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用生命思维体验诗词
──《紫陌清风》自序
张正清
我将读大学以来的诗词作品选编成集,是在吟友的怂恿下才有的想法。
走进唐诗宋词的氛围里,也纯属偶然。还是20世纪70年代,我上山下乡回到了父亲的原籍,一个很不起眼、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盘石村,住进了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祖屋。叔父和乡亲们帮我打扫整理房子时,我发现并留下了三本书:一本磨破了边的《唐诗三百首》,一本谢华总的《湖南省志·近百年大事纪述》,一本柳青著的小说《创业史》。前一本书叔叔说是我的大爷爷留下的,大爷爷名张用舟,毕业于湖南一师,是比毛泽东晚些时间就读的校友,大革命时期做过城步县巫滨学校的校长26岁英年早逝。我父亲作为其弟弟的长子,生下来就过继给了未曾见过面的伯父,一直随伯母皮翠林生活。后两本书想必是父亲读过的。
有人说,一生情,一杯酒,于我来说,是三本书,一生缘。也就是说三本书,影响了我一辈子,导引了我一辈子。先说那本《湖南省志》,激起了我对中国近现代史和地方史志的兴趣和爱好,后来自己有了8年的修志生涯,先后主笔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湖南人民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两次出版),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部《城步县志》的主编和首部《邵阳市志》的副总纂。柳青在《创业史》中说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深深浸透在我的思想根基和行为准则中。尤其是那本唐诗,在那文化荒芜的年代,可以说这是我的精神晚餐。闲暇和雨日,我总是蜷缩在古老的砖木结构的窨子屋里,倾听着带有平平仄仄韵律感的雨滴声,感受那唐诗里的意境氛围和李白、杜甫、王昌龄们的高吟浅唱,体悟那些文人雅士的旷世风流,想象那缱绻在清辞丽句中的家国情怀。
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湖南)邵阳师专。尽管中文专业学的主要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传统诗词被边缘化,但本人却有幸徜徉在唐诗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中,找到并爱上了这个神奇而妩媚的精神家园,并把她视为自己心灵深处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我爱上了唐诗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有位学者说得好:“人生就是一次审美。”我走过的人生旅途,一面是诗词始终伴随我去发现、去审视、去追求唯美的生命境界,一面是自己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连在用文字营造的诗词王国,行走在精美的文字之间:看行云流水,闻鸟语花香,感平凡真情,叹炎凉世象…有时,敏感的心灵随着文字忽而疼痛,忽而惊喜,忽而静恰。
我就是这样用生命思维去审美,去写诗的。用诗词的意蕴去体验生命,常常思绪逸出,邈邈难收,进入我与万物、与历史的对话,拷问自己心扉的无与伦比的美妙状态。心似海阔,排闼捭阖;神奇飘逸,轩然霞举。蕴睿根蕙质于心田,藏沛然浩气于胸臆,给自己的灵魂与精神搭建一个硕大舞台,让其歌舞、嬉戏、辗转腾挪于其间。自己成为美如天籁的欢歌中的一个音符,飘荡在空中。人生最幸福最惬意的生命体验,莫过于这种心曲从心灵深处流淌到指尖变成文字的瞬间了。
“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诗词表达的是生命的美感、生活的美感,可以说是美学的重要脉源。写诗的过程,就是高层次的审美过程。触动心弦的那一刻,骤然涌起的灵思,就是编织美丽梦想的优质纤维。基于这一点,自己写的那些篇篇什什,总离不开两个永恒的主题,即大自然至美的景色和人世间至真的情感。
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体物明志,别有怀抱,是历代诗人的共同爱好和人生情怀。其难处就是要在往往于人所不察的景色和物象中独具慧眼,就境取象,随象生意,形成表层具象与深层寓意的有机结合,给人以妙合无痕自然浑成的艺术享受。如此将感受融进一个画面,融入一个意境,融和一个理念,一直是本人的不懈追求,但力不从心,眼高手低的状态时常困扰着我。我总想突出重围,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追求那种清新、酣畅、和美的审美特色和艺术个性。
拥抱生活,感悟生命,表达情感,思考人性,更是历代诗词经久不衰的永恒内容。诗词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这里说的“情”,就是人世间的真情,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亲情是切不断的血缘,与生俱来,不能选择:爱情是生命碰撞的灵光,妙曼而专一;友情则是恒久的心灵慰藉,是生命中最有滋味的元素,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和生命享受。写诗填词,离不开亲情爱情和友情,只有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才能打动读者。然而真情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人生的感悟,对忧患的感知,对师友的感激,对未来的感想。这一方面,我要感恩自己的履历。人的履历是自己脚板走出的独家原创。本人作为新时期的第一代选调生,师专毕业就改行从政,下到最基层,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社会革故鼎新的变迁。自己从基层到机关,从农村到城市,既主政过区乡,又主管过部门,在党委中枢、政府部门、政协机关长期文秘是从,为文修志,较专业作家文人,自己多了不少有切肤之感的生活、工作阅历;比一般公务员,自己更有文化情怀和文史优势,因而本人涉猎诗词的实践,特别看重自己心路历程的记述,情感履历的诠释,情谊扶携的激励。面对世态炎凉,自己长歌短哭,感慨万千:眼观人间万象,自己顾影自怜,情何以堪。写诗的过程,常常变成了愉悦身心消除功利、审视灵魂、升华思想的过程,陶冶了一种遇挫不馁、受宠不骄、波澜不惊、率真洒脱的生命品性。

我总想突出重围,去追求那种清新
诗集取名为《紫陌清风》。大家知道,紫是色彩,陌即阡陌,原指田野之间纵横交错的小路,紫陌可以理解为五彩缤纷的田园阡陌。至于清风的“清”字,来自于张姓的郡望清河郡和本人的名字。清,更是中国诗学甚为钟爱的一个审美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人格操行、气度风韵和审美倾向。诗词语言简洁、明快、雅致、省净为“清”。立意和艺术风格力求新异、明洁也是一种“清”。从这个意义上讲,紫陌清风就是田野里吹来的一缕清新之风、清凉之风、清爽之风,但愿能给人们带来些许爽意、些许清馨。至于集子里的篇什,是否与本人的追求相符,还是让广大读者们审读后再去评判吧。(2012年)
古筝《高山流水》-华夏民族乐团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张正清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文字-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点击文字链接-叶飘作品
本文作者简介

张正清,男,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诗词百家》副主编、香港大中华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对联文化传承人,邵阳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邵阳市方志专家库专家。曾主编《城步县志》、《邵阳古代诗词选》、《邵阳现当代诗联选》、《护国军魂》、《名人眼中的蔡锷》。著有个人诗词集《紫陌清风》。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