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1581一1590)
童年学诗札记(1581)今天和大家闲谈好诗的“好”字。其实,这个已困扰了诗人数千年的棘手问题,的确不易回答。然而,作为诗人又不得不直面并从内心深处厘清。记得清朝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指出:“诗贵见自心,偶同前人何害?作意蹈袭,偷势亦是贼。”以此为思想基点,窃以为,好诗须至少应该满足一下几个关键点:一、诗中必须蕴藏类似于传统相声“包袱”的趣味点,不能满眼望去尽是晦涩独白与想望或者老太婆啰嗦的语言“口水”;二、诗中必须拥有拓殖诗境张力空间的审美引爆点;三、诗中必须暗扣一如初恋男女疯狂爱恋获致高潮的多感官亢奋点;四、诗中必须囊括融先知性、黏附性、原创性、自心性于一体的诗意诉求点。

童年学诗札记(1582) 现代诗是内心情绪有节律的流变过程。但凡好诗,玩的是心气,心意,心象,心智,心脉,心力,心境,心灵,心色、心悟,心觉,心场。
童年学诗札记(1583) 现代诗是语言不可或缺的碘盐,是元语言伟大的母亲。很难想象,某个民族从来没有诗,那是多么可悲的事呀!
童年学诗札记(1584) 没有先知先觉,只是硬凭所谓社会生活经验以及那么点可怜的小聪明,充其量你也就是个三四流档次的诗混混而已。现代诗,说到底玩的还是形而上的深度和境界。只不过,玩法不一罢了!有的诗人追求极简、素朴;有的诗人推崇繁密、歧义;有的直白、晓畅,明心见脉;有的内隐、委曲,深不可测;有的禅趣空灵,滋心润肺;有的象美色香,一见倾心;有的中规中矩,平淡无波;有的戏谑颠覆,出奇制胜……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童年学诗札记(1585)差异是金。简单地说,眼下,一万个诗人中真正会玩差异的一定还不足半个;自欺欺人玩所谓差异化的占比高达9999人;剩下的才可配称为诗人!这样说,或许真得很刻薄,似乎更不谙人性,但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诸位看官究竟听懂了没有哇?!恕不赘言。
童年学诗札记(1586) 细节出诗意,点滴皆有道;直觉显神奇,处处藏内功。

童年学诗札记(1587)怕就怕那些无棱角、无性灵、无情趣乃至无全新认知的“聪明人”硬去捣鼓什么艺术创作!

童年学诗札记(1588)我渴望从诗里寻觅到纯粹原生态的生命印痕,哪怕这只是一次不经意间的回眸,抑或只是一抺粘着些许痛感血渍的余晖。
童年学诗札记(1589)诗是人性与灵魂多重超度之后遗留下的带着碎片状温情的神祗般的剪影。

童年学诗札记(1590)无论大白话式的口语,还是文绉绉的书面语,现代诗起码要具备语言肌理的深度撕裂感及记忆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