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的今天,正在医院复查身体,突然接到一陌生电话,短信询问后才知道是老家姐姐用新手机号打来的。“振升,今天是你生日。”
姐姐的电话让我终于记住了这个属于自己生命的日子。
我不知道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因为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记得自己的生日,还是小时候母亲给我煮红皮鸡蛋吃的印象,只要有红皮鸡蛋吃,便知道准是自己的生日。
有时也会无缘无故地缠着母亲要吃红皮鸡蛋。“红皮鸡蛋可不是能随便吃的,只有在你生日时,才能吃红鸡蛋。”母亲告诉我,你是从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红色象征母亲身上的血,之所以让你吃,是想让你永远记住这个诞生你生命的日子。
我似乎不明白母亲说话的意思,总以为红皮鸡蛋是母亲给我做的生日犒劳品。有时也有例外,就是三哥过生日吃红皮鸡蛋的时候,母亲也会让我尝一口。母亲自有母亲的理由:你们兄弟几个骨肉相连,血脉相通,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
母亲的话我没有记住,只记住吃红鸡蛋的那些日子。
自从父母去世后,我对自己的生日便没有了印象。
为了确定我的生日,我专门问过大哥,姐姐也曾多次告诉过我,二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时还提及我的生日,但我终究还是没有记住。
人,总是在经历过生死劫难之后才会让曾经过去的一些记忆在大脑中得以刷新,就如我的生日。
其实,哥哥姐姐都记着我的生日,只是自己没把生日当回事。我知道即使自己知道了清楚了明白了,因为没有了母亲煮的红皮鸡蛋,自然也体会不到过生日的那份快乐。

日子就是这样过的,有些是你记不起的事,有些是你想不起的日子,有些事你本该操心却操心不上,而总有一些人为你操心,帮你牵挂。
几十年过去了,连我自己都不曾想起的日子,姐姐依旧为我记着这一天,惦记着操心着我的生日。
和姐姐通完电话后,我把这个消息发到微信“全家福”里。
女儿看到后非要缠着她妈妈给我过生日。女儿的心思我明白:多少年,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给她过生日。
2004年,女儿生日那天,我花去了近半年多积攒下来的私房钱,瞒着爱人,在手机专卖店给女儿买了一部红色的海信小灵通,然后,又定制了生日蛋糕。
为了给女儿一个惊喜,我提前把手机开通,将手机铃声设置为“生日快乐”,并特意要求店主把小灵通用一个特制的小盒子点缀后包好放在蛋糕里。18点45分,就在女儿吹生日蜡烛默默许愿时,我悄悄地拨通手机号,伴随着我们对女儿的祝福,一阵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包裹着的蛋糕里渗透出来。
那声音似远处山凹里溢出来的潺潺流水蜿蜒悠扬,如雨后的清风沐浴心田,带着问候姗姗而来,让处在喜悦中的女儿有了几分醉意,妻的表情中流露出一丝惊奇,而我却坐在一旁,悄无声息地为自己给女儿过生日设计的杰作而悠然自得。
女儿上大学后,我们不能给她在身边过的生日,为了弥补这份遗憾,每次上学前,我们总是要做一桌丰盛的家宴或在外面吃上一顿,理由就是为她过生日。

但真的到女儿生日那天,我们的心还是回到了她生命诞生的那一刻,无法摆脱那种牵挂的折磨:“你的生日自己过吧!”
女儿是个在生活上很细心的女孩子。她倒很干脆:谢谢爸爸妈妈,因为有你们才有了我的一切,我会珍惜你们给予我生命里的一切,会过好我生命里的每一个天,用我的终身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参加工作后,女儿不允许我们给她过生日,她说:我的生日我做主。在生日的前几天,她就会从超市采购一些必备品,买一些我和她妈妈爱吃的东西,网购一些做蛋糕用的原材料,用烤箱为我们制作出她自己的生日蛋糕,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蛋糕上写的竟然是“感谢爸妈给予我的生命”。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初咿咿呀呀的小女孩如今已开始想着给我过起了生日。
女儿大了,我老了,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阻挡不了。
那一天,饭吃的很晚,也很安静。
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一辈子生下我们姊妹五个,母亲除了每天给我们做饭,还要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以弥补家里劳力的不足。即使在当时那样贫穷的年代那样艰难的岁月那样重体力的劳作之下,母亲从来没有忘记儿女们的生日,也从来不会怠慢我的生日。
虽然只是一颗红鸡蛋,但其中却包含着深深的一份母爱:是母亲对儿子的一份心愿,一份期盼。
我以为每一个做父母的大概都如此,从儿女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开始了对其一生的呵护,一世的牵挂,一心的惦念。不只是记住他们的生日,还包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的呢喃声、第一次姗姗走路的憨态、第一次来到学校时的天真、稚嫩、步入社会时的担忧,直到成家立业,远走它方,仍放不下哪颗操不完的心,总想倾其一生去呵护儿女,扶他们上马,再送一程,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而对于自己的生日却从来不闻不问。

我想:我是一个幸福之人,小的时候有母亲煮的红皮鸡蛋,后来有姊妹们想着我的生日,如今又有家人陪我过生日。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忘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柔柔的亲情、刻骨铭心的日子,但总会有人为你操心,为你输出,为你高兴。
其实,不论是父母的生日,自己的生日,还是儿女的生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元素,是他或她生命的延续,其中蕴含着付出和希望,牵动着彼此间的那份亲情。
所以,对于生命而言,一定不要轻言放弃什么?索取什么?唯有在人生路上不断的耕耘,才能对得起与你有关联的那份牵挂。
(此文曾发表于《兰州日报》)

《作者简介》
冯振升,陕西韩城人,定居兰州,长期从事文字工作。1984年在原《陕西青年》发表处女作《乡情》,之后,陆续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其中《母亲的回忆》、《跑着看黄河》、《五泉老街》获省、市及搜狐网一、三等奖及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