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老街上的秦佳媚》终于付梓面世了,拿到书后,我是一口气把她读完的。书中秦佳媚的真情让人尊重;书中主人公的遭遇让人惋惜;书中历史事件让人记忆犹新。这是一部具有史料性质的好书,语言朴实,章节、故事安排合理,很有可读性,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此书是刘祥琪老师一生写作的结晶。作者刘祥琪是重庆市南岸作家协会会员,南岸黄桷文学社骨干作家,和我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祥琪老师今年七十有七了,可仍笔耕不辍,是那种“老牛也解韶华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的作家,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老街上的秦佳媚(原型是祥琪老师舅妈)是旧社会过来的大家闺秀,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注定是个悲剧人物。解放前,秦佳媚的丈夫沈鸿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被推荐挂名了一个三青团分队长;解放后,这件事被扒了出来,获刑八年,这在那个年代是符合历史、理所当然的事。
沈鸿对判决一直不服,不断申述,监狱当局认为沈鸿是不服改造,结果被加刑两年,最后在一次地震中死于监狱。沈鸿的死亡,秦佳媚一直不知道,还在家中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等着政府给她丈夫平反昭雪,可“西楼望月几回圆”,“唯有泪千行!”
直到秦佳媚去世,骨灰盒被带回家时,迟到几十年的平反通知书才送达。作者在处理这件事上比较高明,虽然留下了遗憾,但应了那句老话“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其实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成分不好,或乱发议论被打成反革命或者右派的事不在少数。我上小学时,教我语文的X金枝老师先生就是这样。
南岸二十四小学,原来的吉安小学,是金枝老师和她先生创办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金枝老师先生被划为右派后,就不能再教书了,两人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其他事情不知道,只记得金枝老师两口子有段时间就住在慈云钟楼后面,现在还有遗迹的刁家院子一间鸽楼里,就是一处只能摆放一张床的房间。这间房子室内昏暗,密不通风,只有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窗户和外界通气。
金枝老师除了授课说话外,很难听到她说话,更莫说说笑了。金枝老师回家见到邻居也最多点头,然后就蜗居到鸽楼里,很少出门。可见当时她有多压抑,有多委屈,有多无奈!小学毕业后,我就再也没见到过金枝老师了,但愿他们都还健在!
金枝老师人很书气,一个毛髻永远一丝不苟,一袭旗袍永远合体大方,一脸矜持让人肃然起敬。
金枝老师并没有因为先生被打为右派而争吵,甚至离婚,哪像现代人一言不合就分手离婚!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顶右派帽子有多沉重!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相信再也不会发生像沈鸿、秦佳媚、金枝老师他们那样的悲剧了!感谢祥琪老师还记得他舅妈,感谢祥琪老师帮我回忆了一段历史,感谢祥琪老师送给我的文化大餐!

作者简介:王学友,笔名,王工、牛放,民建会员,高级工程师,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常写点随笔、散文或微型小说发表在《都市头条》,《西岳文化》《黄角小屋》《古城时光》等媒体上。喜欢喝酒但不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