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美景姿百态,只缘身在此桥中
——徒步二桥有感
文/秋水无痕
今天没有课后托,所以到江北时,还是艳阳高照,于是热衷于锻炼身体的我,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一个人的小旅行——徒步二桥。
松原大桥,俗称二桥,2009年11月27日竣工通车。大桥全长4176米,其中桥梁长2546米,两岸接线长1630米,桥宽27.5米,双向六车道,该桥为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松原大桥是跨第二松花江最长规模最大的大桥。

下了车,我毫不犹豫地兴致勃勃地朝二桥走去,尽管我的一套行头不太适合运动,但是今天就破例一次吧。一套黑色正装外批风衣,一双大约5厘米的钝跟皮鞋,黑色渔夫帽,黑色双肩背包,外加一个轻便的手拎袋。就这样,也没有阻挡我前进的步伐。打开手机里的音乐,听着歌,哼着曲,迈开轻快的步伐开启了用步子丈量二桥的行程。
我不缓不慢地悠闲地走着,偶得灵感,赶紧停下来,咔嚓,咔嚓——一顿拍摄,目之所及,美之所在,尽收镜头里。

在二桥上不知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但从来没有过这样近距离的接触。于是我有点激动与兴奋。穿梭般的车流在身边驰过,压得桥缝间的连接片啪啪直响。如果不留神,还真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一跳。但是习惯于这个声音觉得这都是音乐。
我徜徉在二桥上,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不禁赞叹:我们的桥梁建筑师真是伟大,我们的劳动人民更是功不可没。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如此便利的条件,是他们搭建起南北感情的纽带,是他们给松原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

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地珍惜这次徒步的机会,我更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勇气走下去,同时也更应该感谢大胖弟弟的真诚鼓励。
我边走边崇敬地欣赏着:桥中间有两排由钢管组成的栅栏,把桥纵向分成了两部分,往返车道一共六排,一边三排。桥两边有一米多宽高出桥面大约30厘米的边道,边道外侧还有一米多高的钢管组成的护栏,不但造型美观,看起来也比较结实。我就走在比较安全的边道上。说是安全,其实我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的,如果靠左边走,我怕车子太快,碰到我,靠右边走吧,贴近栏杆,往下一看就是“深渊”,好吓人啊!如果在中间走呢,盲人道特别不舒服。没办法,总得选择一条啊,那就在左边和盲人道的中间走吧,还好。就这样,一路行走,一路歌,别提该有多惬意啦!

尽管不太恐高,但是站在桥上向下看,还是有些胆怯。不过少见的美景掩盖了这一切,只有美好在心中。只见松花江水微微荡漾,浅水处还有绿植依旧苍翠,那半黄半绿的、完全金黄的白杨树相互簇拥着依偎在江边,倒映江中,真是美伦美奂。我不禁慨叹:大自然到底有多少颜色,又有多少美景,竟这般让人留恋?
就这样慢慢地走着,哼着歌,欣赏着……我仿佛也融入了这美丽的大自然,陶醉其中。情绪高涨时,难免要摆拍一番,不然觉得真是辜负了这么好的景致。
走在宽敞如平地的二桥上,欣赏着桥旁的盆花,那饱经风吹雨淋却依旧鲜红如初的玻璃翠骄傲地盛开着,没有一棵花懈怠。此时我看见了工作人员在辛勤地工作,我想正是他们寒来暑往,不顾严寒与炽热,不顾风吹雨打,更不顾狂风暴雪,每天都在坚守着,维护着。崇敬之情不由得加深再加深。
最是桥中行不足,花红柳绿松江堤。
2021—10—8

作者简介:
马立杰,笔名:秋水无痕。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黑土文学社秘书长。工作之余,酷爱摄影写作书法,诗词与散文作品曾发表于《黑土艺苑》《松原日报》《松原晨讯》《松原诗词月刊》《中华诗词月刊》《长岭文苑》《艺苑百花》《夫余国》等刊物与平台上。谨记:为好人,著好文。勤勉学习,努力创作。潜心作诗,用心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