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纳和重拾
作者:王一舸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最近,重新修整房子。母亲也过来,看着屋子里的东西。最初她还说,东西真多啊,能开个小博物馆了。然后不久,她的态度就转变了。
“你收的都是些什么破东西啊,有一件像样的吗?一看你整个人状态啊!从这些东西就能看出来……”接着开始一些上纲上线的延伸叙述,力求把事情尽量升华一下。
我不想辩解什么。自从被灌输了“断舍离”思想之后,我已经“断舍离”了好些东西了。然后就发现,我曾经“收藏”的这些东西,由于是“收藏品”,所以很难放到“断舍离”,但是放到家里,的确很难打理。按照现在的说法,一直在消耗“管理成本”。甚至拉低了生活质量。
许多东西,对我来说,也是鸡肋。所以不怪她说。既不好扔,就只能走收纳这条道儿了。结果在收纳的时候,就会发现,我收纳的不但是这些“收藏品”,其实收纳的是一段段记忆,一段段和王小飞伯伯的记忆。
在小飞伯伯生前,我就想和他多聊聊,多听听他说的那些掌故故事。在他去世的时候,我曾经非常想把和他一起度过的时光,经过的事情都写下来。因为我怕淡了忘了。可是,我忽然发现人在特别痛苦的时候,也写不好东西。
其实人在紧张和痛苦的时候,各种能力,尤其创造力和心智水准都会有很大下降,在那种情况下还能维持正常发挥,甚至 “游刃有余”,是一个人需要修炼和培养的才能。但是我在那段时间,每每提起笔,写上一点儿。就又写不下去了。不止是痛苦,更是遗忘。
许多事情,我要仔细追索,就像茫然草海中追索敌骑的人,对于那些倏忽而逝,如梦又真的追忆,那些似曾相识的印记,那些被动停下来,仔细微查才又发现的踪迹,那些不确定的,苍莽黄昏中的微茫又存在的线索, 我感到多无助和被动。这都是我当初犯懒闹的。 经历过的,不一定永远存在。甚至记忆也一样。那些我珍视的记忆,也会像一场灾荒,一场欺骗一样,被扭曲,淡忘。洗刷了血肉,只留下轮廓。
而且,不是我主观的,我发现,记忆可能在规避某些东西。是不是人的生理机制造成的,以避免自己总是被痛苦的噩梦所缠绕追袭,所以脑子才生出来了这种规避和时间淡忘机制?
我不能定论,但是以自己的经验,这一定是存在的。能够勾起来某些回忆的,可能就是这些器物了。它们能够勾起某些细节,某些影像。就像是一段音乐,一段气味。一个特殊的表情。
它们所勾起的回忆,像梦一样,真切又恍然。就像苏东坡说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2016.8.4

王一舸:北京诗人。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都市头条网:夜听罗兰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