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朴初:安徽太湖人。幼承家学,勤于文史哲的研习。大学时代开始接触佛学,后遂深入探索佛教各宗哲理教义。20世纪30年代初,曾任中国佛教会秘书、主任秘书,致力于佛教及社会救济事业。1949年代表佛教界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2年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历任该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爱国爱教,曾担任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推进佛教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佛教徒之间的友好团结和文化交流;1982年日本佛教传道协会特授予传道功劳奖;日本佛教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85年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和平奖”。曾经担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凤桐(1939.9.—)男、汉族,江苏徐州铜山人。中共党员,连云港市文联原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苍梧人家》社区报原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原副会长、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顾问。主编《当代楹联墨迹选》《当代书法家座右铭墨迹选》《连云港市古今楹联选》《弥勒佛对联荟萃》,编著《兰亭序集字对联大观》,著有《集联细说》(合作),《竹兰轩联萃》《竹兰轩诗草》《竹兰轩墨痕》《竹兰轩文稿》等。曾获中国楹联学会首届“梁章钜提名奖”、连云港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奖”、江苏省第二届中国人寿杯“十佳优秀文化老人”称号、全国百名“联墨双优”奖。连云港市档案馆专设“陈凤桐家庭档案展”,连云港市博物馆授予“荣誉馆员”称号。
陈凤桐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缘
作者:卢明清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2000年5月21日晚,陈凤桐从《新闻联播》中得知赵朴初逝世的消息,无限悲恸,夜不能寐,写下了《墨宝长留天地间》,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情缘。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期间,陈凤桐赴会场,有幸求得赵朴初题写的《当代楹联选集》墨宝。随后,赵朴初书“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的长联入编“联选”,拉开了与连云港笔墨情缘的序幕。

连云港海州“孔望山佛教石刻”的起源与内涵扑朔迷离,自被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们纷至沓来,一时间,众说纷纭。1981年7月,连云港市在北京举办研讨会,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赵朴初在观看了石刻拓片后,情动不已,挥毫写下了“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的诗句,阐述“石刻造像”的源出以及在“丝绸之路”文化中的地位。
在赵朴老色彩斑斓的人生中,他曾无数次为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刊物题字,对于连云港同样不吝笔墨。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在连云港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寇破坏花果山佛教圣地,屠戮奋起抗击的僧众。1990年,连云港市市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决定在“三元宫”附近兴建抗日纪念碑亭。陈凤桐受命赴京城请佛教界领袖赵朴老题字。赵老听了汇报,当仁不让,提笔疾书“义僧亭”和“云台山僧众抗日纪念碑”。这年,连云港市赣榆县举办“中国首届徐福节”,赵朴老又不吝笔墨,为活动题诗一首,曰:“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始信仙才是霸才。”同时,还热情为徐福故里题写了“徐福村”,并为徐福研究会题写《徐福研究》刊名,确立了徐福与连云港市的特殊关系,引导徐福研究深入展开。其间,赵朴老还为海州题写“海州古城”“东海名郡”,使古城海州名声大振。

1992年春天,《连云港日报》决定将小报改成大报。是年冬,陈凤桐受市领导和报社负责同志的委托,再一次前往北京向赵朴初求援,请赵老题写报头。进京后,他得知赵朴老政务十分繁忙,不便急于到单位打搅他,只好去北京西城区绒线胡同赵朴老的家里约书。当他置身赵老那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顿感文气袭人,禅味淡淡。他通过秘书向赵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女士呈上介绍信,并留下简短的附言,道:“尊敬的赵朴老,我们诚请您老在百忙中,为新改版的《连云港日报》赐题报头,宜用简化字,大小与横竖形式不拘,请朴老拨冗赐墨……”
为了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为了使报改计划如期实现,陈凤桐在北京呆了多日,等待赵老的题书。一天,赵老的爱人委托秘书联系陈凤桐,说赵朴老已将报头题好,他立即赶到赵府,从秘书手里接下墨宝。看着端庄、凝重、风韵雅致的墨迹,陈凤桐的心“怦怦”直跳,十分激动,回到旅馆,立即将赵老所题的报名传真给报社总编。1992年12月10日的《连云港日报》首次启用了赵朴初的题字。后来陈凤桐才得知,那个时候,赵老身体状况一度不佳,为支持《连云港日报》改报工作的顺利开展,老人家是带病操笔。他被赵老的为人深深感动,并撰写《佛爷·诗人·书家》一文,发表在《连云港日报》上,以此来感激赵老。

1994年11月,连云港市楹联书法、美术作品晋京展,赵朴初亲临中国美术馆观摩,陈凤桐用相机留下了赵老一个难得的镜头。他对这位宽厚、仁慈、善解人意的老人发出邀请,恳请赵老有机会到连云港指导文化、艺术、佛教工作,赵老点头答应。不曾想,这竟成了陈凤桐与赵老的最后一次见面。
陈凤桐常常凝视赵老为连云港留下的许多珍贵题迹,深感幸福与骄傲。他始终以赵老等前辈艺术家为楷模,凡是公益事业有所求,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奉献才艺热情参与……








卢明清,笔名卢布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著有散文集《猴嘴散记》。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