重担,让父亲不再劳累,安心养老。
李明月也是个弃儿,来自广东。像徐梦一样,从小被父母丢弃,因为出生时有重病,谁都不愿收养她。最后在奄奄一息时被人送到孤儿院,才捡了一条命。孤儿院将她治好了病,养大成人。她一心想自食其力,所以初中刚毕业就考来了新东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郭小美来自四川农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养家糊口,不甘寂寞的母亲却与村上的单身汉好上了。春节父亲回家后,发现了母亲的背叛,就一刀将母亲砍死了,自己也被关进了监狱。郭小美考来新东方就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帮着爷爷奶奶一起养大弟弟和妹妹。
邓二妮来自陕西,亲生父亲患病死了,她随母下堂从河南嫁去了陕西,在继父家生活。继父原本是单身汉,无儿无女,对邓二妮也不错。可二妮母亲身体不好,长年这痛那也疼。随着邓二妮渐渐长大,继父的目光时时粘在邓二妮的身上不放。母亲自身难保,护不了她周全,所以她才离家几千里考来海城,不想再回那个恐怖的家。
一男三女,个个都是苦孩子,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扶一把,助上一臂之力,也许他们以后的人生就会不同。
徐梦觉得她和杨勇的公司开得正当时,也有意义。不仅能为以后的创业打基础,还能帮助这些贫困孩子谋到一条凭自己能力挣学费的路子。
徐梦邀请了四个同学晚上一起参加公司的庆祝宴,一是增进公司成员之间的了解;二是与姑奶奶和梁奶奶认识一下,让彼此心里有个底。三是交代一下上岗的基本情况。
徐梦与李恺离开的时候,要杨勇放学时带招聘到的四位同学一同回家。
随后,徐梦在小区业主群发了通知:本小区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请报名,并上传门牌号码,准备好服务费用。按服务项目收费,每位最低三千元一个月,供一日三餐,定期上门洗衣搞卫生。因是在读学生兼职,服务人员不能全天侍候,老人生活必须能够自理。并上传了暖心助老扶贫家政服务公司的证照照片。
发过通知,徐梦要去买菜。李恺下午不准备去学校自习了,便与徐梦一同去了农贸市场。
买好菜回到家,业主群不断有信息上传,报名的不止有老人,还有不爱下厨天天吃外卖的年轻夫妇。徐梦略略地数了数,一共有三十多位了。
徐梦做了回复,优先照顾老人,其他业主下一期再提供服务。
业主群就七嘴八舌吵翻了,甚至有人在比谁出钱多谁优先。搞得像拍卖会似的。徐梦没有理睬,也不参与讨论。她把报名老人的门牌号抄下来,准备一家一家去上门走访。
李恺申请跟去,徐梦没有反对。她拿好签名收费本,对照门牌号一家一家面见了客户,一共有八家十三位老人。收到服务费三万两千元。
其中的余爷爷是位高级工程师,八十岁了,平生没有生孩子。自从上个月夫人因病去世,他就一个人了。在家里总是幻想、幻听、幻觉,晚上还怕黑。他要求晚上有人陪住,出了每月五千元服务费。
还有一位聂奶奶有洁癖,她要求每天要洗衣服和搞卫生,所以出了每月四千元的服务费。
徐梦准备安排陶亮晚上去陪余爷爷住,郭小美住梁奶奶家。他们两人为一组,用梁奶奶家的场地。
李明月和邓二妮一组,住姑奶奶家,用姑奶奶家的场地。
问妥了各家都可以提供床上用品,不必徐梦另外买。徐梦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李恺跟随徐梦走一圈下来,觉得徐梦很有眼光!居家养老行业确实商机无限,起点低,成本少,大部分是人工创收。
中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银发潮随处可见。加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衰老,独生子女家庭最多的有双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十二个老人,够开一个养老院了,怎么照顾得过来?以后这个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投身这个行业既有社会意义,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晚上,大家在兴奋、激动和互相支持、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美美地吃了一顿大餐。四个新加入的同学知道徐梦和杨勇既是他们的老板,同时也与他们一样是新入学不久的学生,更是与他们一样课余兼职的员工时,震惊得目瞪口呆。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居然有了自己的公司?太传奇了吧?(2020、9、30写作)
歌曲:张燕-珊瑚颂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里浪里把花开。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花常开!
