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庆元
在人们眼中和字典里,把人的一生美好的品德或名声,称之为“流芳百世”。人因“流芳”才美好,由此我想到荷莲。
自幼我就喜欢荷莲,无论多忙,每年我必抽空去看荷塘。年轻时,大都在盛夏去,退休之后,不仅夏日去看荷,冬日在返乡的日子里,有时也会不由地来到荷塘边驻足观望。

夏季观荷使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着它们自己的故事。冬季观荷,又使我感到,每一株荷莲,都有它们自己的日日夜夜、朝朝暮暮,都有它们自己的霜痕雪迹,都有它们自己的风节和情愫。
我喜欢荷莲,夏日里我喜欢它叶的绿色,尤其是在叶片上滚动着晶莹水珠的绿叶。我喜欢它开满池塘的荷花,那粉红色、乳白色、鹅黄色、淡青色,在徐徐微风中柔韧的舞动,使人感到有一种无法言喻的静美。我喜欢它的香气,在阳光照晒下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纯味道。我喜欢它那金色的荷茎上高高擎着、朵朵向上的那些莲蓬。我喜欢它在暑热浊蒸的季节里,还能保持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洁身自重的尊严感。
读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那情景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一天,在夏日的晚上,我漫步在荷塘田埂上观荷,心中不免又豁然一亮,慢慢地体会文中的味道,却又使我有了新的感觉:这荷花在月光下的绽放,才真正屏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尘俗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进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恍然间,我想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李青莲,也想起了东坡居士月下赏荷的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

夏日的荷莲是美丽的,高洁的,而深秋乃至冬季的残荷也是美丽动人而又壮丽辉煌的。深秋初冬草木皆衰,眼见得黄叶悠然飘落。寒风瑟瑟,绿色都已褪去。目睹此景往往让人伤感,但残荷却不。冬日里的荷莲,它的叶依旧舒展、它的茎依然在挺立,万籁俱寂中对三九严寒不移不避,依然昂首于雪中。它的花蕊那是荷茎上擎着的雪团,依然美丽。当夕阳西下,水面荡漾出暗红色的光芒时,它是那样静谧、安详,一点都不黯然神伤。它挺立的茎,舒展的叶,桀骜不屈的风姿,一定会走人你的心底,让你知晓它的美丽不仅仅是在仲夏的骄阳下,在深秋和寒冬也是风采依旧。人们常把审美认定在红花之美和绿叶之美的层次上,却不知那伫立于风前,昂首于雪中,匍匐于冰水之下的残荷也是一种大美。在冰雪中伫立的残荷将自己荷姿花韵的形式潜人了她的骨子里,
随着夕阳的照耀,美在流溢,香在流溢。

从盛开的荷莲到凋零的荷莲,它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整个过程。它让世人知道,正是于举世混浊之中,其保持了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使得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增加了一道风景,增多了一丝希望。它向世人告白,只有在深秋的水里站过,在冬日的冰雪中依然傲立过,感受这季节凉彻骨髓的疼痛,还能绽放出光彩,才能说自己曾经活过了这一世。或许这正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欣赏的荷莲之灵魂、荷莲之品格、荷莲之精神,荷莲之美德。
人生在世,就应该像荷莲一样,不甘卑微,做一个追求自尊自爱的善美高洁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