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节,一块灰白色理石碑永远立在了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完成了母亲这位山东支边青年的遗愿。
母亲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山东灵山水库当过水利营副营长,担任过公社副社长。支边到北大荒先后在八五二农场五分场八队和七队担任妇女队长,当选过首届虎饶县人民代表。在我幼年记忆中,母亲获得的奖状糊过家里整面的墙,老人们叫她铁姑娘,年轻人叫她孙队长。

作者母亲
母亲说起当年支边北大荒出发时的情景,眼中总是放着光,她觉得那段历史是那么光彩绚烂。1959年8月24日,山东省招远县召集各公社支边的队长开完会,县长把一个印着两个鸳鸯和荷花的喝水缸子递到她手里说:“带好咱招远的人,去了就要扎根在边疆。”母亲爽快地大声回答:“请县长放心,支援边疆建设,俺决不给咱招远人丢脸!”怀揣着这种信念,26日母亲带的206人在虎林车站下了火车,分配到八五二农场五分场八队住进了马架子。上世纪50年代末的垦荒生活是极其艰苦的,马架子有十几米长,中间没有隔墙,是用支边青年带的箱子等物件堆放隔开的,男女青年两边分开各走一门,床是用柞树杆搭起的架子然后铺上麦秸草,地上全是草垡子,一脚踩下去直冒水。母亲说,遇到雨天,她坐在铺上就能洗脚。但母亲却没有想到,马架子的艰苦环境让母亲的左腿疼了一辈子,也是这条腿最终让母亲患上了淋巴癌。

作者父母结婚证
父亲和母亲是1961年“五一”劳动节经时任农场第一任老场长黄振荣亲笔签字领取的结婚证。 记得母亲和我讲起生我和妹妹的时候正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三年自然灾害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生活的窘迫,为了支援国家多交粮食,农场职工要自觉节衣缩食勒紧腰带。眼见就要过年了,作为妇女队长的母亲不顾7个月身孕,坐着拖拉机在田埂间颠簸着到总场开会。回来后,母亲感觉肚子阵阵作痛,但铁姑娘一样的母亲硬是没回家躺一躺歇一歇,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挨家走访落实工作,到了晚上便生下了我和双胞胎妹妹。母亲说,姐妹俩因为不足月胎位不正一个站生一个坐生相差了1个多小时,只有3斤左右的孩子好似没睁眼的“小红耗子”,她分不清谁大谁小也欢喜不起来,因为在她心里装着的全是年前要落实的工作。母亲就像腊月里飘洒在黑土地上的雪花,晶莹而坚韧、纯真而坚强。

“文革”期间母亲被解除领导职位“靠边站”。她想不通,当初国家让她来是保卫边疆建设北大荒的,现在却让她停职。但倔强的母亲硬是带着一群被迫停职的山东娘们儿,在深秋没过小腿肚子的冰茬水中抢割大豆,一天班没少一个工没歇。在我的记忆中,最怕见到的是母亲挨批斗时戴的大帽子。每当晚上要把母亲拉去批斗的时候,我都害怕地蜷缩在土炕的一角。母亲虽然经历过很多磨难和委曲,但母亲从来没有消沉和退缩过,更没有想过离开北大荒。母亲就像一株黑土地上盛开的冰凌花,即使开在乍暖还寒的初春里也绽放着绚烂的色彩,散发出盎然的生机。
1971年母亲随父亲调到红旗岭农场,当时还没有恢复原职的母亲被安排在招待所当了炊事班长。翻开母亲的档案,还清晰地记载着母亲把家中的鸡蛋拿到炊事班给生病知青改善伙食的事,还清晰地记载着母亲以身作责、任劳任怨,带领全体炊事班在农场水利、春播和麦收等大会战中起早贪晚默默奉献的评价。母亲的家也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知青们的聚点,探亲回来时也总要带些北京松软的点心和果脯、上海包着花纸的奶糖和怪味豆、天津的大麻花等,以感恩母亲对他们的疼爱。母亲就像一棵秋风里飘散的蒲公英种子,将那朴素的美丽和无私的奉献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1991年作者父母亲炸了上百斤面的油条支援抗洪一线
1991年7月未,红旗岭农场连降暴雨,遭受着特大洪涝灾害。已退休多年的母亲和病休的父亲得知农场20多万亩丰收在望的农田一夜之间变成汪洋,全场上下抗洪夺粮,他们不顾多病的身体和退休的年龄,炸了一夜上百斤面的油条,无偿地送到了农场抗洪一线支援救灾。当总局党委书记王锡禄同志在红旗岭农场检查抗洪工作时听到这一感人事迹,特别是得知父亲是抗美援朝复转老兵、母亲是山东支边青年时,他亲自登门握着父亲母亲的手感激地说:“五六十年代农垦的开发和建设有复转军人的贡献,也有山东支边青年的贡献,北大荒的发展有你们的一份功劳,如今在抗洪的危急时刻,你们又无偿送上油条,这是两种营养啊!”当时的《农垦报》和农场广播站以“送去的是精神食粮”进行了报道。母亲就像一株康乃馨不求一分索取,将她对北大荒一生的挚爱无私地奉献给了黑土地。

作者母亲捐赠给红兴隆博物馆的支边青年缸子
母亲生于齐鲁大地,临终时却对儿女们说,她要回到八五二农场,那里有她的老领导,有同她并肩战斗和建设北大荒的战友和姐妹,她要长眠于北大荒,要让山东的亲人们和她的子孙后代们将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不能忘记北大荒这块黑土地。如今,母亲就像一片秋叶静美地沉眠在北大荒的黑土之下,只有她捐赠给红兴隆博物馆的支青缸子永远讲述着山东人与北大荒人的血脉故事。
我相信,在开发和建设北大荒艰苦卓绝的历史中,必将有山东支边青年无怨无悔奋斗和默默无闻奉献的印记。因为他们将山东人“勤劳淳朴、勇敢坚韧、豁达包容、崇德守信”的优良品质演绎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将齐鲁文化深深植根于北大荒文化之中,祖国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历史更不会忘记!

注: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