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仲林先生,著名书画名家。江苏无锡人。1938年生。196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当过教师、记者、编辑。平生好文史,擅书画,工篆刻。先后在南京、无锡、烟台等多地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在日本、台湾等地展出时,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其力作无论是墨迹原作,还是刻石、匾额、楹联、条屏等款式形制,或镌刻於名山大川,或流传海内外,深为世人所爱重。
相继出版《张仲林书画选集》( 二册集 ) 、《听风听雨楼诗文》、《听风听雨楼诗书画印》等著作。
艺术随笔
砚边断想
一
书法之佳音,往往于随意、偶然间得之,佳在“无我”,有意作书,用心作书,往往难得佳作,弊在“有我”。而“随意”、“偶然”而得佳作者,必以技法纯熟为前提,无纯熟之技法,欲在“随意”中“偶然”得佳作,乃瞎猫之碰死老鼠。
二
学贴似帖,拜师如师,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虽孜孜兀兀,退笔成塚,到头来尽是人家躯壳,全无自家半点灵魂。如此作书,书奴、书匠而已,慎之慎之!
三
书画是艺术,艺术是严肃的。那种“玩儿玩儿”的创作心态和书画作品,不属于真正的艺术,充其量属于卡拉OK的档次。
四
情感,是书法的灵魂;万象,是书法的奶妈;作者,是书法的主人。
五
风雨年华,坎坷人生,于书最有补益;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净笔纯,臻高境界。
六
数典忘祖,搞一点“先代书法”、“丑书、怪书”容易;泥古不化,把复古代替创新,也容易;舍此二者走第三条路,却是最艰难的。但是,唯有这不忘祖、不泥古的第三条路,才是中国书法的希望。
七
书乃心声,可以低语轻诉,婉约如晓风残月,可以石破天惊,豪放如大江东去。今日书坛,一味推颂“小品”,崇尚阴柔,推斥雄强画风,贬低阳刚之作,这大概是阴盛阳衰的风气使然。“或看翡翠蓝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书坛不复汉唐气象,是很可悲的。
八
善学书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不善学书者,东拼西凑,食而不化,失去自我。故学书不可邯郸学步,须如蜜蜂之采花。
九
我从甲骨文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荒漠,我从钟鼎文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威严,我从小篆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规整,我从汉隶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丰茂,我从晋人书法看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孤高心态,我从唐人书法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大国之风、堂堂正气。遗憾的是,从现代人的书法中,却很难找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子。
张仲林 原载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