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乱补白(十首)
瘦金体叙
——为朱怀金而作
——纸上的谈论全是悲剧。不能对应
大地上的具体位置;它的宏伟、壮丽
全部下沉,成为必须挖掘的
秘密。奇怪的事,令寻找成为尖锐的事业。
谈论起来矛盾骤起,基本上朝向两极;
勾沉,虚构,都有道理。只是我,
门外汉偏要推门窥视。发现,叙述是想象,
或者猜测。乡愿在其中支撑。这时候
自我渲染,成为自我安慰。让我在空旷中画出
一座宫殿,一片园林。更细致地画出一个集市。
嘈嘈切切,春花秋实。其实,我更愿意
画出暴戾的大雪。画出一场战争带来的劫后景;
残垣断壁。大火焚烧留下炭黑痕迹,
犹如重彩泼墨。如果还需要细描。当然是,
风潇潇。当然是,妇婴啼嚎穿过暗夜。当然是,
王气黯然收。还有北狩,一步一步
走得血腥。骄傲呢?气节呢?全部成笑柄。
说起来可惜。它们使赏玩变质。让我
真是看不得一群鹤盘旋在宣德门。看不得
道服通天。侍鬼神之事,大于国家治理。
洞背打油令
摆不脱?从出生就置身其中的左派家庭,
把我带入认识论的左边。让我总是站在左边
看世界。如果我对你说,左边的海
比右边的海美。右边的沙滩是左边沙滩的敌人。
如果我说,我正站在左边的山崖看
右边的波涛。你有什么反应?奇怪?有什么好奇怪?
我头上的天空有一片左倾的云。
我看见左倾的鹞正要扑右倾的兔子。左倾的蜜蜂
正在采右倾的蜜。不得了了吧?就像
今天早晨,一个左倾老太婆咒骂世界。骂了一辆车,
又骂了一棵树,最后还骂了一扇门,
和一个快递公司。她的骂,让空气中充满火药味。
当然,你可以不理。就像现在,我坐在家里
思考左边的心脏,如何对不起右边的肝,左边的胃,
如何辜负右边的胆囊。推而广之,我还想到
太阳系在银河的左边,还是右边,银河系在宇宙的
右边,还是左边?这样想,我左边的心脏蹦如澎湃。
左边眼睛狂跳。它们让我看到,书橱,挂衣架,
烟灰缸、茶杯、手机、打火机。纷纷向左倾斜。
旋转叙
上午十点,屋外传来的卟卟声,清晰。
旋转在我的窗前,回荡在防护铁栏上。
直升机形象开始晃动;螺旋桨,长尾翼,
戴白头盔的飞行员。我分明看见的
是某种意念中的事物(这好像不太对头)。
扯起来,我需要一把量尺,用来测量
空气里隐藏着什么样的,搅动思想的秘密
(这词笼统)。我的目光穿过楼下的树,
看远处垃圾站,一个女人在扔一个纸箱;
京东,德邦,或者顺丰的。我购的几本书,
从北京、广州开始旅行,正在穿过风雪;
豫、鄂、湘、粤民风不同。(中原逐鹿);
历史演大戏,我醉心的几场战事被演绎。
几个戏子完全破坏了其中的回肠荡气。
只剩下宫帏深处女人的千姿百媚。我其实
关心温度。从北方来的寒流,昨天抵达。
如一头猛虎扑向大岭古(语言的比喻)。
抓住我的视线。我思考荔枝、龙眼的命运。
夏天空气里的甜腻味能够延伸到冬天吗?
