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万荣县古今名人一一文艺界的多面手畅明生

作者:畅全喜
奉献一生艺苑赢,
家乡热土尽歌声。
民间遗珠金光现,
腹内存银璀璨明。
逆水溯源求正道,
下沉村寨助桑农。
春秋易逝音容在,
业绩辉煌代代铭!
人物简介:畅明生(1931年一1994年),笔名:鸣声,山西省万荣县解店镇芦邑村人。
1954年,他任县文化馆辅导员时,在百帝村孙凤科先生家发掘出青阳腔《金印记》、《三元记》、《涌泉记》、《剔目记》四种麻纸古抄本:《金印记》,麻纸皮已陈旧,封面有“咸丰十一年立”和“同治元年后卷选”以及“暮襄记孙存成记”等字样。此本后附《徐母骂曹》一出;《荆钗记?行程》一出。《三元记》,戏文首尾不全,封面上有“道光十五年正月吉旦”和“百帝村北社撰”字样。《涌泉记》,封面有“百帝村北社孙箓桂撰”和“咸丰丙辰年立”等字样。《剔目记》,封面布皮上有“同治八年正月谷旦”和“同治九年四月”字样。这些古抄本的发现,曾经引起戏曲界高度重视,中国戏剧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先生撰文称“这应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值得高兴的一件大事。也应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新发现”。此后,不少学术著作也多引用万荣青阳腔的材料来论述南戏诸腔发展演变的情状。
他的曲作《我们的好队长》获1963年山西省有奖歌曲三等奖,并被收入《山西得奖歌曲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撰写的《晋南花鼓》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4年在《山西剧种概说》发表题为《青阳腔北移在山西》。
1985年在《山西舞蹈》发表《万荣花鼓渊源流派浅淡》
1987年在《山西舞蹈》发表《花鼓与民俗》。
1989年在《高腔学术论文集》发表《山西南部青阳戏的发现》。
他的楷书帖《顾炎武联句》发表在山西人民出版社《翰墨秋红》杂志上。
他在担任县文化馆馆长其间,经常带领馆内辅导员,到田间地头,进村庄入户,办培训,搞采风,抓调研。先后举办音乐、美术、戏曲等各种培训班数百场,培养文艺骨干数千人。扶持王显宣传队,城关宣传队,乌停宣传队。这些宣传队都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农村文化先进集体。特别是王显宣传队排演的《喇叭裤巧遇红背心》更是撂响全国。
他是中国戏曲研究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万荣县文化馆馆长、万荣县蒲剧团副团长兼文化教员、导演、音乐设计。为蒲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嫂》及传统剧《彩楼记》等剧目设计音乐。还为《中国戏剧志》山西卷撰写论文10多篇。
1994年1月14日病逝,时年63岁。
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