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生遗憾,叫没有去过庐山
邓才升
昨晚,老婆与部分舞伴结伴而行,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庐山游,顺利返家。一到家,她就喋喋不休,大呼过瘾。我因为单位招生工作,未能同行。但,我从老婆的兴奋中,自然地又回忆起二十一年前的四月底,我携妻和女儿,与单位同事二十余人,那次三日攀登庐山的难忘旅行。

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家乡坐火车到南昌,再转车至九江,然后从九江汽车站乘车向庐山进发,大概十点半左右,抵达庐山脚下的牯岭街。安营扎寨,时间尚早,决定先一睹为快。
第一天,庐山烟雨朦胧,山风习习,到处都是云雾缭绕,六月的天竟有些凉意。不知名的小花,五颜六色,可爱的蜜蜂,忙着采蜜,流连戏蝶也在人身边飞来飞去。好在是蒙蒙细雨,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绕着如琴湖,悠闲的边走边看。
雨雾下的如琴湖,十分幽雅,宁静怡人,只见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峰岭围抱,赏心悦目,美轮美奂。此情此景,似琴声在心中悠扬,真是恰如其名!我们在这里享受了半个多小时,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惬意的氛围。
与如琴湖相挨着,就是庐山的主要景点之一的花径公园。此景之所以闻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功不可没。据说白居易出任江州司马时,在这里咏过一首诗叫《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果然,我们一踏进花径小路,就看到了怒放着的片片桃花。我不免有些惊奇,诗中不是说桃花四月盛开,怎料六月了,还开得如此地旺?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庐山会议旧址。旧址室内,陈设简朴大方,宽敞洁净。大伙一条龙似地前移,神情有点严肃与沉重,与之前的嘻嘻哈哈,判若两群人。大概是这里的氛围,多少带有些政治色彩的缘故吧。
继续踏进,前往下一站锦绣谷。锦绣谷主要有三个景点,石松、险峰、仙人洞。比起花径公园,锦绣谷景点现代气息浓了许多。在石松,路有些湿滑,我们一路小心走着,观赏着,只见远山的劲松,和着漫天的雾,松雾互吻,缠缠绵绵,扑朔迷离,宛如仙境,确实美得震撼。导游介绍说:庐山不拍松,来去一场空。我赶紧拿出相机,咔嚓抓拍。
走过天桥顺路前行,就来到了传说中的仙人洞了。此时已过中午,我们一致意见,在仙人洞短暂休息,消灭随身携带的食物,补充能量,权当午餐。仙人洞的空间其实不大,我们二十来人挤在一起,满满当当。可仙人洞的文化底蕴却大得很,正如毛主席曾经在这里的题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饭后稍歇片刻,大家轻装上阵,沿台阶继续往前,两三支烟的功夫,踏上了御碑亭。御碑亭的景美,还有一个比景更美的传说:朱元璋派人往庐山竹林寺,寻找周颠,至御碑亭西侧佛手岩,既不见人也不见寺,但闻钟梵之声,于是在崖上敕建访仙亭。找不到竹林寺,而传说中的寺址,与天池山上的天池寺相近,便又敕令修缮扩充天池寺代替,御笔题额,大加赏赐,派高僧主持。
从御碑亭走出,眼前立现一个置于孤峰之颠的半圆形的台子,叫文殊台,想必是与文殊菩萨的传说相关。台的前后左右,松树高耸挺拔,与壁立千仞的山峰遥遥相对,煞是好看。这时,雨没了,雾散了,太阳也出来了。透过又高有密的树叶,我抬头仰望,暖意正浓。与文殊台相邻的景点是天池寺,拾阶而上时,就看见了大天池。说是大天池,却比想象中小了些,与“大”字联系不多。还有那天池寺,香火寥寥,蒿草爬满寺顶,略显苍凉。

