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山水间的“唐之行馆”
真正的美景是人工无法摹拟的。
午后小憩,躺在“唐之行馆”301室,那宽敞舒适松软床上的我,懒洋洋地微微睁开眼睛,刹那被眼前落地式玻璃窗外,那幅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山水画深深震撼。一瞬间,我似乎穿越时空,突然读懂了晚清遗民陈曾寿那句“熏黄深浅画难工”的词之意境。虽然双目所见,不是黄昏的晚霞从橙红到浅黄之间,错综复杂的颜色层次变化。然而那些既新颖又婉约、层峦叠嶂的山峰,被雨后那一层层飘逸翻飞的云雾,时而拥抱亲吻、时而若即若离、彼此来回缠绕的美妙姿态,眼馋、羡慕到了极致。自然神奇的千变万化让人无限神往。能够躺在床上享受自然的美好与惬意,不得不让人情趣盎然,心生感恩。


感恩“唐之行馆”谢总的盛情邀约,在此度过欢愉轻松的周末。有缘的人即使错过,却总能在另一个拐角处遇见。不由得想起第一次慕名拜访“唐之行馆”那个温暖五月的一天。

同样是一个湿润的周末。在朋友的美篇中看到:武功山脚下又诞生了一家别致而有品味的民宿。导航开车冒昧前往。一路掠过,大大小小的民宿宛如夜空中闪闪烁烁的星星,一个个高悬的民宿招牌像极了一双双多情的眼睛,眨巴眨巴,仿佛在说:来吧、来吧,来我家歇息。车却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抵达一个叫龙王潭的地方停住。一辆卡车拦住上坡的道路,似乎正在修路。步行爬坡上去看个究竟吧。

正在维修的道路旁边,挺立着一排树杆挺拔、绿叶摇曳的油桐树。别处的梧桐花早已零落成泥,而这里的梧桐花却在寂静中兀自开放。微风吹过,片片白花如雪花般在空中飞舞,飘落在雨后有些泥泞的路上。走到道路的尽头,一栋外观白色的六层楼房在山窝窝中安静矗立。三只狗欢快地吼着跑来迎接我们。却不见主人出现。一块椭圆巨石上“唐之行馆”四个红色的大字告诉我们,此处便是“山水之间,世俗之外”的理想之境。环顾四周,不得不说,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抬眼望是连绵不断的高山,低头看是繁星点点般的白色民舍。连接着山峦与民舍之间的是,一片片错落有致阶梯式的梯田,潺潺不息的溪流好似调皮的孩子,刚才还不知隐藏何处,一转身,冷不丁就在眼前欢跳着。是什么样的情缘,使万物如此相遇?不知今夕何夕的我,遥想秦时明月,一千年、两千年---这是多么古老而有鲜活的画面。这是久别的家,还是移落在山水间最初的梦?


轻轻推开“唐之行馆”院子虚掩的腰门,狗狗停止了欢迎吆喝,摇头摆尾地在脚下嗅来嗅去。院子里没停一辆车、没见一个人。铁将军把门。还没营业?!暂且把自己当回主人吧。这真是一个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无比幽静。有道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然而五月的蝉还在休整?此时的鸟或许在觅食?倒是几声犬吠,让隐在山水间的“唐之行馆”静中有动,恬淡幽静里蕴含着生命的气息。

站在“唐之行馆”院中,看见高处有一尚未竣工的建筑。于是挥手与狗们告别,徒步前行。走进一看,哦,原来是正在建设中的“吊马桩索道口”。从山下抵达索道口,“唐之行馆”是必经之路。不得不佩服投资者的眼光与睿智。
任何一个投资都渴望丰硕的回报,继而造福、回馈社会。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聆听“唐之行馆”管理者谢光茜先生介绍:民宿是珠海萍乡商会投资建设,武功山招商引资项目。主体建筑为一栋六层主楼、两层副楼。有36间客房,可接待约70人住宿。目前硬件设施完备,包括客房、停车场、会议室、游泳池、KTY,餐厅、电梯一应俱全。可满足旅游休闲度假、小型会议培训等要求。

走进“唐之行馆”的大厅,立马让人感受到:宽敞、通透、艺术气息之氤氲。书吧、茶具、枯树枝、一丝丝袅袅升腾,如纤细女子悠然舞蹈,倏忽在空气里弥漫着淡淡韵味的闻香,让人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携草木心性,含山水情怀,在点滴光阴间,不经意修禅之所。
更让人惊艳的是,那一间间山景房。坐在山景房中会想些什么?人们的脚步总是走的太匆忙,不妨稍稍停下来,笑看风云、静赏花开。听风的低吟,鸟的鸣唱。看天空、树林、草木、溪流,感受生命的欢欣与宁静。在大自然中,人很容易感受到满足与快乐。即使一棵树,它沉默不语,在走进它、与之相视的瞬间,心灵也会感到充盈。被山水滋润着的心,愈发洁净。那些俗世间的失意与恼火,会在一朵盛开的野花面前,被清风吹散、被花香冲淡。倘若是个大晴天,夏夜,还能透过落地式的玻璃窗,赏月亮怎样在云海中穿梭,听蛙声于山水间此起彼伏的歌唱,看星星们在遥远天际如何嬉笑游戏。

累了,泡一壶清茶,读一本闲书,听一段音乐。或许身边添一个可谈之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亦或各自孤独面对。在如此纯粹的山水之间,茫茫天地之中,于尘世安静修行。
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说:人不到山里去,不到水里去,真是活的冤枉。
也许,这就是近几年来山里民宿火爆原因之一?!
今日夏至。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到了。在明晃晃的阳光中,您渴望寻求一丝天然的清凉吧?朋友,如果打算进山小住几日,“唐之行馆”可否是您的选择?
图片由船长、冰雨拍摄
2022.6.21

作者简介
张桂萍,女,副教授。六0后。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干部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安源区作协、萍乡市作协会员。爱好写作,舞蹈,朗诵。著有散文集《生命是一种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