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汝昌:(1918-2012),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陈凤桐(1939.9.—)男、汉族,江苏徐州铜山人。中共党员,连云港市文联原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苍梧人家》社区报原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原副会长、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顾问。主编《当代楹联墨迹选》《当代书法家座右铭墨迹选》《连云港市古今楹联选》《弥勒佛对联荟萃》,编著《兰亭序集字对联大观》,著有《集联细说》(合作),《竹兰轩联萃》《竹兰轩诗草》《竹兰轩墨痕》《竹兰轩文稿》等。曾获中国楹联学会首届“梁章钜提名奖”、连云港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奖”、江苏省第二届中国人寿杯“十佳优秀文化老人”称号、全国百名“联墨双优”奖。连云港市档案馆专设“陈凤桐家庭档案展”,连云港市博物馆授予“荣誉馆员”称号。
陈凤桐与周汝昌书信传艺
作者:卢明清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当代楹联墨迹选》作品征集工作接近尾声时,陈凤桐细细查阅来件,发现尚缺部分名家作品,红学家周汝昌便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就给周汝昌发了一份“征稿函”。不久,陈凤桐收到了回信,以及随信寄来的“古洞讶含灵,游目水帘身入幻;沧波疑覆陆,荡胸石海意连云”墨迹联作。信中写道:“……你们收到了如此丰富的对联,成绩可喜。从已经整理的联语而观之,有些是不懂联律的联文。联对必须对仗(包括字义、音律)……看来编选宜精,以勿贪数量为上策——要从长远观点、国际影响观点来考虑,以免贻人口实。要请懂格律的参加议事。祝工作圆满。周汝昌,1981年6月26日。”随信寄来的还有他认真填写的一份个人简介资料。
当时,编委们正在为请谁写“序”而为难,从严谨的学风中,大家看到了周老对编选工作的关心与重视。陈凤桐手捧信札,细细体味周老的谆谆告诫,心想,周先生不就是大家要找的那个写“序”人么?于是,立即执笔,书信周汝昌,请他为《当代楹联墨迹选》写“前言”。7月10日,周汝昌即回信,说:“惠札尽悉一是。承不弃,委书小序,容我抽空试为。请把最迟期限示知,以便于冗中安排……匆匆倚床而书,不成翰札,请谅为幸。专此复拜,并颂教祺。”
该年夏,陈凤桐赴京拜请文化名家为“墨迹选”遴选、初定入编作品时,到北京东竹胡同周老府上请益。周汝昌在双目患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手持放大镜,不厌其烦,逐一品评作品。他对陈凤桐说:“尽管我桌案上的文牍积压甚多,但,对于你们工作所取得如此的巨富收成深有感触。”
从北京回到单位没几天,陈凤桐就收到了周汝昌的来信。他急急打开信封,展开厚厚的一沓文稿,激动地阅读着:“事在人为。事情是人办成的,人应该办点事情。连云港进修学院与市书法篆刻研究会的同志们,鉴于楹联这门艺术的遭受冷落,于是登高一呼,——果然众山响应,加上他们不辞劳苦地努力工作,一部《当代楹联墨迹选》遂尔出现于人间……这不仅仅是楹联的问题,它可以令人作深远长思……辛酉六月中伏酷暑周汝昌挥汗草。”文章结束,周老还单独用一张草稿纸毛笔书嘱:“手稿,无底稿,无副本,千万勿失。收到赐复。最好让我核阅排字清样。”周老做事认真的态度和对编选工作的鼓励,再一次感动着陈凤桐。他手捧2300多字的序文,如获至宝,一刻都没有怠慢,伏案用楷书将其刻成油印稿,随后将印样寄给周老校订。
一个多月后,周老的修订稿寄回来了。陈凤桐又安排将其打印成清样,连同从楹联中选出编辑的《当代楹联选(咏连云港联语)》小册子书样均寄给了周汝昌。其间,还去信给周老,请他帮助联系征集香港方面的当代名家楹联墨迹和出版社。周老热情给予帮助,在8月24日的回信中说:“前奉大札,已尊嘱将大函转与港友交《书谱》,如无意外,当能到连。(寄海外之件,不可称同志,以代为先生)。”在9月11日的来信中说:“港方之事……不会那么快的。此事等一个时间,可以,但不能长期等。”面对征集来的1200多副楹联墨迹,如何取舍是让人为难的事情。周汝昌在回信中给予了中肯的指导意见:“真懂格律,全为新撰,辞意亦佳者。此为上选。”针对寄给他的样稿、刊物资料中出现的错误之处,周老在回信中直面提出改正、勘误建议。对于编选工作的难,他勉励道:“编选联语,工作繁重,我都理解,这也是我对你们佩服的原因之一。望坚持,我个人微力,虽不足道,但一定继续给您支持。”
1982年,周汝昌陆续给陈凤桐回了许多信,他在《当代楹联选》小册子书样《代序》空白处写道:“凤桐同志:我已阅过,排校质量极高,谢谢!又寄来两份打印件我已批注寄上了,附白。汝昌记。”在7月的信中说:“函悉,已将校样核直寄湘社矣,请放心。”在1983年1月11日信中说:“陈凤桐同志:5日惠札今到,得悉《楹联》即将问世,十分欣喜,你的辛苦没有徒然,至堪忭庆!写小文,给这部书做点宣传,也是应该的。”“对这部选集的问世,其意义影响,当随着时间而日益彰显,更非数语能尽,也就留待以后的机会再申鄙见了。”这是周汝昌在《当代楹联墨迹选》序言中意味深长的感言。
在与周汝昌三年不断的书信传艺之中,在周老不弃的鼓励与帮助下,陈凤桐深感进步,收获颇丰。1997年他编辑《当代书家座右铭墨迹选》,周汝昌为该书题“一言刊座右,八法审毫端”。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去世。陈凤桐撰:“惠赐序文,勖勉有加,令后学终生难忘;聆听教诲,深邃莫测,愿恩师厚德流芳”联,又在园中采一箩洁白的栀子花,敬献在周老的遗墨与那些珍贵的信札前……
卢明清,笔名卢布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著有散文集《猴嘴散记》。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