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报》第一架油印机是彭雪枫穿着便衣亲自去县城买来的。自创刊号起,每期必校,每一错漏都认真圈点,有时还加批语。作为一师之长,他还是写稿最勤奋、交稿最准时的作者。写社论,写通讯,还写诗。每遇战事,他总命令把《拂晓报》装进麻袋,让骑兵驮着随指挥部行动。如若看见有谁随意弃置《拂晓报》,或是用《拂晓报》贴壁糊墙,彭雪枫一准伤心生气,非把当事者狠训一通不可。《拂晓报》第一百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一张报纸载有影印的毛泽东、刘少奇、陈绍禹、王稼祥、滕代远、张闻天、谭政、徐海东等同志撰写的贺辞手迹。
《拂晓报》不但名闻国内,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加拿大一位名叫笛尔·卡纳的朋友在看到《拂晓报》后写信给彭雪枫:“我们为中国募集了一笔款项,希望能够到达你们手里。请转告毛泽东将军,我们向为争取和平、自由而英勇牺牲的将士致以崇高敬意。”
一把插在洪泽湖畔的钢刀长成为刀之森林。那么日本侵略者呢?
1942年11月24日,日伪《徐州日报》发表社论:“洪泽湖为长江以北著名湖泊,水域汪洋,绵延数百里。数年以来,共产党组织之新四军即以洪泽湖为最大根据地负隅自固,枉自滋扰,实为吾缔造和平的最大障碍及最近障碍,不能坐视其四出蠢动而不加膺惩。”
仇恨了。
恐惧了。
他们战刀出鞘了。
侵略者以精锐17师团及汪伪36师、15师、18师为主力,六千步兵辅以骑兵、汽车、炮车、坦克和飞机,从徐州、连云港、淮阴、明光、宿县五路合击洪泽湖,开始了为期33天的“淮北大扫荡”。《徐州日报》的社论,其实是一份战报。
彭雪枫正指挥四个团在半城作攻坚演习。得到消息,立即停止演习召集紧急会议,布置党政军民迎击大扫荡。他的战略原则是:跳出合围,各个击破。33天,四师主力分别以袭击、袭扰、遭遇、伏击、破击、守备等方式投入战斗37次。两次袭击马公店,歼敌267名。朱家岗守备战历时18小时歼敌200,四师阵亡72人,与黄花岗烈士同。彭雪枫亲手掩埋烈士尸体,亲手植下72棵青松,还撰写了一篇长达两千六百字的《纪念朱家岗战斗殉国烈士碑记》。培完新坟,彭雪枫坐在一营教导员吴承祖坟边久久没有离去。手中燃着一支河南烟叶搓成的卷烟,但一口也没有抽。对于反扫荡彭雪枫作了严肃详尽的思考和总结。在他亲笔撰写的总结文件“群众损失”一栏中这样写着:
房屋4076间
锅970口
碗4859只
磨41盘
船32条
他还以边币价值作了仔细折算:33天扫荡,仅房屋及生活用具就是4615038元。当时边币与法币的比值是一比三。
4859只碗,军事史上居然还有这样的总结。彭雪枫深知一只碗对于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
为挽救中原危局,收复苏豫皖边区失地,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率领四师主力冒暑西征。9月11日下午3时,八里庄战斗基本结束但零星枪声未断,俘虏已在押运,战场开始打扫,彭雪枫从掩体中探身抬头察看情况,一颗流弹,他仰面跌倒在参谋长张震怀中,这一颗子弹,恰恰打进他的心脏。
五万将士之将,年仅37岁。
严格封锁消息,包括林颖。直到冬天,灵柩才由张爱萍亲自护卫运回半城。到达半城师部,张爱萍俯身抚棺轻声说道:“彭师长,咱们到家了。”
1945年2月7日,延安、半城同时举行追悼会。
毛泽东出席了延安的追悼。朱德主祭,彭德怀陪祭,陈毅致悼词。中共中央的挽联是: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
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挽: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半城鸣枪21响。张爱萍、邓子恢、张震、吴芝圊、韦国清等27位将军执绋在先,8名骑兵护卫于后,两万军民列队走向陵园。护灵八骏中,第一匹就是彭雪枫的白马。墓穴边,两位妇救会姐妹搀扶林颖走向灵柩。林颖装束依旧,只是胸前多了一朵白花,怀中抱着出生才49天的孩子。一步、一步、一步,母子一道走向彭雪枫。站定棺前,妇救会姐妹依照洪泽湖乡风在她额上扎起一条白绸带。林颖立正行军礼,轻轻地说:“雪枫,我和孩子送你来了。”说完,她从怀里掏出两本书放在棺头。这是彭雪枫枕边的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离骚》。张爱萍、 邓子恢把一面中国共产党旗和一面国旗覆盖在灵柩上。棺木沉下墓穴,仿佛倒下一座山。四师将士军礼诀别。双沟小学学生朗读国文第一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他们手上捧着新四军给买的书,领读的是那位6岁渔家小姑娘。小姑娘头上扎着白头绳,胸前别着那支金星钢笔。灵柩下沉时,林颖怀中孩子蓦然大哭。这刚烈如父的孩子,是在为国殇呐喊?葬仪毕,白马不肯走。它和林颖一道久立墓侧,构成一组洁白的纪念。冥冥中林颖听到彭雪枫来自天廷的声音:“《离骚》是离别悲歌。为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句话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的经典?因为它是命运的预言。屈原以生命警醒我们:不可丧失尊严。”对于林颖,更为惊心动魄的是:“《离骚》——离别悲歌”。
如今,他们的孩子也作了将军。不过他的名字不叫“流离”,而叫彭小枫。彭小枫搀扶母亲扫墓,随身总带着父将的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离骚》。
大湖涌泪,白鸥纷飞如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