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太极:从千秋万代的中华大地上走来
——“声远太极”传人步伟光的传奇人生
也许有人会问:何为“传奇”?答案其实简单:超越寻常的努力,就是“传奇”!
非凡之事呼唤非常之人,非常之人成就非凡之事,“声远太极”传人步伟光,就是凭借一腔顶天立地的英豪之气,把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更已越洋跨海的“太极拳道”与“太极文化”,注入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坚的“红色基因”,让他的“红色太极”,像一股红色的暖流,流过乡村,流过城镇,流进每一个“太极人”的记忆……
几十年如一日的慷慨相授,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星火相传,让人们记住了步伟光,记住了这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和卓越风采,他在实践中淬炼并加以完善的“红色太极”,业已成为千锤百炼的“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光照五湖四海,福泽大江南北,人们在习拳练武强身健体的同时,更享受到了品武修德的独特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步伟光,走近他的“红色太极”,走进他在“传道授业”中打造的“太极人生”与“太极传奇”!
谈起步伟光,就无法绕开他的家庭出身。他生于军人世家……外祖父是老红军,地下党,祖父兄弟三人既为村寨贫民做善事的中医,又是劫富济贫的行伍出身!
受他们的影响,父亲步德勤15岁就步入了军营,令父亲感到终生荣光的是,父亲曾在一代战将许世友将军身边工作过……在将军和家族的影响下,1979年和1987年,步伟光和弟弟步兵分别光荣参军,整个家庭正式步入军旅世家的行列……至此,在步伟光幼小的心田里,便播下了崇尚英雄的种子!

那崇尚英雄的种子,在步伟光血脉与生命凝成的土壤里,渐渐生根吐芽,开枝散叶……以至发下誓言:不成就一番事业,今生枉为男儿!
走入军营的步伟光,立马陡生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超越感,宛若“蛟龙入海,劲鸟归林”般的自然又必然,一言以蔽之,他找到了崇尚英雄又可成就英雄的广阔土壤——中国军营!
入伍以来的成绩,检验了步伟光的准确判断:光荣入党,多次立功受奖,多次被师部、集团军、军区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并荣获济南军区“建功杯”和“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凡在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一般出于两种:一为天生体质较弱者,习武以强其身;一为生来便对武术有着先知先觉的痴恋与着迷,修武以终其道。自小便身体强健、身板硬朗的步伟光,无疑属于后者。他9岁专练大洪拳,后拜杨氏太极拳掌门人傅声远泰斗为师,专修杨家拳、剑、刀、棍及推手。进入“红色军营”,他的精湛武功与杨氏太极,便在“红色文化”的浸濡熏陶下,进行了“红色改造”与“红色升级”,由此而诞生了他的“红色太极”!
步伟光的“红色太极”,与其他传承千载的各类太极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为“杨氏太极”注入了“红色基因”与“红色灵魂”,不仅解决了千百年来“太极”的门派之争,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千古传承、历久弥坚的“中国太极之道”,是为门派一极所用,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多极服务的大问题!
步伟光为“红色太极”定位的终极使命:就是为人民谋福祉!为万众谋幸福!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服役近30年的步伟光,终究要离开他无限眷恋的军营。走出军营的步伟光,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都得到了极大的淬炼和洗礼,按他的军旅表现和立功受奖现状,他完全可以回到地方安置到一个旱涝保收的机关或国企,过一过衣食无忧的神仙日子……但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自主择业,家人意外,亲友更不理解,而他却信心满满,坚定不移。他给出理由是:身为共产党员,受党恩数载,未及恩报,自己想“传道授业”,把在部队练就的“红色太极”与“红色基地”福泽民众,遍传五湖四海,大江南北!

