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里的桥
文/乔建国
桥不仅方便交通,还体现着城市的形象,更是城市发展水平的见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的桥》这首流行歌曲传遍大江南北,几乎妇孺皆知。那时的石家庄的桥屈指可数,多在京广铁路和石德铁路线与市区道路交叉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道桥”,唯一的立交桥便是位于北道叉的那座只有一个转盘的桥,跟北京的桥在数量、规模、造型上相去甚远。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咱庄里也能建成北京那么多桥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石家庄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增加的仍是地道桥,解决了城市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问题,省去人们不少等红灯的时间。
九十年代后期,二环路建设完成,增加了运河桥和裕华路立交桥。运河桥只是座半立交桥,东西方向没有掉头道,需要绕很远一段路才能掉头。裕华路立交桥是石家庄市第一座全立交桥,一经建成,便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地。我也曾站在桥头对着这座桥兴奋过,还唱了几句——庄里的桥,千姿百态,庄里的桥,瑰丽多彩……
进入新世纪后,槐安路东西贯通,在与京广铁路线交叉处矗立起第一座斜拉桥,成为庄里一道新的风景线。据说这座桥是全国第一座转体桥,是在铁路边先做好桥梁,再一次转体跨越铁路,不但按质按时完工,还没影响铁路正常运行。
南二环跨京广铁路桥是二环路建成多年后才建成的,像一道彩虹似的飞跨铁路线、南货场。行人是不能上桥的,可以站在桥下一睹其壮美风姿。
石家庄市北依滹沱河,这既是石家庄市的母亲河,也是横亘在市区北部的一道屏障,多年来只有107国道一座桥梁。市政府先后建成了子龙大桥、新城大道、云龙大桥等桥梁,提高了进出市区的速度。
“三年大变样”期间,裕华路在中华大街、体育大街交叉处建了两座简易桥,虽不是全立交的,却对提高通行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年前,二环路道路系统进行了提升改造,在与体育大街、红星街、中华大街、新华路、中山西路、裕华西路、红旗大街等处建了十几座高架桥,大大方便了车辆通行,把二环路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快速路,同时也把二环路变成了市内道路,驾车行驶在二环路上畅快极了!
同时,和平路建了高架桥,不但拆除了北道叉那座风光不在的“转盘桥”,还在与建设大街交叉处建了立交桥,在与铁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交叉处建了高架桥,大大缩短了市区东西部的通行时间。
市政府深知道路畅通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于是花巨资建成了中华北大街高架桥,同时建成了二环路与中华北大街立交桥。这是一座比裕华路立交桥功能更加完备的立交桥,上下三层,东西南北通行、转向畅通无阻。同时,跨石德铁路高架桥建成,中华大街与和平路交叉的高架桥升级为立交桥,和平路西延,与西二环交叉处建了引桥,使高架桥与二环路连通,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新一届市领导更加注重桥梁建设,打通了许多堵点。南二环西延、东延,友谊大街跨过了南二环,北二环直通307副线。
当新元高速公路改名为“复兴大街”后,与市区道路的联通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一座座新桥拔地而起,成为城市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从去年开始,桥体亮化工程不断推进。当夜色降临的时候,一座座桥便闪烁在五彩缤纷的霓虹之中,给城市增添了活力,给城市增添了秀色。
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家庄市的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宏伟的,石家庄市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的。
我将不再唱《北京的桥》这首老歌,而是准备写一首新歌,就叫《庄里的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