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近北京鸟巢之二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近北京鸟巢之二
上一节我们曾经说过,作为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其占地面积达到了20.4 公顷,其建筑面积是258000 m²,建筑高度是69米,而座位数量固定是80000个,临时座位数量则是11000个,建筑造价为22.67亿元。
那么,作为一座规模特大、建筑设计十分独特的国家体育场(馆),或称国家体育场鸟巢,或称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鸟巢,其建设历史和相关方案的收集等,可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鸟巢"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在开放中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竞争。2002年10月,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授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北京鸟巢
国家体育场是第一个进入建筑设计程序的北京奥运场馆设施。据北京市规划委介绍,“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预审;第二阶段为正式竞赛。截止到2002年11月20日,竞赛办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设计单位提供的有效资格预审文件,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最终确定了14家设计单位进入正式的方案竞赛,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另据有关资料介绍,2003年3月18日,最终参与竞赛的全球13家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及设计联合体,将他们理想中的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壮丽构想送抵北京。13个设计方案中,境内方案2个、境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在随后的方案评审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和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等13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韦斯特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完成的"鸟巢"方案、由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划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冰雪世界"方案。为征求公众意见,竞赛组织单位又将全部13个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公开展出。而展出的结果是"鸟巢"名列第一,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呈现出观众与评委在相当程度上的一致认同。后来又经过决策部门的认真研究,"鸟巢"最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
我们注意到,当然也透过相关资料了解到,整个国家体育场的结构可以说是相互支撑,并形成网格状的构架,“从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还有的相关资料显示,国家体育场的整个建筑,通过迪士尼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其“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在探索中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据介绍,作为社会公益项目,过去体育场馆建设一般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出现亏损则由财政补贴。这导致许多体育设施在建成后往往成为政府财政补贴长期甩不掉的"包袱”。
另外,我们透过有关资料介绍,面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北京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奥运项目建设和运营运作模式。考虑到国家体育场投资额度大,赛后营运成本高等特点,为吸引投资商,北京市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除国资公司代表政府投资58%外,在土地转让、拆迁等方面也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待续)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