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博艺自芳华(代序言)
刘千生
涉笔各种文体五十载有余,十分不情愿也不敢称老,而在许多应酬场合,一按年龄排座,当之无愧就被推上席首,只好便在心下默诵伟人词中的孔圣名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至于为各界文友出书作序多部,从未感到“爱好由来下笔难”,常态是三五天浏览一下书稿,一周即成;急需,则一两天出稿,也不误发印刷厂排版开机。但是,当刘金荣女士这部厚重的《拙墨园笔记》书稿摆上案头以后,还是让我不舍昼夜的花费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反复在审美世界里,审度这位新生代作家精心所托的艺术含量。

期间一天归家,看到极少看书的老伴儿正戴着老花也在捧读书稿,不时还击节赞赏道:“写的真好!赶集过年,下雨落雪,生产队分粮,走亲访友,都是老百姓的家常事儿。接地气,不浮夸,人才愿意看。”
文学艺术之道,谁有雅俗之分、层面之别,但是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行内行外都说好,那才是真的好。
太行天下脊,井陉九塞雄。在我们祖辈得以生息繁衍的井陉矿区这一方热土上,古往今来,首先是以“韩候背水”“百团大战”等武备战事扬名于世。文人雅士书画名家历代能者多有,但各有侧重或擅长者居多,而诗文俱佳,填词、撰联、书法、篆刻、歌唱都能拿得出手者,当属凤毛麟角了。 刘金荣是能将这多种学科的艺术门类专长聚于一身的佼佼者。细读她的诗文合集《拙墨园笔记》,便可在芳华满园中寻觅到耕耘者,勤学博艺的奋斗足迹。

散文是一个合格作家走向成功的通行证,许多文坛大家都是经由散文这条缆索才攀上文学之巅的。因为全国大小报刊吞吐量最大的文体就是散文了。刘金荣的散文特色是动态感极强,故而行走散文就成为了作家笔下散文画廊的主色调:明快畅达,瑰丽壮美。直抒胸臆,有感而发;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诚如辛稼轩所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当如是。”雄关飞瀑,故都殷墟,醉美丹霞,沙海如笺行作痕,……揽景入怀,物我两融,既展示出行者无疆的畅达情怀,也传递了智善尽美的艺术心境。
值得反复玩味品鉴的是因为金荣笔下的诸多观光赏景散文,远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京华故都名胜,近至邻省山西风光,上世纪几十年中我就多曾涉足。当年也曾怀着文学青年那种敢上九天揽月之情,不避藏拙绘景抒情,向省以上大报大刊投稿,个别篇什还获得过相当级别的奖项。然而,几十年后注目刘金荣她们这辈新生代作家笔下的墨染,“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别开生面之感油然而至。 
古人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我们中华大地上的绝景名胜,是大自然的恩赐造就,也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人文传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万游者,就有一千万种感同身受,刘金荣能在前人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丛中,表达出自身的独特感悟,实属难能可贵了。因为以见闻录的,形式写一篇所谓游记散文太容易了,一般初高中水平当可胜任,而写出雅俗共赏的美文却不容易。正如同他在《驼梁半日》中写道:“人生不就如此,只有经过漫长的奋斗之旅,才能获得精彩的一瞬。风雨彩虹来之不易,却美得彻底”
是的,好的游记散文难就难在美得彻底!以有限的文字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这就是艺术散文有别于见闻录的审美界定。
写人记事,咏物述怀,童年印象,乡情亲情的篇章在这部《拙墨园笔记》大书中占了相当的比重。这是作家蹒跚学步的印痕,也是为人处世健美心灵的轨迹,当然也是厚积待发的必由之路。
刘金荣在采写有成就的人物和团体事迹上着墨不少,但是相比伺父奉母和相夫教子的篇章,后者更为传神感人。这就是身在其中日积月累的感受,与听来的故事诉诸文字传情达意成色有别是一目了然的。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几乎是有成就作家笔下出彩的同频共振之源。
亲情之爱,家国之爱,在刘金荣笔下亮点频现。智者乐水,《梦之湖》这篇散文是作家热爱家乡倾情抒怀的经典之作,完全可以当作一首散文诗来欣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正如同大诗人艾青写《我爱这土地》这首成名作一样,她站在故乡杏花沟的湖水之滨,波光如镜,灵犀顿达,伟人、圣人、词帝和历代文豪对水的咏怀描述信手拈来,融汇古今五千年,文明的人文传承,畅抒了一曲家国情怀大爱无疆的心曲。 刘金荣,这一代人的写作,是正赶上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蓬勃发展的幸运儿,具备了全日制大学中文系的本科学历,学养功底扎实,文字全面而规范,所以无论是写书评、影评,填词撰联酬唱应答,均可从容有致。而况他大学毕业后又经历了十几年中学语文教师的杏坛执鞭,获得过市级以上优秀课观摩教学的一等奖,这都是成就今日拙墨园满园芳华的苦寒之功。

勤学博艺一专多能,用在刘金荣治学从艺之路上并非过誉之词,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验证。在这即将付梓的几十万字诗文之外,因为爱写春联,在省会书法领域已经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因为喜欢音乐,练习大号三年也吹得听众心旌激荡;爱美的她,还经常涉足旗袍秀表演和摄影模特,丰富自己的生活,挑战自我,实现逆袭。 在肩负着教书育人学区校长和奉老相夫教子两肩重任的繁重本职工作压力下,刘金荣在孜孜以求地实践着她的文学之梦。虽然不一定有多么高大上的期望值,她却从容的跨上了文学之塔基座的平台进抵塔腰,当然攀上塔顶还有很远和更为艰辛的路要走,可以期待的岁月里,希望看到她“山高人为峰”的身影,为太行山中燕南赵北一方水土上的文学艺术大军扬旗张帆。

刘金荣,70后,斋号拙墨园,爱好广泛,尤以写作和书法见长。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协会会员。现为石家庄市作协理事,石家庄市矿区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石家庄市矿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荣获第10届、第11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