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暑期我们四位驴友再次相聚,相约到张家界观景吃美食。早上我们在广州南站东出站口集中,乘高铁前往长沙南站,两个半小时的高铁车程来到湖南省会城市长沙。从资料中看到长沙是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拥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也被称作“屈贾之乡”,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证实了深厚底蕴的楚文化,更有岳麓书院作为湖南文史见证。长沙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当天下午,我们旅游团队乘大巴车前往韶山文化旅游景区,参观韶山冲上屋场——毛主席故居。我们看到毛泽东故居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的农舍。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为邻居家,居中的是堂屋大家共用,这里陈列了毛泽东的部分文物和照片。接着我们参观毛泽东广场,广场位于湖南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原名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2008年1月,改扩建后命名为"毛泽东广场"。我们看到游人在向毛主席敬献花篮,缅怀一代伟人。之后我们乘了4个小时的大巴车,驶往张家界入住酒店。
次日上午,我们旅游团队乘车前往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有世界最长的缆车,我们四位驴友坐缆车上山,徒步攀登到张家界的最高峰,此时张家界全景风貌尽收眼底,一睹著名的“盆景花园”壮丽,跟着前去盆景石区,仰视孤峰高耸,气势雄浑的临空山体。此程我们体验了惊险刺激的天门山玻璃栈道,我们穿上刚买到手的鞋套,提心吊胆的走上玻璃栈道,仿佛在见证这可与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峡谷玻璃走廊“天空之路”相提并论的东方“天空之路”,“险俊奇秀”的特色油然而生,挑战着你的高空极限,加深了你对天门山的认识,难怪当地人奉它为神山圣山。
下午我们旅游团队前往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游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玻璃桥主体跨度430米,看上去是一条碧直玻璃桥紧拉着峡谷两边,离地高度约为300米的玻璃桥上,可向上望天和云朵,向下看沟壑、树木、泥石等情况,要是有恐高症,建议你最好不要上玻璃桥。我们四位驴友“艰难”走完玻璃桥,坐到地上或躺着地板,缓了缓惊险刺激的情绪后,喝了口矿泉水,跟随导游行走在沿悬崖峭壁而建的木质山腰栈道,山腰栈道并不长,晃晃悠悠、战战兢兢的,稍微合眼,就到了山腰栈道的终点。
晚上我们驴友按导游的安排观看了《烟雨张家界》大型民俗风情演出,这是充满现代科技与传统民俗的大型表演,讲述了一个唯美动人的故事,重现了远古时代在烟雨缥渺的张家界大山深处,土家族英俊青年洛巴冲和苗族美丽姑娘阿依朵之间缠绵悱侧、美丽动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我们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不知不觉间看完了整个表演。
看完表演,我们四位驴友还意犹未尽,回到酒店房间,一边喝茶水品尝购买回来的当地美食,一边回味日间惊心动魄的事情,时不时还会打冷颤,然而当地“辣不怕,不怕辣”的美食,还是提醒我们适可而止。
第三天上午我们旅游团队前往地下明珠——黄龙洞景区。黄龙洞号称“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但见洞中四处是灯火,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石笋,好像是堆放着的一根根古老木头错落有序,洞中藏洞,洞内有河,令我们称奇不已。接着我们旅游团队参观了国家4A级景点土家风情园,此园以当地湘西的土司城堡为基础,可以感受出土家族山寨风貌和精彩的土家族民俗风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个“东南第一功”的石牌楼,穿过牌楼后面的小广场,在南面就是园中的祭祀堂。祭祀堂内里面供奉的土家族的祖先。在祭祀堂前的广场上,可看到具有土家族民族风情的表演,我们观看了 “茅古斯舞”上演,舞蹈展现了土家的祖先们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的创世业绩。之后我们上了九重天吊脚楼,楼高约40米,九重十二层木质楼阁,据说此楼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土家族青年设计完成。此园区还有土家婚俗、头饰服饰、蜡染、织锦、银匠、石匠以及奇石根雕等具有民族风情的物品陈列,游客在这里游玩时,也可以购买到银器、牛角梳及罗汉果等旅游纪念品。
下午我们旅游团队前往凤凰古城,抵达凤凰古城后可自行漫步沱江,燃放许愿灯,品味独特的苗疆风情,邂逅不一样的人生。凤凰古城的沱江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两岸是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吊脚楼;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等等,我们入住了凤凰古城的月河宾馆,将行李放好后,我们四个驴友聚集一起,在街边小摊吃了一个和河粉类似的黄牛粉,不同的是多放了辣椒。不久我们集中,在当地的导游引领下,观看了凤凰雕塑、虹桥、古城景观,我品尝了当地的糯米酒,酒味较淡,风味有些特别。晚饭在古城内的一间餐馆里进行,饭后由于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去坐游船,我们四位驴友径直步行回月河宾馆休息。
第四天上午,我们旅游团队游览凤凰古城,逐一参观了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万寿宫、崇德堂、陈宝箴老宅、虹桥艺术楼等九个景点,在导游的指引下,来到了凤凰古城内石板小街,古代城楼,明清古院,我们闲逛沙湾民俗风情一条街,购买了苗家姜糖、凤凰血粑鸭、酸鱼等美食。
下午我们旅游团队吃过午餐后,乘大巴车往衡阳东,搭乘晚上高铁回广州南站,行程结束!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土圭垚,文柯。喜爱旅游、书法、摄影等,坚持写作四十年。多篇作品收录在《澧水之水》《增城日报》《梅州文学网》《海珠文学》《荔乡情》《丹荔》《杨梅》等报刊杂志或网络,数篇征文在比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