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菡萏含珠迎旭开,
尽将靓影艳红埃。
深情彩笔描娇媚,

散文
荷韵
公明/文

在四川省泸县县城郊区有一个龙脑桥文化生态园,面积21.3平方公里,园内有一个500亩的荷塘。因为泸州市总工会于7用20日组织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参加“龙桥荷花之旅”摄影大赛,我有幸前往一睹荷塘风采。沿着荷塘的小路漫步,一边赏荷,一边咀嚼宋代文学家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韵味。
晋代有乐府歌咏荷曰:“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现代有一位姓吴的作家,写了一篇有关荷花的美文,文章描写道:“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最后作家的结论是: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
盛夏是荷塘最为迷人的时候,这里虽没有白洋淀中 “风吹芦苇荡悠悠”的情景,没有洪湖上“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的歌谣,也没有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壮阔,但是这里却另有一番迷人的景致:那亭亭玉立的荷叶,有风便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阿娜之姿。一阵微风吹过,碧玉盘上的颗颗“珍珠”滚来滚去,一不小心就融入了碧波之中。“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北宋大词人苏东坡描述的景致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一朵朵莲花若一个个文静的少女,不知是羞怯呢还是矜持,在朦胧朦胧的夜色中,花朵渐渐地闭合了,却关不住一池清香。脑海中又涌出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从黎明到夜深,你可以看到一群群不同年龄的男女手持相机、手机,不停地“咔嚓”着,希望留住将要逝去的美丽。却没有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意境,更没有了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荷花在盈盈的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奉献了自身的全部美丽之后,毫不留恋地在暖暖的夏晖中凋谢。“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生时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荷花的圣洁,感动了古人,感动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也感动了无数的酒城儿女。
据说秋风起后,荷花就会归去,荷叶在老态中凋零。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折荷有赠》诗是这样描写的:“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琼瑶曾说过:“人,永远不可能挽住春天,留住海浪”。是的,但你可知道,在荷塘一池败叶的下面,新的生命已在水中萌动,在来年春风吹开柳叶的午后,暖阳下一池滴翠的嫩荷又将呈现在你的眼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毕业,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