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山里的杏儿熟了
文/归途
2022年6月中旬,我从北京回到延安。山里的杏儿熟了,几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不约而同,要求上山采摘,我感觉没有多少兴趣。一方面,市场上,像小孩子拳头大小的山杏儿,又大又甜,才是六斤十元,又便宜又好吃,可以尽情的挑选。何必上山,再受那些妄累呢。另一方面,山里的地块不熟,谁家的山杏,让你随便采摘呢?火红的六月,太阳火辣辣的烤人,我确实不想动弹了。
早晨,我和老伴去了马路边边的早市。摊位上善良厚道的农民大叔,一脸无奈的,一边叫买着自已的东西,一边用无限的耐心和爱心,承让着那些尖酸刻簿的城里人。一看便知,今年农民的收成不错,往往是这个季节,市场上买蔬菜水果的市民更加挑剔,农民的心情更糟糕。我是农民的儿子,又从农村走进城市,更能体会到他们的心酸。
我俩随便选购了几样家常菜,就提了一大袋,准备回家。岂料,那几位想采摘杏儿的朋友,追到这里来了,希望我们一起游玩。我们便存放了手中的东西,随着他们一起上山去了。
通往杏山的路,蜿蜒曲折,虽然有些离奇,也不很宽畅,但是都是柏油马路,两边的树林,就像一排排井然有序的马路"仪仗队",早已经向两边伸出树枝,为路上的行人搭好荫凉的阴影。谈笑间,我们的车子象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追赶着右边一马平川的高速公路,驶向山坡,绕过半山腰的村庄,翻过山岗,穿梭在群山与沟壑之间,来到了山顶。前方不远处,发现一座很气派的陵园地,按照向导提示,遇到三叉路口,走中间的那条土路,不远处有座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井架下边的井场,就到了山路的尽头,便是此行的目的地了。
下了车,映入眼帘的一排彩钢板房,这是井场上作业工作队的食宿处和办公室。我小心翼翼的询问了一位浑身上下都是油污味儿的工人小哥,别看他穿的像地里刚拔出来一枚竖立着的水萝卜,红彤彤的朴素,说话还带几分腼腆的样子,他们也是刚到这边,也不了解这边的情况。因为山大沟深,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山路遥远,除了山峁峁上几块零散的庄稼地,四周都是森林灌木,视线里怎么也找不到那些被森林淹没了的树庄。我们也不知道这些群山的名字,就按照它在万花乡的方向,随便统称万花山吧!
这里的山变绿了,河道里的水变清了,环山公路修通了,山青水秀,阳光明媚,满山林海,风光旖旎,美丽的大西北,再也看不到当年那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的气息了。朱镕基总理在职时,国家启动的退耕还林还草的工程,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政策深入人心,光茫普照大地,其伟大成就,现在巳经硕果累累,成绩非凡了。他为我们规划的宏伟蓝图,终于实现了。
我跟着采摘的队伍,徒步穿过一片玉米地边缘的小路,发现今天相约到这里来的朋友还有许多,恰巧碰到了我二十年前在乡镇工作时的一位同事,久违了的同志,感情即刻间碰撞升温,大脑闪电般的运转回忆着,我们在一起的那年,正好是党中央退耕还林政策刚刚开始推广实施的第一年。记忆犹新,当年禹居镇的工作,春秋两季,会战八十天,大战芦草梁,当时我们也是栽了一梁的杏树,现在也应该是黄澄澄的一片了,这些情景至今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我顿时兴奋不已,一下子来了精神和感觉。不由的一声感叹,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不饶人呀,一晃眼,我已步入了花甲之年。
一公里之外,就是我们要找的那片山杏林园了。说它是林园,也不像是林园。地畔下边的山洼里树林茂密,灌木纵横,杂草丛生,腑瞰下去,满山遍野的杏树夹在树林中间,沉甸甸的树梢沓拉着,搭在地面上。金黄色的杏果,带着红红的笑脸😄,一溜溜一排排,悬挂在近乎枯糙的树干与树枝的绿叶之间。它们整体暴露在灿烂的阳光下,好似娇嫩欲滴的情人婀娜多姿,耸立在山洼洼上,窥视着路边的行人。又像美女颈项上的珍珠项链,圪垯麻海,密布在树的空间。
山上所有来人,儍儍着眼睛,瞪了老半天,方才如梦方醒,呐喊着眼前的惊喜,好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似如饥似渴地狼群,张开双臂,扑向树林。有人席地而坐,"巴嗒、巴嗒"地尽情吮吸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美食,早已忘记了古人那些"桃饱杏伤人"俗套;有人早已顾不了,刚来时的那份庄重,只身跳下山洼,飞快地采摘杏果,袋子满了再装箱;有人干脆把上衣脱下来扎了口袋,做成褡裢背着,就差脱裤子装了。大家情不自禁的好似回到了几十年前,砍柴偷杏的年月。我的天大大(延川方言)童心泛滥,难已收复,就连美女们也疯狂贪婪地体验和享受着原始农业的生活状态,全然不顾往日的仪容仪表了,展露出了满脸童真。
这里更像一块被人遗忘了的角落,安全静谧,没有丝毫的污染。不一会儿,地上一堆一楞,每个人都摘了三四袋,扛着的,背着的,担着的,挑着的,千姿百态,气喘吁吁,爬上山洼,返回山顶。我也穿梭在他们之间,放手过了一回农民瘾,开心当了一次山里人。挑了一担金黄金黄的杏果,手里还提了两个小箱,蹒跚着脚步,超前走去,老伴急急忙忙跑过来,为我抢拍那美丽的瞬间。赶到汽车停放的地方时,大家面面相觑,已经累的汗流夹背,干涩的嘴唇,上下打架,汗珠顷刻间渗入眼框,浑身酸痛,说不出来话了。
我和老伴在地畔的阴凉处,息了一阵子,老伴儿激动的唱起了陕北民歌"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还有那"羊肚子手娟三道道蓝",她五音不全的信天游,一时间震的崖娃娃响,逗笑了身边一群群陌生的朋友。
中午前后,烈日当头,我们原路返回。半路上,大家禁不住口口声声地念叨着共产党的政策好,要不是这山乡巨变,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们那里能找到这么些好事情,免费采摘了半天山里的杏,也没看到一个管天管地管事的人。美丽的大自然,纯朴厚重的家乡情,再次深深地感动了在场人,真挚的感谢这些群山的主人,今天,他们又一次默默无私的奉献,用大山的情怀包容了我们,以圣地的精神染红了我们的心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