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每一帧深深地震撼着我
文/刘巧玲
前些天,一行几人去县民政局采风,所到之处,目之所及,耳之所闻,令人脑洞大开,震撼不已。也让我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凤县民政工作。
1
来到凤县社会福利中心,凤州镇红光沟,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几幢红色的楼房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像朵朵娇艳的花朵般美丽、迷人。院落宽敞、整洁、干净,绿树红花、凉亭、喷泉、座椅、小桥流水,让人感觉不是走进福利中心,而是走进了现代化都市公园。穿戴干净、整洁的老人正三五成群,坐在长廊、方凳、棋牌室悠然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福利中心”把特困人、三无人员中痴、呆、傻、残等特殊人员集中供养、康复、理疗、救治,“吃、穿、住、医”一条龙保障服务安排的井然有序、无微不至。每月还固定给这里的老人体检、理发、集体过生日、赶集、郊游活动,每星期洗一次澡、换一次床单,让他们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关爱,逢年过节,县领导及文艺工作者还会送去一场场文化大宴,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归属感。
提起这里的点点滴滴,负责人刘主任最有发言权,他从2010年5月正式调到这里,一干就是整整12年,期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环境面貌的改变,每项阳光政策的落实,他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管理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2年时间里,福利中心先后收养了336名老人,无论是养老,还是送终,他都亲力亲为。给155名鳏寡老人当孝子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最荣耀的事情。
采风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新餐厅吃着炖肉。他是92岁高龄的王国忠老人,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福利中心”最老成员。他一生吃过苦,打过仗,更懂得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不易。“自己不花一分钱,还要国家免费养我一辈子,我要尽点义务,好好感谢党和人民。”他由衷地说,于是执意将自己的2万元拥军补贴强硬捐给了中心,以便新餐厅买桌凳用,尽自己绵薄之力。
2
一听“得益精神康复中心”的名字,就知道这里是精神病患者的福乐园。与“福利中心”一河之隔,遥遥相望。一幢三层多功楼宇掩映在花丛中,宁静祥和。楼体鎏金的大字书着“救治托养一个人,解放一个家庭,脱贫一户群众,维护一方和谐”。
这里针对特困对象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城市“三无”集中托养精神障碍者进行集中托养救治,并将救治对象辐射到部分贫困户家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目前,托养着80多位精神病患者。通过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康复、鉴定、治疗及托养,心理咨询及治疗,成效明显。

通过电话,我咨询了几年前曾在这里负责人王鹏:“最深刻的记忆是?”提起往事,他无比激动,声音自然高了八度,很得意。
“记得当时收住了一位30多岁的精神病患者赵某某,他家在留凤关小学附近。上大学期间患了病,只好停学回家救疗。因他的病,拖累得家里一度成了贫困户。一犯病,就去学校周边捣乱,严重影响着校园安全。后来,经留凤关镇与民政局协商,将他免费收进了中心进行治疗。有专职医生针对病情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工作人员精心照顾,义务进行心理干预,他恢复的很快,目前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为了报恩,他发挥自己的电脑特长,帮助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发药、照顾其他的病人,打扫卫生、种菜、浇水,干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他生活的很舒心,逢人就说:“我的病多亏了民政局,要不我这一辈子就完蛋了。”
陈冰儿,李向阳……每个患者的康复、重生都凝聚着一群民政人的心血和汗水,王鹏作为一名负责人,怎能不骄傲、自豪!怪不得一接电话,就咧着嘴,呵呵笑。
3
脚一踏进救助站的大门,看见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我被墙上的红色锦旗内容所吸引:“慈母流浪数余哉,救助多年终返家”。细心的张局长猜到了我的心事,他详细地介绍了情况。
几年前,他们在街上发现一位精神病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根本没办法提供自己及家人的信息,救助站只好收留了她。一边照顾她生活起居,一边想办法联系她的家人,费尽周折四处打听、开展网络寻人启事……功夫不负有心人,长达四年的坚持、努力。2021年3月,患者终于与家人团聚。激动的家人热泪盈眶,跪地感谢救助站的恩人,还送了锦旗表达心意。
给流浪汉、乞讨人员或外来办事遇到麻烦和困难的人员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帮助,突发急病及时送医院救治,没有交通费提供乘车凭证……张局长扳着指头,如数家珍。 “哪一年能救助多少人?”我好奇地问。他胸有成竹地回我:“多少不等,2018年最多,一年救助过七八百人次。”
让我不由得感叹,原来民政局管着这么多的琐碎事情,涉及民生的方方面、角角落落,而且落脚点是关爱社会最底层的人,让他们无条件享受阳光、温暖和关爱,让这个世界变得有爱,有温度,也更加和谐、美好。
未成年人保护站、殡仪馆、留凤关福利院、安沟门福利中心、丰禾山康养中心,一项项“惠民便民利民”的实效工程的推广、运营,凤县民政局给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实至名归,荣誉也纷至沓来。福利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国家级阳光家园示范机构”“陕西省三星级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全国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等19项荣誉,是全省养老机构中唯一一家被民政部确定的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树立了西部和全省的养老服务标杆。凤县民政局2019年也荣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闭着眼,采风的每个细碎场景历历在目,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细微琐碎处见真章,怎能让人不感慨,怎能让人不震撼。
记得,先秦《礼记·大道之行也》里有一句:“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是要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供养。在1800多年前先秦,这句话被誉为理想社会、梦想,“渴望而不可及”的空话。时至今日,我们赶上了一个全新的好时代,他们用责任、担当、使命,让曾经的梦想逐一变成现实。令人欣喜、自豪。衷心祝愿凤县民政局的明天更加美好。

刘巧玲,宝鸡市作协会员,凤县作协理事,作品多见于《首都文学》《中国文化报》《陕西农村报》《文化艺术报》《延河》《秦岭文学》《宝鸡日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