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导语:
这组诗有顺应节气的,也有对生活冷静的思考。我们看到了诗人眼中笔下的各种事物,寄予了相应感怀寓意。比如《云霞》中,对云的缥缈及其归宿的寄望,由彼想到自身,无不感动。再如″草″的生长,在质朴随性而生的同时却成就了世界之美,这是种普通却高尚的精神……如今,端午的习俗依旧一年年承传,我们看到了诗人笔下江上腾跃的龙舟和各家的艾,粽,对屈子浓浓的祭奠丝亳没因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倘说这两首是泛指,而《石榴》和《泡泡》中更体现了作者通过观察生活中一物一人而得到并提升至哲理的意义和烤问,尤其值得品味。(蒋雯)

云霞(外四首)
作者|静好(英国)
赏析|蒋雯(中国)
片片彩云欢
花草云霞相辉映
极目天涯近
五月花飞尽
风吹云游波光粼
晚霞游子吟

蒋雯赏析:
花,草,云,树是春夏最美的景致,让人陶醉心怡,值得歌颂赞咏。静好这首《云霞》亦是,不仅美在它的字韵和景色,更美在其内涵。第一节由近及远的描述:"花草云霞辉映。""极目天涯亦咫尺"有着景与情的双关喻意,从而自然转承到下节的″风吹云游。"此一″游"字就由云的飘浮而想到自己,故″晚霞游子吟"与"极目天涯近",那份此与彼,游子与家乡的相隔相望,天涯似乎因一念即在眼前,那心心念念的相盼,无不在诗人所见的一物一事中,勾起了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2.草
不挑不拣不抱怨
有阳光雨露
就蓬蓬勃勃装点世界

蒋雯赏析:
这首微诗让人眼前一亮,诗人的长诗,汉俳,微诗都各有特色。好的诗往往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比如这首微诗《草》,微诗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练,做到字精意深不易。这首诗就耐读耐品。第一行就博人眼球,三个"不"一系列排比词组的运用让草儿简单质朴的特性扑面而来。"不挑拣不抱怨"与“蓬蓬勃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彰显了草本身简单随性的品性却用自己微薄之力去成就世界,给人满心欢喜满眼鲜亮,这是种什么精神?诗的寓意就在于此,这种需求少、给予多的奉献精神,是人类共有的,从而更值得我们去咏颂,学习!

3.端午遐想
端午近仲夏
日长天晴朗
汩罗江水碧
彩旗摇鼓声震千舟竞
食粽子,调黄酒
艾叶昌蒲挂门前
儿童纷纷戴香囊
妇女彩锦罗衣秀
世人皆醉屈子独醒
不盲从不合污
美政佳话扬
激励后辈上下求索
屈原身躯虽不存
爱国英名留青史
华夏儿女年年祭
离骚美诗流千古

蒋雯赏析:
中国的每个佳节都有其固定和特殊的意义,比如端午,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而设,以示腼怀。每逢端午佳节,屈原的精神一年年一次次再现世人心中。让后人不断温习他的不畏权势坚强不屈的品质,如今静好的这首《端午遐想》写在这个仲夏之季,我们能感到她把我们带进了浓浓的端午情怀。诗从面到点,又到面的描写是诗的亮点所在。"汩罗江,千舟竞。"一开篇一幅大的场景画就吸人眼球,第二节"食粽子,调黄酒,戴香囊,艾叶昌蒲挂门前。"这些纪念活动让人置身其中是那么亲切。然而这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后两节颂扬屈子可泣可歌的精神。"世人皆醉屈子独醒,不盲从不合污。"就是对他为人为政最好的概述,正如后人为纪念屈原自发而设的节日。"粽,艾,龙舟……"所有皆是辅助,以物祭人,以情寄思,再现屈原的人文品格才是中国端午佳节的真正意义,也是诗人写此诗的意义所在。

4.泡泡
遇见 ,少女心爆棚
以为 天蓝 水清
朵朵桃花迎风绽放
卿卿我我如同初恋
蝶恋花含笑,十里红莲
为君生根发芽
生长出愿望美景
晴朗的天空,突变
飘来乌云
风吹雨打
花瓣纷纷坠落
反复结痂的心
再也激不起波澜
把碾碎心房的痛放飞
让它回到蔚蓝的天空
美好如泡泡
来于风回归于风

蒋雯赏析:
这首《泡泡》,通过描写两情从相爱到相伤起伏的道理来揭示世间万事的无常性,让人领悟应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之才是最透彻健康的。诗的前两节是两情初见初恋时的美好。诗人以"天蓝,水清,桃花"等外相来衬托内心喜悦的心情,这也揭示了心能影响外境,同一种环境,心怡境就美。而当我们被诗中幸福所感染时,陡然的变化:"突变,飘来乌云,风吹雨打,花瓣纷纷落地。"这变得让人措手不及,诗人通过花的开与落来显示这种对比,对方的负情也是通过外境至心情显现,不直写,这是诗的婉约唯美处。"反复结痂"就可见少女在此情中的伤害,不再起波澜,让我们看到人是要在事件中历练的,历练了才能看透看清到看淡看开。这首诗就是一个这样的心路过程。"来于风回归于风",人生梦幻一场,好也好坏也罢,什么不是泡泡呢?

5.石榴
蕊珠如火
晶莹剔透
试问 多籽果真多福

蒋雯赏析:
这首微诗通过写石榴来让人领悟贪多并非是福。首先诗人从石榴的外观颜色来描写:"蕊珠如火,晶莹剔透。"通过一种植物的展示来表明人在世间对生活的心态也一样,故万物一体便可由此看出。而值得看好的是作者通过其外形的多籽多包之形貌来引伸人类对求多的心态,一石榴如一个人,多子也许反而酸楚,可见往往事情的结果和希望并非成正比,这才是作者通过简单的三行诗想告诉我们的一个微妙的道理,随缘不贪清心自在才是此诗最后一句的反问之妙。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译社社长兼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赏析人简介:
蒋雯,江西临川人,多年来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及诗评等作品并获奖项,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抚州作协,剧协,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现系 [驭风者诗社]副社长,英国[海外诗译]中文审核及诗评师,新西兰《澳洲讯报》汉俳版编辑,临川《如是诗刊》任诗评师。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