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伍不褪色 一生跟党走
——记汉川市马鞍乡马鞍村喻河退职书记吴明霄同志
文║马鞍村党支部
吴明霄,喻河人,出生于1941年,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退役。退役后安安置在马口区做宣传工作,任宣传排副排长。
1970年当他看到家乡依旧的穷山恶水,粮棉产量低,群众生产生活极为困难。因此他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为改变家乡恶劣、落后的生产状况,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崇高理想,不顾家人和亲友的的阻拦,毅然放弃了舒适并有生活保障的工作岗位,回到了家乡。经村民海选,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从此他成为一位整天与农村农民农业打交道的村官了。
一、抓好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深挖贫穷落后根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当好一名支部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他首先是入手抓好村、组干部队伍建设 。
一是在选人用人中,他走村入户、瞅准时机找党员干部交心谈心,了解基本情况,洞悉心理状况。经过反复筛选定夺,几经周折,相继评定甑选,产生了村组两级领导班子。
二是通过干部,党员群众会议对村情村貌分析,一致认为贫穷落后的原因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太差,抗旱排涝无有保障。没有村级主体抽排机站,农作物完全靠天收。特别是大旱年代,因农田灌溉毫无保障,造成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每年除上交公粮外、群众一年到头缺吃少穿。
三是各组的副业生产人员,领导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经济收入不高群众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
二、扎实抓好村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平整工作
喻河区域内有黄龙湖和黄瓜湖,外有汉江,水资源丰富。于是,吴明霄首先是着手自筹自垫资金兴修了村级抽水总台站,其次是各组都建一个可移动的抽水分机设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产生用水有保障。
为迅速把村级机站建设好,他从选址到设备配置,真是操碎了心,那段日子从来就没在家里呆,经常和班子成员外出考察、购买设备,最终汉江边建起一座二级抽水五十千瓦的电动机站,同时也在村里地理位置最高处筑建了一条长达3000余米的村级主水渠道,另外全村五个小组也有相应的25马力的抽水机站和支水渠。从此,全村彻底改变了以往抗旱排涝靠人力、脚手与水车取水的原始做法。
抓住全年有利时机,有序开展进行了全村土地平整工作,其具体做法是高削低填,多合而一。经过几年的连续改造,全村800多亩耕地面积全部实现了旱涝保收。彻底地改变农业生产“靠天收”的现象。农业丰收了,群众填饱了肚子,干活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也调动出来了。
三、引资办厂,抓好副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
1970年,汉川国营马口砖瓦厂,因制砖生产用土困难,经汉川主管行业部门批准,打算在喻河兴建另外一座国营砖瓦厂。吴书记得知这一消息,经过深思熟虑后,迅速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他说:“本地为丘陵地域,荒坡高、面积大、土源深,适合开办砖瓦厂。一旦建成砖瓦厂之后,能够壮大我村集体经济,造福于全村群众。”他的每句话都说到了党员干部的心坎上。
思想统一后,他就利用自己的人脉和社会关系,多次找老领导、老同事为此事牵线搭桥。随着各级领导也多次来实地考察,一致认同到此处建新厂的方案;可使用长达50年的土源。最后选址建厂用地120余亩,办理商品粮户口140余人,转正国营企业职工100人。砖瓦厂建成之后又依托厂方优势,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让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有四个村小组农户先后吃上了厂方供给的自来水。
四、舍小家、丢小利,顾大局、求发展
随着国营马鞍砖瓦厂的新建,人流量及机动车辆往来日益增多,由于水陆交通便利,一些服务性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迁入,全村调平100余亩地,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使其安家落户。迁入单位有马鞍供销社、人民公社、喻河中学、财政银行等多个部门机关,为村里的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五、退伍不褪色,一生跟党走
吴明霄同志于1986年退职,在支部书记的位职上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他舍小家顾大家,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履职尽责,对党忠诚、心里时刻都想着为群众办实事。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标杆党员干部,他把有限的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把年富力强的身体献给农村、农业和农民。因此,多次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好评,是退伍后一生跟党走的忠实典型代表。
如今吴明霄已是81岁的高龄,荣历56年的党龄,他依然有坚定的党性,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思维站位高;如今,他还在为当年的喻河村现今的马鞍村当好参谋,并影响着新生代的党员群众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并积极参加每一次党组织活动,不遗余力为村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献计献策发挥着其余热!
【责任编辑 马鞍乡组织委员 文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