黄灿然的理论是清火,改造体内的湿热。
(想当然的保健法)。重要的是必须锻炼。
在山中徒步一次次走近水库。清澈的水。
夕阳下波光闪动。金色如贵。带来的喜悦
在血液中聚集。成为如星辰的生命之光。
清扫着精神深处的寒冷;不必要的积雪。
说明我渴望的是温馨。就像对女人的要求
(涉及到男权),对与错,没有道理可讲。
不像对待红柚或柑橘,无法在书中找例证。
还是要回到书。它决定我终究是语言中
存在的人。赞成和反对,遵重语言的逻辑。
起风吧起风吧。一缕蓝从云层透出。真是
一缕。它改造心绪。犹如王道。也能够
屏蔽那声音(卟卟之音,悠远,犹如羌笛,
从历史中溢出……悬挂在精神的灰暗处)。
拍卖志
……南,更南。画卷一幅。危石,
湍流,枯枝——题跋,印鉴——流转
之途充满神秘——突然,进入宫廷,
突然,流落民间,突然凭空消失,又复现
——寻找、猜测、分析,所有结论
都玄如臆想——最奇者,告诉世界,如果
不是一只樟木箱,腐朽早已发生。自然之力,
才是挽救——并重构它——回到清白,
遥想某个静谧午后,暖日掠过亭阁,
他丹青手飞舞的一刻,意外来临,犹如神示。
凭空更改了瞬间的含义——细心凝视者
看到山水的面貌变得暧昧——水,还是水么?
细致的波纹,超越了现实——山,还是山么?
自然的峥嶙,输给了想象的峥嶙——
以致感叹之声绵绵不绝。还在回响如爆破,
炸裂血液——成就一生二,二生三,
赝品喧嚣如晨啼的麻雀——也在加速传奇的
诞生——如今,一个神话已经成形
——这是镜像的世界——对视者,不得不
迷失。不断转换——甲成为乙,丙成为丁
——更甚者成为僭越者。攫取群众的
欢呼——天地之间,幻象,就是实体。
读《祭侄文稿》
——从小处说起,一细节就能让人唏嘘,
涂抹之痕,实是泪水弄花落墨——后人
从中窥到的悲愤,不必渲染,亦能如金针刺肤,
锥心之痛如风雪弥漫——从此一点出发,
再深究——果然,山重水复。果然,一落笔谈论,
便见山河破碎——点、横、竖、捺、撇,
犹如残垣断壁,尸横遍野,鬼哭狼嚎
——就此凝视,实在是洗人魂魄。令人不能不返回
时间纵深处重走一遭,去发见与体会
——如果不恰恰生逢其时,入鬼门关一趟,何以能
真正体悟观、望、思、写,内在的真谛——
由是眼前出现一朝的混乱——
那些个帝王术,如何不合天纲地纪,被任性做成坏局。
亦不能往随众议,把江山的摇晃,推诿于女人;
说什么受难于绝对的美
——联想到同时代诗人的吟咏——这难道是历史要
为我们留下一片精神的瑰丽?——这,难道是
一种不断提示:书于灾难,玉汝于成——也许正是
因为如此才会灵魂大于肉体;才会让人们晓得
如何理解永恒——世事,果然成就了人的伟大。
学习威廉·燕卜荪
比较……,他与他不同。他与他的差异
更是树与草的差异。还有他?单经历就吓人,
自然不与他同。上面三句写出,读得你糊涂。
都是谁与谁?这就是好多人谈话时的
表达方式。说的人口吐飞沫,听的人云山雾罩。
不过,如果有前提,譬如他们
是在谈论一本书,书名《某某某与他的同志们》,
或《兄弟阋于高墙》,你可能就弄清楚了,
原来说的是,某某与某某某。谈论者不过是谈论
他们的性格,或者处事的特征。语言在这里
并不含混,只是被放在具体的语境。说这些,意思
是再难理解的诗,都必须搞清背景。
就像这首诗,当我写他与其他人不同。其实是
谈汉语的不具体。前提的省略,带来了意义的含混。
有人批评这种情况出现。我却觉得很好。
就像现在我写红旗突然被风卷起,挂在我的窗前。
你知道是怎么挂着的吗?不知道?或者我写有人
失去他的爱情等于失去祖国。这是什么意思?
解释的必要,不会被提及。也没有必要提及。
胡乱补白
阳光特别明媚(俗气的形容词)。白云
犹如棉花(用烂的比喻)。上午,我需要考虑
三个问题(吹牛)。下午,我可能出门走山
(不一定)。第一个问题,柳宗元与元结(不一样)。
一个淡然面对发配,一个抱怨连天
(山水被黑)。第二个问题,是对某人的长篇大论
没想好同意还是反对(关于
记忆)。第三个问题,蛮夷与汉,如何相互成就中国
(傲慢的话题)。翻书看吗(北史、南史、宋书)?
