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运河的桥(十二)
——清河桥
石凤阁
清河桥,位于北门桥与华兴桥之间,老“清江浦楼”边上,东邻淮阴发电厂、西靠淮阴卷烟厂。
1983年,淮阴地区改设地级市,县级清江市一分为二,设清浦区、清河区。清河区引河路扩建,清浦区打通洪门街建设浦南路,为清河、清浦连接建造“清河桥”。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清河区、清浦区,两区合并成立“清江浦”区,同年10月8日清江浦区正式挂牌。为纪念两区名字,桥北引河路,改名“清河路”,桥南浦南路,易名“清浦路”。
下桥一览真正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清江浦楼”真容。它建于雍正七年(1729),青砖细缝、斗拱飞檐,屋面嵌以黄绿色琉璃瓦,饰双龙戏珠,色彩绚丽。经历代修缮,今楼仍为二层,方型,下层券门穿堂而过,门宽2.4米,高2.1米,门楣各嵌石匾一块,横刻“清江浦”三字,上款竖写“雍正已酉岁孟秋吉旦”、“道光甲申仲秋吉旦”,下首竖写“管理山清里河督捕理事分府夏口重建”、“钦加府街山清里河理事分府张栋口重建”。它一直为清江浦的标志,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江浦”三个字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可是“浦”字是个錯字。据传乾隆在题字时,已用过御膳,还喝了些酒,有点微醉,当写到浦字最后一点时,手稍微抖了下,最后一点落到“浦”字一横的下方。皇帝写错字,一时不知所措,旁边的官员也不知道怎样给皇帝找台阶下,正在这尴尬时,有位非常机灵的地方官员对皇帝说,陛下,您这三个字写得可真的好啊!特别这最后一点可谓是造福清江浦人啦。这儿自古以来水患连年,清江浦每年都被大水淹没,您这一点放到一横下面,喻意着从今以后大水就降下来,清江浦再也不会被淹了。这真是我们清江浦人的福气啊!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便说道:“朕正有此意啊”!随即命人将这三个字装裱好,挂在浦楼上,一直沿用至今。其实,浦字并非“错”字,是传说而已。
这里仅与对面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一河之隔,周恩来对清江浦记忆犹深,回忆儿时的旧景“船从运河中过,远远望见的建筑,便是清江浦楼。少年时,常登此楼,观运河水色,仰满风云”。
隔河来相望,
有桥两岸连。
便利老百姓,
南北一线牵。
新区清江浦,
挖掘历史篇。
提升运河游,
经济冲上天。
2022年6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