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下水作文
——倾听来自云端的声音
文/康永花
2021年11月8日,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400km外的太空上演了一段群口相声,第一个出舱的翟志刚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紧接着即将出舱的王亚平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在舱内配合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的叶光富最后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看着航天英雄漫步云端的场景,倾听着“感觉良好”,地球人都会心地笑了。我笑过之后,听出了话外音,“感觉良好”那是来自航天员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他们永不失重的飞天梦。

自从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飞冲天,航天事业,就以“霸屏模式”,再未远离我们的视线。神舟问天,嫦娥探月,北斗导航,乃至墨子,悟空等无数中国星闪耀太空,带给国人无数欣喜和荣耀,带给世界无数震撼和艳羡,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征程。从筚路蓝缕到成就辉煌,航天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一代代航天人铺路奠基。
“感觉良好”是一个航天人一生的追求,为了追求“感觉良好”,航天员面对数十年如一日地枯燥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严酷的挑选,并且即使是训练也面临着许多危险。汤洪波,35岁入选航天员,46岁一飞冲天,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他盼望飞天却用了整整十一年,这十一年,他一刻也不曾松懈,而是竭尽全力,用心专一地做好航天人的一切。高速运转的座椅上,即使转的眼花缭乱,恶心呕吐,也能落地立即辨明方向;穿着200多斤重的航天服游动在十几米深的水下,体力消耗到筷子都拿不动,但他的肩上依然不卸责任的重担;沙漠野外生存的考验,72小时狭小空间剥夺睡眠的训练,考验的是身体和心里,更是考验他航天报国坚定的信念。汤洪波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只有地面训练到位,才能胜任飞天任务”。扎根的感觉煎熬,飞天的感觉良好。

再次遥望九霄云外,我仿佛看见正在太空出差的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忙碌工作的情景,那来自云端的“感觉良好”仿佛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我用心聆听,我听到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于是,伴着来自云端的声音,那一千米的红色跑道上留下我拼搏的汗水,那一盏孤灯映照着我奋笔疾书的身影,那一本本笔记本记录着我坚持的足迹,那一点点的进步见证着我苦练的成果。在追梦路上,我高呼一声“感觉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