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这天,城内天气燥热,像有一股无名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烧。
朋友神秘兮兮地说:“带你去个地方,凉快得很。”“哪里?”“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好远的地方!
出了县城便是山,众多小山组成绵延的道路,河水跟着这些道路不停流淌,我们就在山水间穿行。
过了两个多小时,一切有些不同。眼前不再是小山,而是望不到范围的山岳,两边的树木越生越高、越生越密,最后几乎透不出对面的光景。每绕一个弯都得爬一次长坡,来回足有五六分钟。我们绕了多少弯?已数不清了,又或许只是在同一座大山上攀顶。
风阵阵吹进来,带着未闻的清香,像树木融在一起的味道,也像风本身的味道。
温度越来越低,原本和煦的风染上山林深处的凉意,持续地吹来让人觉得冷。
“我们到了。”我脱口而出。我从没来过八大公山,但是它用温度提醒我:“到了”。
与我们同行的有个小女孩,车刚停便踩着凉鞋“啪嗒啪嗒”跑远了,不多时喊:“快来看呀!”
我们循声来到一条小溪,溪水清澈,一眼就看见底部的石子。这些石子不论大小形状如何,无一不是边角圆润,有如角磨机细致打磨,人手摸上去便觉滑嫩无比。我翻来覆去地找,竟连一处锋利的棱角都寻不到。谁打磨的呢?不过溪水罢了。
“看,它多欢迎我们。”我拣起一颗圆浑的石子对朋友说。
小女孩扬着眉毛捡了很多石子,满袋地装在衣服里,水滴点缀在她翘起的鼻尖,活像与石子做个比较,好看谁更软和。
“下雨了!”只听一声惊呼,天在瞬间变暗,成团的乌云压得很低,雨点不由分说地坠下来,一颗一颗裹得严密,也像石子似的砸在人身上。
“你说错话了,它分明不欢迎我们。”朋友狼狈地说。
我们急忙寻避雨处,拐角看见一家民宿。说是民宿其实不太准确,不过当地住户把自家屋子腾出几间做客房,配上简易的物件和招牌便可住宿。难得的是,主人家包了一天的饭菜,我们围着好大一张木桌,吃着炒腊肉、三下锅、合渣……饭菜都香味盖过所有情绪,我们在熟悉的食物中得到满足。
雨还在下,山野间升起白色的浓雾,整个八大公山好像被雾气笼罩,消了实在的道路和建筑。
“你们运气不大好,这个天气来了,不好看景喏。”主人家坐在门口木椅上,视线却落到门外连成线的雨幕里。
我们互看一眼,从彼此眼中瞧出相同的喜悦:细雨之后,一片新颜,不正好看美景吗?
雨停后,我们便出发了。
刚溅过雨点的土地有些松软,透露出骨子里的自在。往哪边走呢?无需想这么多,兴致所到,便是风景,何况在这里走走都是件畅快的事。
不知走到何处,我们遇见一位归家的老人。
在老人口中我们得知:八大公山是张家界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眼望去,银杏迎着日光往上生长,珙桐大片大片地聚集,钟萼木恣意地展示姿态,还有更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掩映在山林中。
最让人难忘的是一种树叶,它就长在路边,树干在哪里我们是不明晰的,因为我们只能看见遮天的绿。亮绿、墨绿、白绿……都是它的叶片。这些叶片格外宽大,足有人手长,如水般盖过来,又不相互遮挡,反倒叠得均匀,只留一些缝隙,由于叶片本身的透明性而照下淡绿色的光来。人站在叶片下,好像站在倒挂的绿色海洋里。好客的风一刮,便漾起层层波浪。
我们被它迷住了,都开始仰着头走路,脖酸都不肯低头。我想,不是因为它多名贵,而是看着看着,会觉得自己也同那天一样宽广。
走在林间,我们频繁地与动物们打照面:蜜蜂成群结队地穿越花丛,画圈的动作像在跳舞;枯枝下的石蛙鼓起肚皮,气不喘地接连咕叫;山蚂蝗紧紧依附在草叶后,默不作声地开始爬行。一扭头,大眼螳螂跳上石块,与我们视线齐平,面面相觑。
老人说,斑羚、毛冠鹿、长尾雉时有出现,有缘呀,自然能看见。
“搞不好,我们真能看见。”朋友说。
太阳缓缓落下,橙黄色的光芒镀在每个人身上,和我们接触完后它又移动大手,与风景依次告别:大树啊、藤蔓啊、青苔啊……直至最后依恋的土地。
回到民宿,我们和主人家讲起路上的事。他淡淡一笑,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哪够呢,你们才看了不到一个角!”

作者简介:覃冰,女,1998年出生。202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现为张家界市桑植县岩屋口小学教师。生于张家界,长于张家界,对这方土地含有浓厚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