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窦新解」说开来
唐風(纽约)
父亲节期间,有群友转一帖《老窦新解》如下:
「 广州人为什么叫父亲做老窦 ? 而不叫爹 ? 因为这个爹字,是由多、父组成的,极不老黎!
叫老窦,是引用了五代人窦禹鈞教子有方,五子登科。叫父亲为老窦,不是粗俗,是对父亲的极大尊敬!
所以广州人打死都不会叫父亲做爹,而叫父亲做“老窦”咁解!」
为粤语系以外人士普及广府称谓常识,讲解“老窦”由来,这是好事!但把中原各地普遍称谓的“爹”,说成:「这个爹字,由多、父组成,极不老黎」「广州人打死都不会叫父亲做爹」,人家听了会感到不舒服。
爹 是个古汉字,商周甲骨文、石鼓文已有记载,是由父字演化出来。父字古音读ba(四声),指父亲。『父』字在造字六书中又可“形声”“会意”出相关的多字来。故古人就在父下加个「巴」字,音同意不变。

既然“爸”就是父,古人为什么又要另造一个字义相同的“爹”字呢?其中必有原因。按王国维的考证,父字下加多,即:多从二肉(亲生骨肉),形声又会意,喻子女多也。爹字的古音因地域不同有二种发声:da或duo(大或舵)。准确地说,生一至二个子女的称为爸,生三个以上的才能称为爹。爹是大户人家的家长,掌“舵”的人。
由于社会变迁 语义进化,秦汉以后,人们觉得爹字高贵,好听好叫好意头,就不管生多生少,都称父亲为爹。晋、陕、甘、宁一带口音较重,把爹读成“da大”(某大大);中原各地还是叫做“duo舵”;吴越一带以称“ba爸”为多。到唐宋之后,这个爹字被引申,使用得更广泛:父亲称爹,祖父称老爹,大伯称大爹,二伯称二爹,亲家翁叫亲家爹,尊长者也可称XX爹。只是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北方胡人进入中原,胡语多卷舌腔,爹字发音才变成了“die”。但南下汉人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所以南宋人编的《平水韵》将“爹”字分列平仄双声,即下平〈六麻〉和上声〈二十可〉。

汉人自秦汉后分三支入粤,由南雄珠玑巷南下的广府人,为粤人主体。他们祖先也是继承古道旧家風,对父母当然呼爹叫娘,此俗沿习了千年以上。
什么时候广府人改称爹为老窦呢?应该是北宋之后的事。赵宋王朝吸取唐五代,武夫拥兵自重割据乱政教训,实行崇文抑武。邵雍、周敦颐、张载、二程五子推行理学「成德之教」,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十德。挖掘了前朝后周一个叫窦禹钧(燕山),教子有方五子登科事迹作为典型,以期营造清新社会风气。粤地民风淳朴,粤人老实听话,将之奉为圭臬,掀起活学活用高潮,人人争当模范父亲,个个争做孝顺乖仔。这时候有二个潮语 新词便应运而生:“老窦”和“叻仔”。

当时粤语是正统中原官话,爹(duo)与窦(dou)语音接近,聪明的广府人就在这个「国民父亲」姓前加个老字,以示尊敬。做为长辈的听到“老窦”二字,心里都会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而对后生晚辈(男性)称『叻仔』也始于此时。古语“靓”与“叻”读音也接近。靓的意思是漂亮、好看,多指事物。叻是指能说会道,肯干能干的人,称叻仔叻女就含有褒奖之意:这个人既俊美又聪明能干,做啥啥行。一个家庭父亲是『老窦』子女是『叻子、叻女』,那么这个家庭不发达都难。

随着历史脚步迈进现代社会,一些语言文字的指代也出现衍变。广州接近港澳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早,词汇创新也先人一步。由于“竇”的正体字难写,读音又与“豆”字相同,繁忙的港人就在书信中用“豆”代“竇”,觉得“老豆”这个词也挺好。豆与逗通假,逗字含有幽默,风趣,童心未泯之意,加上本来“老窦”的睿智、慈祥,一个新时代父亲的形象随之出现,并被粤人普遍接受。就如同这些年的“雷人”“卖萌”“打酱油”“正能量”等流行语一样,都是在不经意间就被约定俗成。

可是近来有些不具古文字基础的人,喜欢随意解释汉语文字。比如这个“爹字”,从原始群居进入家庭生活,从仓颉造字有了称谓,“爹娘”二字就成了世间最亲切温暖的文字。可是一知半解爱搞噱头者,却在有意无意间做了“坑爹”的事。如果再用不健康的心理去曲解,以为叫声“爹”,就会使自己找不到生父,那真是天大的笑话,且会让人觉得龌龊猥琐。
若你带着同样心里,望文生义去解「窦」字,是不是也有不吉利想法。窦由穴与卖组成,把穴(屋)卖了是为败家,难道能这样解释吗?六书正解是,窦为穴与卖的形声字,卖字古音通牍。远古无屋,圣王有巢氏教人掘地为穴架木为巢,穴即屋,窦指隋形的洞舍。而窦姓的起源,可追溯至大禹第六代孙少康,其母曾经钻洞穴以避难,逃出后生下少康,少康为夏朝中兴君主,其子便以窦为姓。窦燕山,即少康氏后人。

正统的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华夏斯文始祖,造字圣人仓颉,得灵龟而悟六书,字成时“天雨粟,鬼夜泣”。所造之字义理深邃,无一带邪思妄念。古代甲骨文、金文、简牍、绢帛材料珍贵,刻写繁艰,对文字考究严谨一丝不苟,其中不许有瑕疵谬误。倒是汉字简化后,才有某些莫名其妙经不起推敲的文字出现。余虽人微言轻,还是想说:作为炎黄后代,不管你是专职文案或者遣兴消闲,对待汉语文字都要有敬畏之心。
父亲节当天起个大早,正在怀念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并辛苦抚养我们弟妹四人成长,却未享清福就在八年前仙游而去的父亲,不免神思黯然。忽然手机震响,一声「老窦,父亲节快乐!」把我唤回现实,是广州长女及夫婿的视频祝福。接着家住皇后区的小女儿也来电说中午到酒楼与我过节,外孙很想见外公。这时才想起自己已当了四十年不称职的爹,唏嘘之余,一首拙词《生查子》萦回脑际,录此存照:

欲效窦燕山,怎奈难持久。
摩挲头发稀,揉擦皮肤皱。
晚辈戏言之,老豆还真逗!
2022 父亲节后戏笔。

唐風简介:
诗人,作家。兼修文史,涵泳国学。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冰心文学传媒特邀总顾问兼撰稿,纽约中华诗词研究班导师,上海格律诗词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无邪诗社社长兼主编。喜探索辨微,求古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