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福
18岁那年求学,我离开了家,告别了嬉戏的盘龙河,混进了小城市。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没时间再去盘龙河岸边坐一坐。人真是越长大越孤单,没有了玩耍的时间,没有了童年的心情。
现在稳定了,在城市里有了家,偶尔也会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也有机会在村子里寻找儿时的记忆。土路弯弯、草垛星罗棋布,低矮的草屋、四不漏毛的水泥瓦房,如今回家看看,旧物难寻,随之而来的都是现代气息的柏油路、水泥路和青石河堤。可是,河堤里面的河水再也看不到河水清澈,沙子见底,鱼虾嬉闹的场景。夏季晚上,看不到萤火虫闪亮,听不到青蛙、蟋蟀的鸣叫,白天看不到鱼虾跳跃,只有浑浊的河水缓缓流淌,我在想:何时才能再现儿时的记忆,再现盘龙河美丽风光。

童年,沙滩、河水是最理想的玩乐场地。那时,河水清清,天呈瓦蓝,风儿清香,岸边竹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自由地追逐畅游,虽然捉不到,但是那种水花四溅的烂漫,捞鱼摸虾、掏螃蟹的爱好,是童年最大的乐趣。大人们在河边浣衣,孩子们在水里嬉戏,一群鸭子在水里游过,成为我们戏水的伙伴。

当年盘龙河没有河堤,夏季发大水的时候,我和哥哥总会提着绳子拴住的罐头瓶,里面放上敲碎的花生饼丢在水里,能捞出各式各样的鱼儿,那份喜悦是长大后再也找不到的幸福。小时候每次钓鱼的收获,哥哥都让我拿着,我收获了兴奋,哥哥收获了满足。一次,我们抓到很多小鱼,哥哥拎着捕鱼工具——罐头瓶,我拎着鱼儿跟在哥哥的后面一起过河,湍急的河水把罐头瓶打破了,哥哥的膝盖被玻璃碎片割破了,鲜血直流,我吓得哇哇直哭,可是哥哥却憨憨直笑地安慰我:“没事,不疼,回家煮鱼给你吃。”回家后,妈妈为哥包扎好之后,还在哥哥的屁股上留下了鞋底印,我在旁边却深深感内疚,一直到现在。
哥哥比我大两岁,可是比我懂事得多。小时候,在一起我老找他事,一时见不到哥哥,我就会哭闹,哥哥呢、哥哥呢,可能是哥哥老让着我的缘故,我对哥哥很是依赖。还记得那年我“生病”住院了,想吃鱼。哥哥买来鱼煮过后,蹲在那里,慢慢地挑出鱼刺,然后喂给我吃,还清楚地记得领导跟我说:“永福,你再也找不到像阿杰那么好的哥哥了。”哥哥站在一旁还是憨憨地笑……

现在,我住在沂河东岸,沂河比盘龙河大了许多,也清澈了许多。河道都有河堤,沂河河堤比老家的河堤雄伟了许多,气势了许多。沂河岸边杨柳垂垂,游人如织,可是老家暂时没有杨柳,没有游客。
我想:童年,我再也回不去了,那梦中清澈的弯弯的盘龙河,再也回不去了。哥哥,我们都长大了,可我们之间的亲情却一直都在,这是我最珍惜,也最欣慰的。
作者简介:李永福,1981年生,网名李君来,临沭县东盘村人、临沂大学本科毕业,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著有长篇小说《泪痕》、散文集《坚强的行走》等。现为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