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考生及家长的故事
文/蔡同德

这两天,网上传播着一个帖子,为山东考生鸣不平。作者认为北京上海的录取分数线太低,埋没了山东很多人才,呼吁全国一张卷,打破省际门槛,统一录取。实际上这是行不通的。
北大清华的招生计划不公开,原因是高官巨富的子女都可以在北京落户口,有意降低他们进入北清的门槛。
对网上前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北大清华每年招大约7000个本科生,留下1500个给北京考生,5500个分给其他省市。北京的考生只有5万,其他省市合计995万,北京考生进清北的比例是3%,其他省市仅仅0.06%,因此,北京考生进清北的机会是其他省市的50倍 ! 
但是我劝山东学子不要抱怨,这是暂时的国情。因为如果不这样,北京人和上海人不答应,会民怨沸腾。但国家政策还是公平的,考研读博就不分配名额,没有地区限制了,因此你若高分进不了清北,可以力争考研读博或出国,若坚持不懈,有真才实学,老天不会埋没你。
举三个例子,是我们沂源县的,她们都是中学教师的女儿,都没有任何可依靠利用的家庭背景。

一个是我老同事(语文高级教师)的独生女儿,本科上的是山东大学,学的是生物,毕业后考上北师大的细胞专业,硕博连读。因为成绩优秀,读研才一年,被美国一个访问学者看中了。他缺少一个实验助手,于是给出了这样的优惠条件——跟他去美国,也是硕博连读,不仅免学费,而且还提供生活费每月700美元,吃住不用花家里一分钱。于是这个学生在2005年去了美国。当时我朋友工资不高,每月不到1000元,他妻子是商业售货员下了岗,在个体饭店当过服务员,还当过护工。结果,优秀的女儿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导师悲天悯人,让她母亲去大学当清洁工,每月1000美元。女儿找了个美国白人同学,结婚后在美国定居了,现在是丹佛医院的医生,年薪20万美元。我朋友两口子都退休多年了,在女儿资助下在美国买了房子定居,老两口都获得了绿卡。

另一个是我学生的独生女儿。我的学生是农民的儿子,中学高级教师,当过悦庄一中校长。他女儿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读研在北师大,读博在北大,现在北京某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当讲师,已结婚生子,未来无疑是教授。现在我的学生和妻子(小学数学老师)都在北京看孩子。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女孩的父亲都是沂源县悦庄镇人,他们的第一学历都是临沂师专中文系,他们教了一辈子语文。他们没有抱怨教育体制如何如何,他们都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地培养孩子,才使得孩子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才能步步高升。

附带再介绍一下我的这个朋友和这个学生的学术成果。
前者早在30多年前就写了一本书,名曰《普通话朗诵教程》。有趣的是,他与倪萍的舅舅恰好在张店同一个小区,于是托这位老者让倪萍写序言,而倪萍那时还年轻,觉得自己不具备这个资格,于是让赵忠祥代笔。这样一来,这本书的身价倍增,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我的朋友也成了淄博普通话大赛的评委。他的散文和诗自然都写得非常好,对古文也很精通。
后者也著述颇丰,因为出身贫寒,为人低调,赞未出书。他涉猎广泛,不仅诗赋、散文、小说能做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而且是一个书法家。他去年才退休,正在整理自己多年来的作品,著作即将问世。

以上说的是两个语文老师各自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再介绍一个我的同事加朋友的数学高级教师郭某是如何培养他的两个女儿的。此君比我小四岁,第一学历是沂源师范,他的数学老师之一是我的大学女同学。他只所以有两个女儿,是因为他的妻子是农民,当时政策允许。
他对我说过,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在他女儿上大学之前,女儿在家时,两口子不能看电视,更不能把朋友带到家里来吃饭,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非常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他和妻子就读书。其实他妻子小学文化程度,对读书不感兴趣。但不行,他对妻子说: 你就是拿着书睡觉,半天不翻一页也行。
在他培养教育下,两个女儿都成了博士。大女儿本科是在东北财经大学上的,后来是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博士,现在上海工作;小女儿本科是在山东大学上的,计算机专业,现在定居加拿大。
郭老师不仅数学教学很好,而且因为有组织管理能力,24岁就当乡镇中学校长,所以对政治经济历史都很有研究,其思想观点经常语惊四座。可惜,他53岁时因车祸死于非命,否则必有著述流传于世。他研究了一阵子易经,并且劝我也研究一下,以便有共同语言。但是我说,我们的四书五经没有让中华复兴,反而改革开放才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我也是数学高级教师,我知道所谓命运也者,无非是各种必然性和偶然性事件对生活轨迹的影响罢了。我猜测华盛顿和牛顿都没有学习研究易经,然而……
通过这三个家庭的例子,显然第一学历并不重要,关键是学习要持之以恒。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家长特别是小企业老板,小有成就就飘飘然,整天呼朋唤友,喝酒打牌,开着宝马,住着别墅,家里除了孩子的课本几乎没有一本经典书。他们自己不学无术,不,也有术,有发财之术,否则不会小富即安。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除非特别有天赋,否则未来比较渺茫。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如果哪个老板请我书写这幅对联挂在堂屋里,我愿免费挥毫,如果请我喝上一杯,我会喜不自胜。
2022年6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