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
文/王书灵
周五下午,三姨突然给我发了一个报告单,我一看是她自己的,再仔细一读,我整个人都傻了,情况不乐观,可以说是十分不乐观呐!我这个三姨是我三婶的妹妹,她是在我搬到这个镇上的第二年搬到这里的。她特别勤劳,人也特别好,认识这么多年,她一直努力赚钱、赚钱、就是赚钱。从来不舍得给自己花一分。这次有病,估计也是实在扛不住了。我问她谁带她去医院的?她说是自己去的,三姨夫没在家。我问她医生是怎么说的?她说好像得手术。在我看来,这张报告单所显示的不仅仅是手术那么简单。我说去省医院看看吧,三姨同意了。于是,我们在网上预约了省里专家。
周日这天,我带着她来到了省医院。省里专家看了,说这个需要全身扫描还有血液检查,我们表示同意,带着专家给开的报告单排队等候缴费。三姨带来厚厚一叠人民币,说是5800元。我排队等候,她坐在候诊椅子上暂时歇息。当我把缴费项目交过去,工作人员核算一下,一共8708元,而且现金和网上支付不能同时进行,于是我帮她网上支付了。血液检查需要三天后拿结果,全身扫描也预约到三天后。就这一转身功夫,万八千块钱花没有了。我估计三姨又该心疼钱了!
儿子知道我们来省城了,恰好这天是他们学校解封的第一天,也是周末。他约我们一起吃饭。我和三姨打车去了吃饭地点,他跟他发小随后也到了。他发小跟他是铁哥们儿,幼儿园在一个班,小学在一个班,中学在一个班,高中就在隔壁,大学又在同一所城市。高考的时候他考进了东师,我儿子考进了吉大。他学的是计算机,我儿子学的是材料。大一的时候我送他们去了表弟同学的那个科技城实习了一个假期,他们很有感触,说将来他们的梦想就是一起组建一个团队,一起打拼创业。
前年,儿子考上研究生了,他落榜了,去年他又落榜了,今年他准备三战,在儿子学校附近租房子了,说疫情解除了能进图书馆学习。我估计是儿子帮他设计的,儿子说若不是疫情,他都不用租房子,他原来住博士生宿舍,可以搬回去,现在研究生宿舍就可以让他住。可是疫情来了,什么都不可能了。儿子请我们在欢乐城高档餐厅吃的卷饼,儿子说他刚开支,研究生一个月国家600元补助,实验室还给400元。自从听说三姨病了,我就开始牙疼。儿子看我吃饼挺费劲,又给我点了小米粥。
席间,我们谈起他另一个发小,他是个海员,前年出海去年春天回来的。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打算在家学习考三管。结果呢?一共考七科,一科都没考过去。从出海回来就跟小对象在外边租房子住,再加上生活费什么的,不但自己出海赚的钱都花没了,家里又填补了好几万,他母亲最近心情不好,说疫情没营业,这刚刚营业,起早贪黑赚的钱还不够他们两个在外边生活的,他们将来怎么打算的也不说,还能养他们一辈子吗?听说前几天有一个出海的船,月薪一万八千元,她对儿子说,不然先出去干几次,攒下来一些钱就给他们结婚。她儿子却反驳她说,如果他出海了,他对象怎么办?弄得他妈实在没法了,跟我诉苦。我让她跟我家儿子说,让他们小哥俩聊一聊,他们说话毕竟比我们父母说话有力度。然后,她就给我儿子打电话了,把情况如实告诉了我儿子。我儿子在他朋友圈里说话还算比较有力度的,他的好朋友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他。估计这次,他的话或多或少能起点作用吧?吃饭的时候,儿子对我说,他们聊了很长时间,他也同意出海了。我说你是不是说他妈找你了?儿子笑嘻嘻说:“我没说他妈找的我,我说是你找的我!”
“啊?你让我背黑锅了?”“那不然呢?说他妈说的,将来他对象知道了,婆媳关系还好处吗?你看看,说你说的,她就不好意思说啥了呀!”儿子拍拍我的肩膀,笑着示意我。
“哦哦!有智慧!”我树起了大拇指。
吃过饭,儿子本来说打车去跟朋友玩一下午的,后来他还是坐轻轨把我们送到车站。
在轻轨里,我跟三姨说:“咱们这个年纪了,身体健朗,孩子省心,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儿子也说:“可不是嘛!老妈你横向比较一下,我是不是还算比较让你省心!”
“哦!原来你在这里等着我呢!”我拍着儿子的大腿笑着说,儿子也抿嘴儿偷着乐。
两辆轻轨在错车的时候,我就感觉旁边的栅栏也在移动,我就说:“儿子!你快看,栅栏也在走!”儿子笑我:“老妈,你还你为我是小孩呢?”“哈哈!我逗你玩呢!”
我们三个人都笑了。这句话要是放在儿子小的时候,他肯定会特别惊奇地朝着我的手指方向看一下的,现在的他却特别镇定,孩子真是长大了!
昨天,我遇见准备三战考研儿子发小的母亲,我们聊了一会儿。她对我哭诉说:“现在孩子大了不好整啊,让他工作还不干,考了一次又一次,他自己压力大不说,家里经济压力也大啊!”我对此事也无语,只能安慰她说
“再试一试吧,不然孩子不甘心呐!”
三姨的病情也不知道最后能走到哪儿?今天早晨又去医院了。儿子海员朋友也快出海了吧?准备考研的那个朋友估计也在挥汗如雨呢!这个时候的儿子,早该去实验室了吧?
其实,我们都是凡人,都在努力地想让自己发光。可是,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甚至有点儿残酷。虽然,你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无法决定下一段旅途遇见的是好还是坏,你也无法预计将来的自己能不能按照预期发展。但我感觉无论如何,态度决定状态,状态也可以改变生活。你站在了世界不同纬度,就有可能感觉到这个世界给你的不同温度。

作者简介:
王淑玲 ,女 ,汉族 。1972年出生 执业医师。 本人酷爱文学,十几年前参加了日新文友社,经常写一些生活类文章。后来,从医日久,尤喜写一些医学类文章,也曾多次发表在《中国社区医师》。在吉大三院进修妇科期间,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妇科门诊》,发表在《夫余国》。最近几年与李景华老师共同编写了《全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李景华从医录》和《全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李景华述医录》这两本,马上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