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小说连播
《狼 烟》第五章
演播/京郊醉翁
这是明清两代遗留的一条驿道,沿路常有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树。一处处驿站早已化为一片片废墟,但是十里八里就有一座草亭,草亭下有卖茶水的、有卖吃食的、有卖瓜果的。正是暑伏时节,天气热得像扣了屉的蒸笼,菖蒲每到一座草亭,就要买个西瓜,到古树荫凉裡, 下马歇一歇脚,吹一吹风,解一解渴。上马下马,都是熊大力张开双臂,将菖蒲抱上抱下。走一亭吃一亭,熊大力也渐渐不口羞了。
走出四十里,三岔路口有一个大村落,名叫太子镇,流水一般的行人,从四面八方,从青纱帐中的大道小路上,涌向太子镇去。绿树葱茏的太子镇裡,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老乡,镇裡在求雨吗?”菖蒲向奔走不停的行人问道。“柳家班在南镇口跑马戏!”行人回答,更加快了脚步。菖蒲兴致勃勃地说:“大力,咱们也去一饱眼福。”他们进入南镇口,只见人山人海,将一座大场围了个风雨不透,水洩不通。大场牆头上,坐满了一家家老小,场边大树的层层枝桠上,果实纍纍一般挂满了人。
菖蒲挤不进去,只得停在人群外面,站在马背上观看。锣鼓声戛然而止,人山人海的喧哗声也一下子静下来。陡地,啪!一声清脆的鞭子响,从被苇席遮住的棚圈裡,奔出一匹不戴笼头,不备鞍鞯的雪裡钻白马,暴跳腾跃,嗷嗷嘶鸣,绕场奔驰,吓得观众惊叫著连连后退。就在这时,一个英俊少年,腾地一声,从苇席后面一跃而起,春燕三剪水,跳上马背,观众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跟著,这位少年一按马背,在喝彩声中,头下脚上,直溜溜竖起蜻蜓,任马飞腾。
观众正瞠目结舌,看得惊呆,冷不防一匹枣骝驹又蹿了出来,骑在马上的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桃红小衫,葱心绿灯笼裤,梳一条乌溜溜粗大辫子,鬓角斜插一大都噜茉莉花,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青锋剑,突然一个偷袭,挥剑照那个坚蜻蜓的少年砍去。观众失声惊呼,那少年却一个镫裡藏身,闪过致命的一击,从背后抽出马刀,二马盘旋,砍杀起来。正杀得难解难分,又衝出一匹灰兔儿马,马上是一个身穿黑粗布裤褂的瘦老头子,只见他挥刀隔开这一男一女,不问青红皂白,谁是谁非,一口刀砍向这两个人。于是,三个人,三匹马,三口刀,风车般打转,只见刀光剑影。观众吓得心惊肉跳,哪裡还喝得出彩声。忽然一道闪电相似,那如花似玉的女子飞出马背,抓住场边柳树那摇曳的枝条,在南风中荡起鞦韆,看那一老一少厮杀。那一老一少厮杀的人,也住了手。
菖蒲看见,那英俊少年不过十七八岁,上下一身白,很有点锦衣马超的风采。那穿黑粗布裤褂的瘦老头子,五十岁左右,左脸颊上有一道刀痕,显得刁狠而又滑稽。“三老四少,仁人君子!”瘦老头子高高抱拳,连连拱手,拜了四方。“在下柳摇金,世代卖艺为生,今日三生有幸,带领小女黄鹂儿,犬子长春,借贵方一块宝地,表演几样家传小技,混口饭吃。列位看官,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艺无止境,能人背后有能人,还望门裡行家多多指教。
刚才这一场下来,虽说成色不高,总算没有出丑,我们爷仨也就厚著睑皮,求列位看官有钱的帮个钱场儿,没钱的帮个人场儿。”说罢,他打了个手势,那个在柳枝上荡鞦韆的柳黄鹂儿吹了声口哨,真像燕啭莺啼,枣骝驹乖乖走到柳树下,她又跳回马背上,手拿一隻小柳条笸箩,沿著场圈打钱。那个英俊少年柳长春跟在姑娘身后,有人扔了几个钱过来,柳长春便响亮地喊一声:“谢爷台恩赏!”柳黄鹂儿渐渐临近了,菖蒲发现,这个女子不但容貌如花似玉,而且神采清高傲岸。她端坐在马背上,姿态端庄,目光凝重,眉宇间正气凛然。 俞菖蒲不禁一阵感动。而且产生了敬意,忙掏出一张钞票,举在手上。柳黄鹂儿看见了菖蒲,但是手中的小柳条笸箩不递过去,淡淡地说了声“多谢了!”昂然而过。“大力,你给送上去!”菖蒲说。熊大力攥摆著钱,横衝直撞,挤进场子,喊道:“姑娘,站一站,我家客官的赏钱!”柳黄鹂儿回过头来,远远地向菖蒲投来含笑的一瞥,然后轻声命令柳长春:“收下吧!我谢过了。”打够了钱,柳黄鹂儿和柳长春回到苇席后面,又是一阵紧锣密鼓,又是戛然而止,又是一声响鞭,三匹马在场子裡像流星赶月。忽然,柳摇金掏出一根游丝一般的红绳,抛给了柳长春,爷儿俩一人扯住一端,旋转飞跑,拉直了,绷紧了。陡地,柳黄鹂儿又飞离她的马背,双手抓住拉直绷紧的红绳,一个鹞子翻身,站立在红绳上。她手裡没有撑伞,也没有舞动手帕,只是舒展两臂,便在红绳上袅袅婷婷地走来走去。柳摇金和柳长春的马越跑越快,而柳黄鹂儿在红绳上仍然阿娜多姿,像风摆荷叶,悠然自得。“好!”“好呵!”喝彩声山崩地裂。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张明(京郊醉翁)1947年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入伍成为戈壁大漠上早期执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的普通战士。现为航天老兵组成的胡杨魂艺术团团长。数十年来,曾先后从事基层党的政治工作和计算机应用管理工作,并出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专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主办有关计算机专业的报刊,多次参加我国自主品牌计算机研发的鉴定工作。数十年来,作为散文诗歌写作编辑等文字工作和诵读的爱好者多次参加公益演出活动以及朗诵艺术培训工作。诵读作品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代散文】以及当代刘绍棠、老舍、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等著名作家诗文以及自撰诗文作品【老枣树】【通惠河情缘】【天边那片胡杨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