第二十一章 公司发展壮大
大家共同进餐后,杨勇去收回了送餐的碗,新进的四个同学捡的捡场搞卫生,洗的去洗碗,倒没了徐梦、杨勇什么事了。
徐梦想送姑奶奶和梁奶奶回家,她们都说不急,要等分配住她们家的女同学忙完了一起回家,说家里的床都铺好了,就等着她们入住了。
徐梦问过了女同学的意见,她们看两位奶奶这么热情,盛情难却,都答应了下来。陶亮自然是去余爷爷家了。
徐梦本来是想把服务工作放到明天中午启动的,既然都住下了,那就从早餐开始。徐梦给套碗供货商打了电话,要他马上送二十套套碗过来。又将顾客做了调整,原来的八人加新增的十三人分做三组,每组服务七人。姑奶奶、梁奶奶调到了自家的组里,自己组再新进一人。她把老人的门牌号按分配人数给了各组,又将明早要吃的面条、肉、配料和部分配菜分配好,让各组带回家。
等到套碗送过来后,各自领了任务和东西回去。公司就算开始启动营运了。
杨勇留下了陶亮,说亲自送他去余爷爷家。陶亮已知道杨勇也是他的老板,自然言听计从。
两位奶奶和女同学离开后。李恺又向徐梦献了一计:"徐梦,你现在开了公司有了员工,客户也多起来了,你不能再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你要做一个善于管理的管理者,否则,过不了几天,你公司的运行就会乱套!你不如再招人代替你做这些繁琐的工作,你自己总管全场,买食材和配送,走访客户,抽查服务情况。然后再发展壮大公司。"
李恺说的非常在理,也懂行。徐梦刚才在分配明天早餐食材的时候,差不多惊了一跳,家里的存货几乎殚尽。增两倍的顾客,对食材的消耗大得惊人,恐怕以后买单一的品种,都得用筐。光采购,就有很大的工作量。
徐梦听了李恺的提议,马上又有了新的想法。反正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不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她对李恺笑得艳阳一般:"衷心地谢谢你!李恺,你真是个锦囊!总在关键的时候给出好计策!使我们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转头对杨勇说:"你送陶亮去余爷爷家时,再跟余爷爷谈谈,看能不能往他家再增一个人,再开一个点。这样,免得陶亮两边跑,在梁奶奶家做事,住余爷爷家。"
"如果能谈妥余爷爷家再做一个点一事,明天你就再去你学校招三个同学,一男二女。余爷爷家补个男同学,与陶亮成为新的一组。梁奶奶家补个女同学,郭小美组顾客不变。我们这组补个女同学,与我住一起,其他不变。陶亮那组的顾客我去敲定。新成员明晚到位,后天上岗。依旧优先招聘贫困学生,学习好、能吃苦的那类同学。"徐梦下了指令。
这不是增人扩容,公司越做越大了吗?
杨勇满心高兴,徐梦这是发扬钉子精神,无孔不入啊!余爷爷现在伶仃一人,自己住在家里怕这怕那,有年轻人做伴,家里增点烟火气,何乐而不为?十之八九能搞定!
杨勇高兴地领命,带着陶亮去了余爷爷家。
李恺在心里暗叹:徐梦真是太厉害了!稍稍一提点,她就能举一反三,马上又增加了一个组。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不出这个年,她的公司便会有模有样有点规模了。尽管是家庭作坊式的,但是不断扩张,潜伏在各家,发散式发展,也是不得了的!
李恺也真心希望徐梦强大起来!不知为什么,对这个自强自立的姑娘他有种特别的情愫。尽管徐梦不轻易倾诉,但自从知道徐梦是个弃儿那天起,他就知道徐梦有一个不堪回首的过去,他一心只想着要帮帮她。
现在她的顾客成倍增加,到实体店购物,有场地的租金成本在内,还有流通费用,物价相应会高些。如果网购,可能物价会相应低一点,网上还经常有新店开张的优惠活动,还有品质不错的特价商品。开源节流也是提高利润的一种方法。李恺便帮徐梦开通了手机网购渠道,教她怎么在网上购物,随时随地可以买东西。
徐梦以前真的不知道怎么网购。楚风给她买了手机她也不敢示人,她怕自己解释不清。她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有什么资格拥有手机?用得起手机?所以,手机的功用在她离开何草草家之前,就是与楚风偶尔联系,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李恺教徐梦网购,真的帮她打开了一扇窗,她不仅看到了成千上万琳琅满目的商品,也看到了很多商机。
杨勇不辱使命,顺利谈妥了把余爷爷家变成公司的一个驻点一事。他回家后几乎笑弯了嘴。对徐梦姐都不称呼了,直接叫"老大。"
"老大,你要继续这么搞下去的话,我们的公司就会越做越大!只怕到时候我们两个人都会管不过来了。"杨勇开心得跟什么似的,眼睛都眯成一线天了。
徐梦听杨勇说已搞定了余爷爷家,立马就在业主群发出了征求七个新顾客的通知。她的电话号码在业主群是公开的。通知刚发出去,她的电话马上就被打爆了!
