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土豆,红薯不解之缘◎
文/陈忟怡
纯美的五月,是梦想,是希望丛生的时光,虽然偶尔会有一些炎热的天气,但更多的是生活的阳光。所以,只要我们的心祥和,安宁,纵然阴雨绵绵,我们亦乐无穷。
今天我去农田转了一圈,哎呀!一地白白的小花迎风而笑,还有那一地绿油油的红薯,好看极了,看到这小小的土豆花儿,又牵起我儿时的记忆。

在7080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整个童年都与土豆红薯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农村的孩子都对土豆,红薯,有着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最真挚的。
在我边农村,一年生长两季庄稼,十二个月有三四个月青黄不接,农民吃菜基本就是“老四样”:土豆,白菜,萝卜,红薯,土豆是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的。

红薯,土豆这植物比人懂得感恩,只要你对它上心一点,它就以百倍的心血回报你。土豆易种,不挑剔土壤,不娇生惯养,不喜欢化肥,特别喜欢农家肥,施农家肥的土豆,秧苗粗壮,花也开的旺,结的个大,面光华,有点甜。
土豆它可是万能蔬菜,可做菜下饭,也可当主食吃,顶饿。土豆炖猪肉,爆炒土豆丝,土豆片,再炸个土豆酱……成了土豆宴,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百吃不厌。每到冬天,把土豆放在火炉上,过上半个小时,一股诱人香气就从火炉上冒出来。拿起用嘴吹吹土豆上灰土和热气,送到口里,那种味道美极了,如今还口留香。

牵起我淡漠模糊的记忆,是在一个深秋时节,我外婆做了一盘土豆丝,味道酸酸甜甜的,好吃极了。我外婆做什么饭菜都比别人做地好吃,我妈和两个老舅,在外婆的引导下做菜都成了高手,尤其是二老舅近年在饭店上班,不学而成了二级厨师。
红薯又叫(地瓜)它也和土豆一样喜农家肥不喜化肥,易种,不挑剔土壤,春天二三月育苗,四月初移植到农田。红薯个大,皮薄,吃法也很多,生吃,水煮,烧烤,火闷,红薯全身都是有用之材。薯藤是上等猪饲料。

在那个年代里,我大姑家养两头生猪,一头售卖,换钱购置农具化肥,一头宰杀,留作过年食用,薯藤成了最主要的饲料来源。薯叶可当蔬菜,鲜嫩滑爽,是不错的下饭菜。7080后年代里红薯,除了担当粮食大任,还可做成其他食品,如熬糖,做成粉丝、粉皮、薯条、薯片。年关将近,红薯还可做成其他食品,当年货,当点心,拿来招待客人。
红薯干,味道十足,又甜又脆,胜过苹果。乡村的人一般不会花钱买水果,红薯就成了那个时候的孩子们最易得来的水果,既当零食,又当饭吃。
时光流逝,几十年虽然过去,童年时代的土豆,红薯记忆,是我始终难忘。现如今,土豆,红薯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主食,现在人们用来调剂口味,健康养生,加工成休闲食品,非常受人喜欢。每到我吃到土豆,红薯,感觉心里暖暖的。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陈忟怡,网名,笔名,書聲夢緣,【墨海文香总诗社】副社长兼散文小说分社社长、责任总编, 生于1980年,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人……因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残疾,失去生活与劳动能力。本人喜欢欣赏文学诗词,虚构思想,写故事,现代小诗文。自从接识网络以来,与全国各地的文友学者,互动学习文学诗词,与网络文友一起创作文学新思路……从2018年至今,投稿于《中国若昕诗刊社》、《幽雅阁诗刊社》、《人人艺术网》、《月光之林》、《芳草文苑》、《诗天子》、《诗韵依依》、《雅风小筑》、《秋韵墨香》、《墨海文香》《丹霞山诗刊》等各大网络平台均有文作发表,深受众文友的赞誉和广大读者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