算球了(不雅词)。不能深陷书本
(特别的累)。于是走到阳台上晒太阳(这是享受),
看到一个细节,啤酒瓶里插的树枝长出丝一样的根须
(犹如水有精神)。哇塞(必须感叹一下),
观察是必须的。必须联想(自由的思维,
应该上下纵横)。脑袋出现一群鬼魂(像封神演义),
倒骑驴者、踩风火轮者,白如面者(奇怪的形象)。
扯得太远了(必须叫停)。
还是回头谈一谈阳光吧(追根之举)。特别亮的是
什么(眼睛)?看到什么?不知道(不能泄密)。
云浮荡
望云发呆。几乎成为我的日课——
辩别来自胡思。纵横术用起。这一朵,
命名为妲己。另外一朵,命名为土行孙。
高天上,实有人世风云——滑稽么?
当然。就如今日,一早卷起窗帘,入目
只觉突变,寒流一片实是长平——为什么
——血红之色弥漫——历史就此
滚滚而来——入毂,心中翻腾宏大叙述
——华夏故事已成脉中一股;跳荡——
总会眼前显形——由是再忆上党(如今长治),
古来以地质形胜,演绎无数狰狞的大戏,
决定了国家走势——壮阔的走势——
以致当我身临此境,面对起伏的山峦窥望,
耳中仍能幻听厮杀声;好大的深坑,
才能填埋数十万魂魄,而不嚎泣——真是
考人心智——扯太远了——再回到窗前景象,
云已变形——此刻,已经是一领破锦飘飞
——不能说锦绣——的确不能——只能
断然评说;覆盖之图辽阔。风云再起。
吾之所见啊——由心而起,由心而没。
阅读笔记
阴沉的举止。一生躲避神经病女人;
惊慌失措的寻找者。他的内心,就像古老的
旧城堡贴封条的厚门。所有言谈都是谜语。
不涉及幸福。表面的荣耀在表面。
一辈子成为名流犹如演戏。传记简单,浮光掠影。
阅读者只读到文字夸夸其谈。仍然没有
了解他是什么人。他的痛苦和孤独只属于他的黑夜。
想象,加重了这一点,只是说明对于世界,
他属于彻底虚构的人。不真实。由此不管人们眼中
怎样出现他走在街道上,怎样出现
他坐在酒吧,都只是影子。他不过是他的镜像。
也是人们心中变了形的镜像;一种描画,夸大其辞。
他是呆在神话中的人;他的神话中
大地空如荒野。干枯的山峦画不出绿色。有鸟鸦的
飞起飞落。有呼啸的冷风。有引擎轰鸣声。有火光
从坍塌的楼群窜上天空,映照夜空惨淡。
有巡视员的叫喊声就像夜枭干吼。但人们仍然
把探究的目光朝向他。左描一笔,右抹一笔;
涂金抹粉。人们用想象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
论大脑的构成
——把众多的词搬到纸上,是我的工作。
依靠的是什么?多年来一边干一边疑惑。
曾经觉得是才华,天赋来自造物主。后来觉得
还需要加上劳动,像种田的农夫,不断地
在词的世界里折腾——现在,觉得这些都很次要,
关键还靠运气,突然脑袋里冒出一些念头,
赶快记下,让它们变成写下的东西。说它东西,
是确切的,有时并不知道写下的是什么,意义何在。
只是觉得看着舒服——韵律,铿锵的节奏。
这样的东西被阅读,悦耳悦心。就够了。像现在,
突然冒出蚂蚁、苍耳、扁担、水桶、镰刀等词,
它们连接成句子排列起来,尽管奇怪也不是不可以。
尤其还有超市、影院,傍晚等词语也在其中,
说明什么?说明偶然性无处不在,自有存在的逻辑。
看似无序,也不是不能构成意义。就像这篇东西,
说它是什么呢?没有来由,没有预设。
只是偶然记录。它成立吗?如果到最后,再加上
一个阴沉的上午,加上喝咖啡之后,加上窗前
望着天发呆,一堆词在脑袋里扑腾。应该成立。

孙文波,195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当代诗人,是中国少有几位从八十年代开始写诗到2000年后仍然保持旺盛创作力的实力诗人之一,而且越写越有高度。对年轻一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新诗自我的颉颃共生
——读孙文波近作《胡乱补白》
张媛媛
