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年头了,他,每天穿着印有共产党党徽的“黄贝义工”红马甲,他是罗湖黄贝“最美志愿者”。
中国退役空降兵(伞兵)王鹏,因心梗,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安然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走的太突然了,听到这个噩耗,几乎所有黄贝新谊人都不敢置信?包括他的同学、一起长大、一块参军最最亲密的战友,以及一个部队的中国退役空降兵战友,大家都哭了:那么好的一个王哥,多好的同学,多好的一个战友,一个激情、无私、心地善良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怎么就这样离开我们了呢?前两天见他还好好的,跟大家一起坚守在核酸检测卡口……为什么好人不能一生平安?
头天晚上,也就是6月24日晚上,他还在黄贝新谊社区核酸检测群里报名,参加第二天上午的志愿者……
王鹏,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22年6月25日这个早晨的八点,享年49岁。
一 我记忆中的退役军人王鹏
认识王鹏是在2019年“七一”节那天,黄贝街道新谊社区组织党员活动:参观深圳党史馆。我负责全程摄影,许多党员在党史馆门前纷纷留影,他却在认真参观图片展览。
在参观活动现场,在我的印象中,王鹏是最认真观看图片展览的一名党员,几乎不放过每一幅有历史记忆和历史感的照片和文字说明。
活动接近尾声,我见他没有留下一张单照,我很抱歉对他说,来,我帮你拍几张吧,他说,太谢谢你了,刘哥,于是我选了几个有意义的背景,咔嚓咔嚓,最终没有留下遗憾。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互相加了微信,知道他也是一名很有思想的退役军人……回到家,匆匆整理了一下照片,把他的个人照及集体合影转发给了他,他在微信上再三发出多个表情“包”以示感谢,之后,我们几乎没有再联系。
时间到了2020年新年,武汉突发新冠“疫”情,居住在深圳的参战参试老兵、基建工程兵、各兵(军)种退役军人纷纷行动起来,主动通过微信群向武汉灾区捐款捐物共计数百万元。
于是,我写了一篇新闻稿:“深圳上千退役老兵向武汉捐款……”,在《今日头条》发表,仅仅1天时间,文章上了“热”搜,阅读量超过了10万+,许多热心读者点赞,同时引起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以及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致认为,这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退役军人群体、一支可靠的党的重要力量,于是该文章纷纷被官网转载。
阳春三月,是人们踏青的日子,但是,大多数人依旧窝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疫情惹的祸,人们一度生活在疫情恐慌之中……

为了扩大影响力,我和几名热心战友策划了一次捐款补拍行动。我第一时间给王鹏发短信打电话,并把这次补拍的意义和把战友们聚拢来,做一次集体亮相的说了一下,他在电话那头说,我们深圳空降兵也捐了10多万,直接捐给了武汉,而且还有几万元医疗物资已经在去武汉的路上……没有想到,你们的行动是如此迅速。原来,武汉是你们空降兵的第二故乡,我说。
王鹏告诉我,首先感谢刘哥,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是,他说,我们只想实实在在的做事,不想参加什么补拍活动,不是因为我们怕传染新冠,只想低调做人。
谁知第二天,王鹏又打来电话,说跟几个战友商量了一下,大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何况我们都做了,目的是,把爱心再接力,激励更多的人奉献爱心。
可惜,这么一件非常有正能量的一次捐款补拍行动,却成了老兵们的打脸行动,最终被人为利用将本次捐款补拍活动告到有关纪委,说这次捐款是没有的事,是“摆”拍……
不知这事怎么就传到王鹏的耳朵里,王鹏是一个正直且性子急的人,他在电话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我们只是想做点好事怎么就这么难呢?这个世界真的变了吗?