年轻人不比老年人,反应迅速,行动敏捷,一看到通知,马上抢位。徐梦接完前面的几个电话,确定了七名顾客后立马截止。
这次是三对夫妻,外加一个像李恺一样的租房客。基本只要求包一日三餐,周末搞一次大扫除,不需要洗衣服,因为他们平日不喜欢老被打扰两人世界。徐梦刚加上他们的微信,马上就收到了他们转账过来的服务费,一共两万一千元。面都不要见,钱就到位了,包括各家门牌号也传了过来。
开了公司,还真是不同了,顾客都不怕他们拐了钱跑路,因为他们公司证照的照片已上传到业主群里,人人都看到了。徐梦微信了刚才的顾客,服务从后天早晨开始。
做完了这些,徐梦才抽出时间跟杨勇说话。"勇子,我也没想到,我们只是登记注册了一家公司,就有了这样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看起来,我们是越做越大了。"
"但我们还是要低调一点的好,因为我们还是学生。实在没时间去应付其他的。"
"现在的顾客翻了几倍,从明天早晨开始,我们得大清早买菜了。我们可以收购些早上菜农送批发商的蔬菜,鱼、肉之类的食材我们定点采买,让供货商送货上门。配料、调味品、干品我想从网上采购。你看可以吗?"徐梦一口气把想到的都说了,并征求杨勇的意见。
杨勇马上应话:"老大,我一切都听从你安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全都遵旨!"
"别油腔滑调!另外还有三件事,一是考虑到人员组合,暂时还不能把你从灶上解放出来。找人代替你,现在没有住处,只能再委屈你一段时间。二是你明天给招聘的所有人每人买台二手手机发给他们,写个清单报帐,由公司出钱。告诉他们公司刚起步,只能先用二手的,没有通讯工具不好联系。三是明晚召集全体员工开个短会,每人预发一千元工资,他们手头没钱,做事不便。他们买好电话卡后,将号码收集上来,一并交给我。"徐梦又交代了想到的事情。
"老大,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另外,我支持你的任何安排,服从你的任何决定!同心合力,才能大获全胜!我懂的。"杨勇的表态深得徐梦的心。
杨勇还提了一个要求,要徐梦也教他网购。徐梦就将刚从李恺那儿学到的操作步骤活学活用地传授给了杨勇。杨勇学会后,激动不已,抱着手机就不放了。
徐梦回房里给杨梅打视频电话,告诉杨梅她与杨勇在这边的发展情况,她很想把杨梅也拉来海城,一起经营公司。
杨梅听了徐梦的电话,非常的高兴,很感谢徐梦拉着杨勇一起勤劳致富,还合作开了公司。
她有点羞涩地告诉徐梦:"我来不了海城了,我真的在省城谈了对象,是原来饭店老板的弟弟,做外贸的。他看上了你们留在省城的爷爷编的竹箱包,现在都与爷爷签了合同,批量生产销往外国。还有一些其他的竹和藤的编织品,他提供图纸,爷爷带着家乡的手艺人照图编织,在外国供不应求呢!"
杨梅还说:"我已经不在饭店打工了,我现在在学竹编、藤编设计。我离不开他了,他是个宝藏男孩,也为我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最后杨梅说:"徐梦,我们各自打拼吧!我们还要拉着杨林一起,如果能在海城、省城、苗寨拼出各自的事业版图,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能够联手,干一番大事,真正帮助到苗寨,我们就活出了新高度!"
徐梦看到杨梅在视频里讲述这一切的时候,眼睛都在放光,脸上也熠熠生辉。有梦想的人精神面貌都是不同的!
人人都在成长,个个都在化茧成蝶!不是吗?才多长时间,杨梅已不是往日的杨梅,有了眼界,有了胸怀,有了干大事业的气度!
真好!是真的很好!(2020.10.1写作)

(公司发展壮大了!)
作者简介:叶飘,苗族女作家。原名欧阳彤琛,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城步县文联秘书长,城步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散文集《如风岁月》。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