批评家敬文东的新著《自我诗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新诗的自我和其制作者的主体性之间,构成一种类似于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的关系;依靠两者间的博弈(而非两者中任何单独的一方),现代汉语新诗达成了它的目标。这一生动的譬喻准确地指明了诗人与新诗之间复杂关系,基于新诗独立自裁的自我及其强大的反思能力,诗人无法成为诗歌抒情主人公唯一的主宰,二者不得不保持一种对话关系。孙文波的近作就直观地呈现出诗人自我与新诗自我之间的颉颃与共生,诗人将“争论”与“协商”的情形,补白般掺入诗行,借独具创见的文体实验构造现代汉诗的新样态。
《胡乱补白》可以说是诗人孙文波与新诗自我合作完成的最佳样本。初读之后,明显可炉的诗作推详眉批,又好似一位遥隔时空的未来读者,对陌生的语境与预先决定的现实表达质疑。然而,只有提问没有回答或者只有批评没有回应,绝不能称之为“对话”,因此反复品读后不难发现,在此诗成型的过程中,括号内外的边界是模糊的,诗人引入了第三个“自我”,即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作为法官或裁判,从而获得一种新的视角——括号外的诗歌主体是诗人自我与诗歌抒情主人公对偶然性感受的攫取与培植,括号内的“胡乱补白”则是新诗自我与诗歌抒情主人公对诗歌技艺的打磨、对精准用词的商榷。括号收纳了写诗过程中纠缠不清的思绪,预演读者与作者的言来语去,这种精心设计的复原草稿,为单薄的诗增添厚度,让单调的诗思跌宕起伏,将原本单纯甚至浅显的诗稿转化为颇具哲思的元诗(metapoetry)。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括号内文字才是此诗的核心所在:“俗气的形容词”、“用烂的比喻”、“不雅词”是一种对修辞语言的警惕;“不一定”“不一样”是一种对草率定论的质疑;“犹如水有精神”“像封神演义”是灵光乍现的形容;“必须感叹一下”“必须叫停”“不能泄密”是不容分说的命令……如是这般对语言的雕琢乃至挑剔,自问自答般任由新诗自我与诗人自我相互成就。比起《胡乱补白》中括号的“喧宾夺主”,《旋转叙》括号里的声音收敛了许多,但对诗歌文本的怀疑(如“这好像不太对头”)、评判(如“这词笼统”)、补充(如“涉及到男权”)、解释(如“语言的比喻”)、再阐释(如“想当然的保健法”),画龙点睛般精准“吐槽”或“应和”,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奇效,仿佛相声艺术里的“七分捧三分逗”。
新诗的诞生源于新的经验亟需新的文体来承载,这种新的经验则大多来源于传统经验迥异的现代性感受,比如颓废,比如孤独,比如短促急迫的时间感……现代诗的先驱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将现代性定义为一种建立在情势上的东西——“它十分短暂、转瞬即逝、带有偶然性”,墨西哥诗人帕斯(Octavio Paz)则将现代诗视为“偶然之子,深思熟虑之果”。孙文波深谙此理,在另一首可被看作“元诗”的短诗《论大脑的构成》中,诗人将“把众多的词搬到纸上”视为自己的工作,而这份工作依靠的并非全然是才华与天赋,还需诗人的辛勤耕耘,意即诗歌不是纯粹的灵感之作,而是艰苦劳作的结晶,但更关键的是依靠“运气”,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诗人参透诗歌的奥秘在于“偶然性无处不在,自有存在的逻辑。” 事实上,对偶然性的感受是新诗自我与诗人自我达成和解、勠力同心的前提,在抒情主人公展示不确定性自我的过程中,描述抒情主人公面对偶然性时所生发的心理感受是新诗的首要目标。