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空,作家,自由撰稿人。上海黄浦区图书馆诗社召集人。其作品耐读,赢得一部分读者赏析。
岸
文/ 然 空
一条源自梦里的河
将你我隔作永不相见的两岸
我在这边 熟悉的柳 陌生的人
你在彼岸 陌生的柳 熟悉的人
那条河 没有终点 岸也是如此
水下的鱼和水上的鸬鹚 试图和解
两岸 唯有一座桥 要想过 得看码
后记 很多年以后,有人可能对那个“码”,一头雾水。现在,无码寸步难行。
这首诗提出了两个生存法则
今音(雍赓)评论:
一个是梦里的生存法则,首先是第一段的四行。有自我放纵,不受束缚的自由自在个性在引导自我,然后才能够选择从梦境中去寻找寄托和安慰,由此来平衡现实中的一些矛盾。这个世界黑与白共存,“一头雾水”也是世象之一,除之以外还有“要想过”而过不去的现象扎堆。统称无奈于底层中,它和现实中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关系和联系,是诗歌的第二条在现实中的生存法则。
这时候,诗歌的“很多年以后”也就成为了某个人的终极理想。有想法总要比没想法的好。好在诗歌人物知道自己如何去做。于是,诗歌的梦特征就以睿智方式表现出其面对现实的委婉法处理,至少不伤脾胃,也就是保护了自己。
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一个识,是希望感兴趣的人有自己看问题一套东西,而不是一件。那么诗歌里有多少件呢。比如如何融入梦境。梦境很神奇,可以融入你的气场,场量强了,至少负能量的症候就少。因为,症和病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吐故纳新的时机和是否被人带节奏。具体参考诗歌结构。
2022.6.26
作者:然空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