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短暂,谁都想在有限的生命中,让努力开出花朵结出果实;但生活是粗糙的,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总是如影随形。我们的努力和所得到的结果,也许不成比例,但成果必定只来自努力。徐礼军在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把粗糙的见闻磨砺成了数以万计的文字,这些闪烁着光泽的文字里, 蕴含了层层叠叠的意蕴和思辨,或许这就是他选择“意思”这个词汇的意图。
6000余字的长篇《真有意思》,是书里的重头戏,阅读这篇接近科普性质的文字,不啻为与作者在求知的旅途上结伴同行。徐礼军把日常的走路、跑步和蹦跳,想象成“踢地球”,其内容还包括“三大疑问”、世界奇迹、未解之谜和中外名人等许多未知领域,涉及了大量历史人文和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他以严肃的探索精神,试图以自身的参与解析种种玄妙现象,穿梭在一条光怪陆离的隧道里,陶醉在生命的愉悦体验之中。作者把大自然错纵奇妙的演变,以及人类参与各种演变的过程,通称为“有意思”,足见其“意思”概念之博大和广泛。由此可知礼军先生的知识面,绝非三拳两脚、一曝十寒之功,而是长年不断地坚持积累,方可抵达积腋成裘的佳境。
5年前我和徐礼军曾一同去信阳参与过一次采风活动,两天时间里没听他说过几句话,回来之后虽然我也交了作业,但对信阳之行也只停留在短暂的感悟和回想之中。而在他送我的这本书里,一篇《行与醒》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从风土人情和历史与现状的演变中,触及到这片热土的心跳,并走进了其滚烫的血脉。文中不仅还原了詹丽女士和刘自淮居士的风采和气质,更从看到的现象联想到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通过走马观花的“行”,去领悟由表及里的“醒”,继而看清隐藏在其中的因果链,则是他鹤立鸡群的不俗成果。

信阳采风,行走在风景中
礼军的本职工作是文字裁缝,但他并不甘心局限于做一个裁缝,他还要让古都盛产的各种优质面料,以及它们的品牌、工艺和特色都烂熟于心。于是他时而循着古籍里的字行缓行细究,时而沿着涧水或洛河溯源而上,把天津晓月、隋唐里坊、厚重老城,乃至应天门、青要山、西泰山等等文化地标,逐一纳入了考查的条目。斗转星移久而久之,出门问路的外来客,自然而然就成了如数家珍的“洛阳通”,这也是他之所以能斩获“首席编辑”这块职业招牌,最有内涵和说服力的“意思”。
《你做得很好,但我知道你是假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标题,让人顿生好奇,读完才知道,这是一篇善意揭批造假的说理文。作者从伪装说到整容、化妆,又从美图说到资深美女,借转世活佛宗萨仁波切之口,把赶时髦的造假风不动声色地调侃了一番。继而又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论证了本真的价值,委婉地批判了“戴着假面具”者与人与己的累赘,颂扬了求真务实者的坦荡和磊落。
《有心插柳荫更浓》是一篇对得过且过者们推心置腹的劝导和激励。 曾几何时,老一辈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传统,正渐渐变异为“今日有酒今日醉,哪管明日喝凉水”的阔少爷作风。为了挤进“与世界接轨”的奢侈行列,房子、车子和票子,成了恋爱结婚的通行证,导致攀比走红,啃老盛行。指望“天上掉馅饼”、一不小心“撞大运”,成了某些纨绔子弟掛在嘴边的人生哲学。这篇千余字的短文没有侧重说理,而是让正方和反方同台比拼,用反面现象和各种追问来启迪正面结果,避免了欲速则不达的反感和抵触。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前辈,正是有千百万有心插柳者的坚持和接力,今天我们才能背靠一棵棵参天大树,在浓荫下读书漫步,在七月里乘凉听蝉。

信阳采风成员集体照
家庭,人际,事业,是人生经营的三大版块,做好哪一项都要付出巨大努力,口号人人会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芸芸众生境遇各异,随遇而安,怎么个安法?干一行爱一行,怎么个爱法?作者徐礼军给出的《有心插柳荫更浓》这7个字,就是他对迷茫者语重心长的忠告。
说实话,起初见网上《真有意思》这本书的标题,颇有几分草率甚至是轻浮的感觉,心想这“意思”二字怎么能容纳和承受十几万字的托付!随着阅读的深入,引发了我对书名含义的反复质疑,直到写下这篇阅读感受前的最后一刻,才不得不承认:“真有意思”这4个字,必定是作者倾尽了多年改稿经验,才万里挑一选定的芳名。它不仅包容了作者深入生活、勤学多学的人生态度,也概括了书中对各类知识的消化和归纳。
如今出书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读书的人越来越挑剔。随着读书态度和取舍的各异,人们对书的选择和读书目的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毫不客气地说,有人读书是打发时光,有人为满足个人兴趣,有人想从书中获得共鸣或慰藉,还有人只是装个样子或赶赶时髦。
随着年龄的增大,生命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我对书的选择也越来越严酷。有的书翻一下就不想看了,有的看几篇觉得文采不错,但不能给人以思考和启发,便被我打入了冷宫。徐礼军先生的这本《真有意思》,是他从新区寄到了我的手里,我们同在一个城市见面的机会可谓多多,本不需这样麻烦,由此可见徐先生的诚意。
我一向认为读书的目的,启迪人生的作用远比用各自的审美标尺去丈量、评判文章更有意义。所以说,想弥补人生的不足,必须不断完善生活和学习的短板,把每一个粗糙的日子当成磨石,磨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意思”,让它们在生命中熠熠生辉。
以上是我读了《真有意思》这本书之后,得出的真切感受。

徐礼军散文集《真有意思》研讨会



本文作者(左)和《真有意思》作者
本文作者简介:冷慰怀,笔名魏槐、渭淮,江西宜春人,40后,退休前系洛阳轴承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员工。1983年开始写作,1995年加入中国作协,出版著作10部,约230万字。发表各类题材文字约400万字,有作品获《光明日报》《诗刊》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