穿过天池寺,在右侧石门直接顺着石阶下行,约三四百米,便可见下临深壑,拔地千尺的悬崖,整个山崖如石龙昂首,故称为龙首崖。听说过去有很多信徒从这里跳崖,舍身成佛,所以龙首崖又叫舍身崖。若说大天池有些苍凉,那龙首崖却是令人心神振奋。这里的绝壁异常陡起,是观赏云雾的好去处。我凭栏俯瞰,只见石涧峡谷,处处神态各异,绚丽多彩,换个姿势或角度,又是一番景象,不由人想起,大才子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龙首崖景观以岩居多,有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每当大雾袭来,游客站在岩上,有如太空遨游,腾云驾雾。您若能耐住性子,不需片刻,雾散云开,境界宽阔,满目青翠,这时,您会真正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从龙首崖过来就到了石门涧与黄龙潭,因时间有些紧,我们没去石门涧景区,直接奔向黄龙潭。黄龙潭,位于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众多的瀑布倾流飞泻,气势磅礴。其中的乌龙潭,宽广的瀑面,飞扬而下,短而有力,妩媚动感,像极了美女舞动的白裙,曾经作为《西游记》拍摄水帘洞的外景地,更是平添了它的神秘,让人有忍不住想去掀开它的冲动。
黄龙潭观后,我们又坐观光车来到美庐别墅。别墅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美得令人心跳,令人神往。同行的人,都争先恐后的走进它,而我,竟只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对于神往的东西,我更愿让它保有一些留白,也许这样的留白,比身更美。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我们到了位于美庐别墅附近的,著名的庐山恋电影院。著名的《庐山恋》,在这里放映了一场又一场,正如上庐山的游人一拨又一拨。
八点半时分,街上亮起万家灯火,一天的逛游,也告一段落。我们在早预定的宾馆用餐,酒足饭饱,然后睡觉。因为,我们明天将挑战更加艰苦的东线五老峰和三叠泉。
第二天,起了个早,继续第二天行程,主要目标是三叠泉和五老峰,实际上多数人上庐山,就是冲着五老峰来的。热情的宾馆老板,告诉我们说,早上的五老峰雾气会很大,不如先去三叠泉,逛完后再去五老峰。
听从了老板的建议,也为了最后的攀五老峰蓄积力量,我们决定坐一段缆车。坐缆车也到不了终点,只能送我们三分之二的路程,另外三分之一需要自己走。需走的路程,有一千五百多个陡峭的台阶,弯弯曲曲,一级连一级,望不到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一条银练出现在眼前,三叠泉到了,转了个方位,才看到这条银练之上,还有两条,大概就是一道瀑布从高处冲下,因为山石一层一层往外凸出,所以这条瀑布成了三条阶梯形的,故此命名为三叠泉。
三叠泉的四面,群山环绕,高处瀑布飞泻,溅到下面的岩石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夺目,当真宛如腾起的紫烟。然后再落入清潭中,水花四溅,我们倚在对面好几百米远的亭栏旁,都能感到水雾扑面,格外清爽。我心中感叹不已,真的太美了!美得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这样的美,李白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应该算是绝唱。这样的美,只有李白敢写,并有才气写出它的美,也只有李白的诗文,才配得上它的美!
我们在此处逗留最久,差不多两个小时,最后才恋恋不舍地原路折回。返时的台阶路,下来时难,上去时更难,爬三五级,得喘气一回。最有趣的是,刚满五岁的爱女雅儿,特别兴奋,蹦蹦跳跳地走在我们队伍前面,在前方的游客人群中,窜来窜去,当窜至一个头发金黄的老外美女旁时,美女见小孩可爱,友好地摸了摸女儿的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不由连声赞叹:“这个小朋友,真棒!这个小朋友,真棒!”得到了别人的赞美,一向活泼好强的雅儿,更是卖力地逞能,一溜烟地向上冲,急得妻和我在后面大叫,拼命似地追赶。
从三叠泉出来,观光车直接送我们到达登峰门,正式攀登五老峰。据说五老峰得名,是因为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远望就像五个席地而坐的老翁,所以被统称为“五老峰”。
不同于三叠泉那种连续的台阶路,五老峰的台阶虽然也多,但是每三五个台阶就有那么一两米的平路缓冲一下,所以根本没觉得累,到达一峰也比我们想象中要快。一峰处有个古旧的石亭,往下看去,很有高度,但是山中雾气较大,远处风景几乎看不见。继续前行到鹰嘴石处,有一个岔路,右手边是去二峰,左手边是去三峰,两个相反的方向,我们先去了二峰,路程不远,但是全是岩石,路比较难走,手脚齐用登了上去。
登高望远,身心说不出的舒畅,所有疲乏被凉爽山风一吹而散,老远就能听到三峰或是四峰上,传来“嗷呜嗷呜”胜利者的咆哮声,那边的游客们似乎乐得疯了,我们也被感染了,快速退出二峰,朝三峰和四峰奔去。一到四峰,我就觉得不虚此行,四峰是五老峰中的最高,让人大开眼界,也是此行庐山看过最美的风景:山上蔚蓝的天空,日出惊艳,太阳升起时,云海汹涌澎湃,真的如万马奔腾;站在四峰顶上往下看,有一种强烈的眩晕感,激情溢胸,心潮荡漾,而在左手边的一块巨石上面,刻了四个大字:天地壮观!我们每个人都贪婪地游弋着目光,脚步却迟迟未动,不禁沉醉于这美景不愿离开。
下山我们依然决定步行,为的是不负“壮观”二字!
去过的人都说,庐山四季皆宜,尤其是秋季,更是庐山最美的季节。也有人说,庐山的四季,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而我要说的是,逛了庐山后,对景的追恋,此生应无遗憾了!

作家简介:邓才升,男,汉族,1972年5月生人,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人。现供职于萍乡市武功山中等专业学校,任校区工会主席。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芦溪县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著有书法专著《硬笔书法教程》、诗词专著《情落人间》《煮诗蒸词》、散文专著《拨响尘封的心弦》。
编辑:一帘幽梦

吴丛军,网名一帘幽梦,医务工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萍乡辞赋学会副会长兼诗词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会员,萍乡市楹联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爱好文学,有散文和诗作见于《长江诗歌报》《中华辞赋》《河南科技报·百花苑栏》 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学习网》《世界名人会》《丝路诗刊》《北京头条》《慈善中国书画院网》《中华时报》《上海文艺网》《江西新闻网》《萍乡日报》《中华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等级奖。获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有古体诗入选《世界汉语文学大观》及美国2020年《六月荷诗历》诗集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