种种迹象表明,新诗文体与生俱来地处于自我怀疑的境地,它必须时刻反思自我以获取踏实的存在感,这种反思使新诗这一文体恒久具备一种“元诗”品质。诗人主体与新诗自我彼此颉颃,相互促进,对于真正的新诗创作者来说,诗歌技艺的精进自觉或不自觉地来自于新诗文体自身的伦理约束;新诗文体的进步也必将来自于杰出诗人的逆向思想激荡。当然,这种伦理并非意指现实中的道德纲常的条条框框,诗人固然有自己的伦理,但更重要的是新诗自身的伦理,正如德国诗学家胡戈·弗里德里希(Hugo Friedrich)所说:“诗歌本身是自我封闭的构造物。它既不传达真理,也不传达‘心灵的沉醉’,根本就不传达任何事物,而只是自为存在的诗歌(the poem perse)。”为此,诗人不得不妥协,毕竟,“纸上的谈论全是悲剧。不能对应/大地上的具体位置”(《瘦金体叙》)。
张媛媛,蒙古族,1995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写诗兼事批评,诗歌与批评见于《诗刊》《星星》《民族文学》《作品》《上海文化》等刊。曾获第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二等奖;第十届首都高校原创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抒雁杯”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二等奖等,入选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台北秀威,2021年)

《南方诗歌》2022年6月目录
“崖丽娟诗访谈”:张桃洲|我看重源自“实感”的写作
“零诗社” 添 与:夜晚狭窄的腰身
“零诗社”马畅:松鼠的尾巴是时间的岔口
“零诗社” 冷 石:你站在彼岸的摇摆里
“零诗社” 鸥 塔:当世界的窗口曾经打开
“零诗社” 锅 盖:鱼不回魂
“零诗社” 宋青也:隔岸的神圣
“野外诗社”胡 人:消失的美学
“野外诗社” 炭 马:我想哭得像世上最自由的人
“野外诗社” 道 一:秋天,无所事事的凉意
“野外诗社” 胡 澄:请在无人看见你时微笑
“野外诗社”古 荡:这世界,不需要激情的危险游戏
“野外诗社” 北 鱼:消磨始终是契约的一部分
陈 洛:空无的引力
天 风:骑着一片雪花苦难的脊背
崖丽娟:节欲的春天(组诗)
少 况|拟邮戳:凉州(外9篇)
上海四位女诗人|我们:山一程,水一程
远 洋 译|“我想做个淑女,而不是被战争蹂躏的破布”
元 平:雨夜狂想曲
李笠 译|伦纳特 . 舍格伦 近作
叶朗:写诗是自己跟自己的战争
“诗边界”轻若芷水:从树上取走你的火焰
蒋兴刚:返湾湖
王 敖:变体绝句八首
汪剑钊 译|鲍 . 赫尔松斯基诗八首
周小波:蛰伏在愤怒的风声上
尚仲敏:抒情诗四首
赵小北:Ulrichstein的春天
胡 桑:上海进化论
青杏小:高处摇晃着的惘然
梁 崴:喧嚣的孤独
毛 子:抱起波涛的人
“90度诗点”:张媛媛&印子君|诗与乐的互文
“高山流水”:森子 &泉声|青山行水与互赠
李宁芙:逆雌竞魔咒
韩 博:中东铁路(2011)
陈东飚 译:博尔赫斯|老虎的金黄
李轻松:有一种呜咽无人回应
“崖丽娟诗访谈”:凌越|我享受诗歌带来的寂寥的美感
阿 翔 :用一首诗去应付
杨 烁:头号酒鬼
“风云会”:凸 凹|为了这天塌地陷的柔柔的一舞
发 星:群山词典—我的大凉山词
中岛:花朵和病句
苏 楷:看见狮子像一种提示
张引力:鱼泉河的金石与草木之声
伏枥斋:第一文明
杨赪春:站立的镜子闪电状碎裂
哑 石: 诗 简
骆艳英:闪耀的事物
沈 耳:异于本来的视野,与折叠之歌
红 杏:投向虚空的最后一击
春 树:在成都谈到me t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