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空对话:共写廊桥夜色
-----我与南庭闲月探讨格律新诗之乐
/杨柳依依
你,一只北方的大雁
飞行千里,来到西南
带来一身的诗意
带来一冬的温暖
去年(2021)十二月,正值寒冬时节,通过万龙生老师、经手诗友阿牛,喜获诗人南庭闲月诗集《南庭集》。读罢掩卷,心潮难平,一气呵成写成46行格律体新诗《我们在诗里相见》以表达对《南庭集》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感谢。不久,收到南庭闲月回复:
我是一只北方的大雁
有幸停留在嘉陵江岸
这是一次诗意的飞越
倦飞的疲劳得以舒缓
我在逃避北方的风雪
我在寻找不老的春天
春天里才能尽情放歌
歌唱温馨的“东方”诗园
万龙生老师称这次作者与读者的诗文互动为一段“诗界佳话”。
六月初,再次翻阅《南庭集》,为其中的《荷》写了读后感《我愿做一枝荷》,在发公众号之前,再次通过万老师转发给原玉作者,以表尊重。高兴的是随后收到南庭闲月中肯的评价,虽然对我不惜赞赏之词,但也十分委婉地指出我应该写出更有个性的诗歌,这也是我自己意识到的不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加了他的微信,希望能随时与他探讨诗歌写作,能及时得到他更多的指点。南庭闲月执意与我诗姐诗弟相称,相互学习。
成了微友,随时便可以交流写诗心得了,每写一首就发给他“评价”,在南庭闲月的指正下,我总结出自己格律体新诗写作需要改进的三个方面:一,独特的个性化创作;二,更加含蓄和更富诗意的创作;三,善用两字音步、与三字音步更好结合,语言更精炼、让韵律更柔美的创作。这三个方面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期待自己有所进步。
前两天,去濯水古镇住了一晚。夜色中,被称为“世界第一”的风雨廊桥如一条金色巨龙横跨阿蓬江,碧波里的倒影,如梦似幻。江边的吊脚木楼传出深情的男中音,客栈的窗外一片蛙声。于是,我写下:
廊桥之夜
文.杨柳依依
心心念念
终究没有守到晚霞
把一江碧水
醉成铺天盖地的红花
夜色轻柔
纱幔一般缓缓垂下
廊桥的霓虹
似巨龙炫耀金色年华
波里的倒影
如幻如梦遥似天涯
江边的歌声
却将心头的冰雪融化
在这古镇的廊桥之夜
游弋一寸他乡的仲夏
写完这首诗,我发给南庭闲月,与以往不同,我把夜色中的廊桥视频和图片也发给他,希望他也能写一首,同一题材,在对比中探讨学习,体会更深。南庭闲月一开始并不同意,说没有身临其境、没有真情实感,写出来便是应景之作。可过了两天,他发来了他的十行格律新诗:
题濯水古镇夜
文.南庭闲月
虽不是一条银河
却也是一个星座
流光从不曾短缺
霓虹映照着水波
濯水古镇的夜色
宛如沉寂的情歌
廊桥依偎着水岸
它对我含情脉脉
今夜枕水声入梦
晨曦是否会笑我
对比之下,我的《廊桥之夜》写景铺垫嫌多,语言欠精炼,情景融合留有痕迹。南庭闲月的《题濯水古镇夜》立意巧妙,意境华美,情景交融自然流畅,诗语精致。
我身临其境,他从未去过,却写出比我高很多档次的作品。我想,这正是创作的魅力所在,也是创作的力量所在。
其实,我去过很多次濯水古镇,也曾写为她写过不少的诗,但不及南庭闲月的短短十行《题濯水古镇夜》。
答谢《题濯水古镇夜》
文.杨柳依依
曾无数次穿过悠深的长巷
曾无数次凝视滔滔的碧浪
曾无数次登上廊桥的钟楼
想摸一摸那银盘似的月亮
虽然你不曾亲临我的故乡
却在梦里相会美丽的蓬江
你想象着漫上水岸的情歌
舞动夜里萦绕廊桥的流光
我曾写下那么多故乡赞歌
却为何不及你短短的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