实事证明,步伟光文治武功加身,绝非浪得虚名,“赢得生前身后名”,靠得是真才实学:
曾获得2004年2005年潍坊市太极拳比赛第二名,2006年青岛“巴伦杯”国际杨式太极拳冠军,2006年潍坊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太极拳、剑双42冠军,2010年上海“圆满世博”太极拳比赛中荣获两项状元大奖,并被组委会授予“太极精英”奖。在2010年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中,荣获两个亚军,获武术六段考评第一名。
2012年6月获山东省太极拳“优秀教练员”称号,现为太极宗师傅声远大师亲传弟子、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潍坊声远太极健身俱乐部主任、济宁杨氏太极拳协会会长、济宁市社会组织管委会委员,兖矿集团医院中医太极、淄博市淄矿集团、陕西金鸡滩煤矿、邹城市政府总教练。

步伟光传授“红色太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传武更传德,强调修武更修心,以一人的“爱国之点”,连接起天下人的“爱国之线”与“爱国之面”,让“爱国”的力量汇聚成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从千秋万代的民族发源地出发,伴着一个伟大民族的不断成熟与成长,流向国泰民安、生生不息的明天和未来!
步伟光常说:“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不是一人所为,而是团队和集体的共同创造!”于是乎便有了以下的历史画面:
2006年-2009年,自费到邹城市体育局和文化广场传授杨氏嫡传太极拳,并馈赠太极拳教学光盘,推动了当地太极拳运动的迅猛发展。
2010年-2012年,根据太极拳内部的规律,结合部队管理、教育及教学法的实践活动,撰写并出版了太极拳及杨家拳实用解析,自费去广东传授太极拳、并创新出太极拳步式教学法。
2012年以后,在潍坊、青岛、济南、济宁、邹城等地及兖矿集团,积极推广中医太极拳的强身治病、防病原理及拳法,并创造出“太极养生功”。许多井下工人、退离休干部和病人练习太极拳和功法后,身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组织百人方队,参加了2014年9月山东省第二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展演。
承办了第32届、33届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文化与太极养生”专题汇演。
参加了嘉祥国际武术精英大赛的组织、百人义演。
组织纪念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周年百人太极汇演。
进行了济宁第六届运动会开幕百人太极义演。
组织潍坊明德学堂师生,参加了2016年奎文区夏令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等。

社会效益更不容小觑:
为继承和发扬国学文化,弘扬太极文化的育人功能,筑牢学员们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整体效益健康有序发展,步伟光在太极拳的教学训练中,始终遵循“积极、健康、向上、阳光”的理念,他将《弟子规》《孝经》《古代二十四孝》《我军光荣传统史》《日军入侵中国历史分析》《孔子儒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体现》等六大篇章,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体能训练融入到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中去,引起了广大拳友们的思想共鸣!

步伟光每到一地授拳和义演,时刻用先进的文化言行维护一个老兵、一名党员的光辉形象。对强身健体、文化教育、社会稳定、太极拳推广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十年来,步伟光为馈赠训练资料、制作光盘、往返各地组织训练和义演、购置和更换训练器材、建设训练场馆、去外地学习交流和推广太极文化、编写材料和教案、进行中医太极汇编等等,个人先后投资近50万元,但他却无怨无悔,守梦如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春秋末期的齐鲁大地上,曾出现过两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一个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一个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他们一武一文,年岁相仿,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倾毕生之力所留下的两部作品:《孙子兵法》与《论语》,一部被誉为“兵学圣典”,一部被誉为“儒家经典”,两部典籍一如熠熠闪耀的智慧灯塔,照耀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大地,并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提供着不竭的思想之源和奋进动力!

《孙子兵法》无疑是战略层面的“武文化”,讲的是“用兵之道”;而战术层面的“武文化”,诸如南拳,北腿,柔道,太极等等,讲的则是“强身健体”。仅“太极”一脉,又可分为“陈氏太极”、“杨氏太极”多支……也正是这些战术层面的南拳、北腿、柔道、太极等等的绵延不绝,方才构成了中华民族群星熣灿的武道群峰……
然而,如何化古为今,化繁为简,把诸多的“武术理论”与“太极文化”融汇贯通,不论男女老幼,人人得而习之,最终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更高境界,创造出更能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尚武精神和文脉传承,并可源发济宁、辉照齐鲁、绵延中华,乃至越洋跨海惠泽全球影响世界的“文武融合”之道?!

正是肩负着这样沉甸甸的民族之问和历史思考,共产党人步伟光,历史性地登上了“传道授业”的舞台,他从爱国诗人屈原那里,拿到了一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钥匙,然后带着将千百年来“兵学经典”与“儒学经典”“文武融合”“融会贯通”的历史责任,然后将他博采百家、终归一体的“红色太极”,以身示范,惠施周围,目的简单而明确:造福黎民苍生,佑我中华大地!
(王长鹰 李建民)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