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下班,取回了大奔给寄来的荔枝,据大奔和小蝶同志介绍,这是广西特有的桂味荔枝。于是,开了一盏台灯,听着窗外淋沥沥的雨声,仔细的品,慢慢的写,静静的回忆。
桂味荔枝,细细的品尝,有一淡淡的桂花香,不若妃子笑甜腻。核小,肉脆厚,汁多,外皮红嫩可爱,深得小朋友的喜爱。
今早还在广西的荔枝园,下午已经送到了我的果盘。叶子都还是鲜活的。真真的是科技改变生活。关于荔枝,古代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因味道好,又不易储存,故成为珍贵之物。先是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再有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再到清朝乾隆帝拿拿荔枝作赏赐。这里面还有很有趣的记载:“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福建巡抚吴士功进鲜荔枝树五十八桶,共结荔枝二百二十个,本日交吊下荔枝三十六个之内,拿十个进宫供佛像前…皆明日早膳送”这些记录在清宫档案,每人所得几颗也记录在案,大家所熟悉的嬛嬛也只得两颗,而如今这些已成为寻常物,入得千千户户家了。
说起乾隆和广西,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物产——荔浦芋头,相传乾隆爱吃芋头,荔浦芋头尤为甚。《宰相刘罗锅》中趣说过这一段,至于是真是假我无从考证。不过清朝确将此物列为广西首选贡品。现在这东西也已变为日常吃食,我却觉得和红薯不相上下,还未有红薯香甜。当然这些都是扯远了。
还是说回到我的同学身上吧。2009年,我们各奔东西,天南海北,相见也很因难, 2019 年分别10 年匆匆成都一见,又各自奔赴前程,如今又已过去三年。因疫情,相约的每年找一座城市聚一聚,也一直未能实现。 我们小寝四人,后来六人,大寝十二人,兜兜转转相处四年,学生时期的感情在分离又见面时会有尴尬,但不存在勾心斗角,是可以推心置腹、喝酒聊天的挚爱小伙伴。那时候上学都很穷,共吃一碗泡面的日子历历在目。
我最怀念的是明远湖,取其“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明远湖畔,春风缠绵,赏花赏草;夏日炎炎,绿柳蝉鸣;秋月徘徊,残荷听雨;冬日寂清,宁静幽远。充斥着我和小伙伴的足迹。说来惭愧,年少不爱学习,酷爱瞎溜达。现在说来是一大憾事,再想学习已没有之前抬头见教授、低头有时间与精力的时候了。
如今,我们时而有无的聊聊各自的家庭和工作,聊的多了就会想很多。有时候觉得我们学生出身的人太过于单纯(难听点其实是迂腐 ) 厚黑学、社会学七窍通了六窍。深知世事洞明皆学问,却始终学不来人情练达,也很庆幸这群小伙伴都没有有走远,我们都很还天真,不想卷来卷去。
因一箱荔枝,断断续续想了很多,思绪到哪,下笔到哪。许久不提笔时常词不达意。惟愿各人事事安好、淡泊明志。也期待早日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