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尤喜其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词句。这首词是毛主席登岳麓山挥就的,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一场伟大革命的满腔豪情。他老人家一生的革命生涯也多半和山有关!井岗山起义,乌蒙山“走泥丸”,庐山开会,香山休养……打江山,坐江山,都是山啊。 大自然美景人人喜欢,但具体下来每个人应该有所侧重,有人喜欢水,有人喜欢山,我虽然是山水都喜欢,但一定要挑一下,我肯定选山。山美在内涵厚重,沉默不语,水奇在变化无穷,永不停止。山孕育了水,水为山增色,山静水动,互为映衬,互相成就。水的根在深山,却不拘泥于山,奔腾四方。没有水的山一定缺少许多灵秀,没有山的水也会缺失许多大气和景致。像缺雨少水的西北高原的山就显得苍茫沉默,而雨水充沛的南方山多峥嵘灵秀。
山虽岿然不动,但有四季妆容,水虽无妆,但千变万化,各有千秋。伟人既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又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名仕能“一览众山小”,又能感叹“逝者如斯夫”。中国渊源流长的文化中,有多少都与山水相依?!可以说山水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文化!更滋养了多少文人名仕和英雄豪杰。
名山大川我游览了不少,尤其是名山。 南北方的山我都爬过,泰山、华山、峨眉山、庐山、井岗山、黄山、三清山、武功山、武夷山、罗浮山、台湾的阿里山等等,以及更多的不出名的山,还有天山、祁连、喜马拉雅、秦岭山脉中的某座山,这半生,还真是爬过许多山呢!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水自有她吸引人的地方,让人趋之若鹜,让人留连忘返。中国文人无不喜欢寄情山水,尤其是那些抑郁不得志的文人,隐居也都会选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才能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生活,无数人喜欢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不问世事。李白苏轼酷爱庐山,杜甫白居易钟情泰山,他们颂山的墨宝流传天下,山成为文人不能缺少的灵感源泉。
我的徒步线路也都几乎都是围绕山来走的。西宁周边的南酉山、畔子山、大墩岭、塔尔山、南山北山西山都爬过,再远点的大通、两湟和互助贵德的山都爬了不少,大通的山爬的最多,留下的足迹最广。
如果说“海纳百川”,那么,就可以说山容万物!山的胸怀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又是多少人的精神家园,慰藉着多少无处安放的灵魂。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站在山顶,思绪万千,想象无边,可以思念一个人,可以感慨人生悲欢,可以大发诗兴挥毫泼墨,亦可以思绪骋嗜奔欲,还可以和大自然对话,和自己对话,和远古和未来对话。
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放空,飞扬!
(转自本人《华人文学微刊》)
楚兰,本名付贵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