二 王鹏的梦想
我只想当一名普通的深圳志愿者
张维胜是罗湖一名退役军人,与我和王鹏同一个新谊社区,差不多大王鹏一个年轮,也是一位热心人,喜欢做好事。
张维胜回忆起与王鹏做义工的那些点点滴滴情景时,他的眼眶立刻泛红,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他说,王鹏太年轻了,老天不公啊。2020年新年刚过,新谊社区向全体党员发出战“疫”倡议,我和王鹏,还有另外一名党员第一时间报名做志愿者,就近参加住宅区卡口的防“疫”工作,当时,卡口只有4个人,人手不够,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多甚至更晚,我们只好轮流值守,卡口什么东西都没有,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我们都是站着工作的,虽然我们主要任务简单,登记、测体温,然后做一些防疫方面小知识的宣传工作,但是时间长了,两条腿受不了啊,不过,我们没有怨言,但是,我们最想不通的是,我们做志愿者,既没名又没利,有时还被人不理解甚至误解,受气,张维胜说。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可是我做点好事怎么就这么难呢?王鹏每次说到自己做志愿者,总有一肚子说不出来的委屈,久而久之,他也就习以为常了,从2020年3月到2022年6月24日,王鹏一直坚守在爱国大厦核酸检测卡口,每天上午,没有特殊情况,风雨无阻,雷都打不动。有一次,王鹏正在卡口负责手机扫码,这时,来了一位老者,尊老爱幼是王鹏做人的基本准则,于是,他主动上前给老者手机扫码,没有想到,这位老者口气生硬的大声说,扫扫什么码?其实,王鹏也是一个急性子,可是为了防疫,他忍了,耐心的说,老同志,这是深圳市的防疫规定,每个人都得先扫码。老者依然我行我素,你们做就做,不做拉倒,又不是我非要做。王鹏说,你不扫码,万一别人有,您没有,就会被隔离?这事要是摊上您,就会影响您的正常生活,同时还影响您的家人,您就看着办吧……在王鹏的再三请求下,老者终于感动了……
王鹏走了,但是我始终不相信,他依然活着,这两天,我却无意识的去王鹏工作的爱国大厦卡口去看他,寻找他的踪迹……但此时此刻,王鹏的确不在了,我再也看不到王鹏那亲切和蔼的笑容了,张维胜满含泪花说。
也就是这一年,我与王鹏再次在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遇,他兴奋地告诉我,刘哥,我终于和您一样了,申请到了重点优抚对象,虽然政府补助有限,我已经很满足了,也许这就是我坚持做志愿者的一点收获吧,感觉很有幸福感……
从那以后,我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他经常会在微信上跟我打招呼,他还玩上了抖音,偶尔把一天的生活见闻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发到互联网上供朋友圈的朋友欣赏,前段时间,他有几张抗疫图片获得罗湖好新闻图片奖,他高兴坏了,那天晚上,我们俩通了一个多小时的语音电话。
三 党员志愿者眼中的王大哥
新谊社区有四五百名老中青党员,而其中就有100多名党员主动申请参加社区卡口志愿者,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
这两天,在新谊社区党员群和新谊社区核酸检测群里:王大哥一路走好!的名字一度刷屏了整个群,认识或不认识的群友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寄托哀思,希望王鹏大哥一路走好。
一位群友悲恸地说,王大哥是我崇拜的一个偶像,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空降兵,曾经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为我们负重前行,现在为了战“疫”,他又一次扛起肩上的责任,为深圳这座城市负重前行,他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党员学习的榜样。
张维胜和王鹏可以说,是一对最好的战友,他俩并肩战疫了三个年头,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是因为他俩同时报名参加志愿者,同在爱国大厦核酸检测卡口工作。
张维胜说,王鹏曾经在核酸检测卡口晕倒过一次,因抢救及时,活了过来,社区领导和战“疫”的战友们多次劝导他,王哥,还是回家休息吧,您这身体吃不消,这是玩命的活,王鹏不听,他笑着对大家说,我做点好事怎么了?只要跟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
王哥是病退空降兵,他走了,我才知道他一直是带病坚守在核酸检测卡口上,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一干就是三年,实属罕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军魂。
魏扬评价说,王鹏大哥是我们社区的好党员,为人和善,乐于助人。
女共产党员彭子秀是这样评价王鹏:生命不息,义工不止。王鹏同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我学习的榜样。
2022年,王鹏分了一套一居室的公租房,他第一时间就电话告诉我说,刘哥,我也分到房子了,你有时间过来看看,我这房子,怎么弄才有特色?我说,好啊,恭喜哈,等疫情没有了,一定去看看。
从他那简单的聊天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王鹏,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一位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在党员群里,他还是一名好党员、罗湖好人、最美志愿者。
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也许他不是很合格,但是,对于一个共产党党员来说,他是合格的。

他践行了入党誓词: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王鹏,我最亲爱的战友、兄弟,您是一名优秀的中国空降兵,天空任您遨翔,一路走好啊!
编辑:刘爱平
摄影:刘爱平
编审:风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