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母爱就像一把大伞,在疾风骤雨中为儿女撑起一个温馨的港湾;母爱就像一把扇子,在烈日炎炎下为儿女扇起一阵凉爽的清风;母爱就像一座灯塔,在人生大海中为儿女亮起一束指引的光芒。失去了母爱,那是撕心裂肺的痛。本文作者郭润霞老师用深情写下了这篇回忆母亲的文章,读来感人至深!

2022年5月7日那天让我终生难忘……
因为这一天,世界上最疼我的娘亲撒手人寰,与我阴阳两隔。我再也见不到娘亲,更听不到娘亲的声音了。回忆娘亲的过往一切成了我对娘亲最好的追忆。
我的娘亲于1947年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她像其他千千万万个农村妇女一样普通淳朴,一辈子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有过六次出生入死的大手术,令我们姊妹几人终难忘。前四次都是忍受剧痛的十指分娩。第五次是1995年的乳腺癌切除手术。这最后一次就是要了命的肝癌切除手术。

我的娘亲兄弟姊妹共六个,两个哥哥三个弟弟,唯独她是一个女孩。本应该娇惯的娘亲,在那个年代,却因姊妹多整天需要抱小弟弟而没法上学,致使后来的她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我的娘亲虽然不识字,但通情达理。从我记事那天起,我觉得娘亲就是一个爱说爱笑开朗友善的农村妇女。左邻右舍门前门后,谁家有事她都喜欢去帮忙。那时候家家都贫困,外婆家离得远,交通又极不方便。我的记忆中娘亲每次回娘家都是步行,我们兄妹在后面一路小跑跟着。走到每次必经的那条大河时,我们便停下来,洗洗脸歇一会儿。然后再踩着大石头过河。过完河,开始爬坡继续前行。当时我们这儿没种花生,每次外婆都会让我娘亲带一篮花生回来。从遥远的外婆家提着一篮花生走回来,中途不知要歇多少回,换多少回手。等回到家时,胳膊腿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见了街坊邻居,娘亲总还是会这人一把那人一捧,把花生分给大家尝尝。对此,我们兄妹们颇为不满,娘亲就常教导我们说,再稀罕的东西自己也不能吃独食,能叫别人都尝尝那才叫好呢!母亲的泛爱之心和分享意识,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如今。

记忆中的娘亲不仅有爱心而且还有孝心。我记事时,爷爷都不在了,奶奶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是我的娘亲一直陪伴照顾我的奶奶。寒来暑往,娘亲时时处处都在为奶奶着想。这一切,都让小时候一直跟奶奶睡觉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小时候听娘亲告诉我们说奶奶很可怜,是旧社会贩卖人口从鄢陵那地方被卖过来的,到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娘亲就视我奶奶为亲生母亲,家里的鸡蛋都是留着给奶奶吃。那时候物质匮乏,没啥营养品,大冬天娘亲就专门蒸点熟面,里面搓点红糖,让奶奶早上烫着喝。到现在我还记得我早上放学后,有时还偷着喝奶奶的熟蒸面呢!每年十一月份奶奶过生日,娘亲总会亲手做一桌子好吃的饭菜来招待姑姑们。有热的凉的甜的咸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我的娘亲虽然不识字,但总是会想尽办法让我们生活得更体面。我上学前班时,娘亲用碎布头为我缝制的小花书包,令小朋友羡慕不已;我上小学时,娘亲又用花布头为我缝制的沙包让我自由玩耍;我上初中时,学生流行背黄书包,娘亲又为我买了新黄书包;直到上高中,我每天都是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尽管有些是两个姐姐的旧衣服,但娘亲总用那双巧手把衣服修整得大方合体。饭食上,娘亲更是换着花样让我们吃好。最使我难以忘怀的,就是娘亲继承了爷爷的祖传芝麻叶烤饼。烙的大大的、厚厚的发面饼里面,放有调料和油,表面全撒上一层芝麻,然后用刀切成三角形,放到灶炉边炕的黄焦,那吃起来真个叫绝!可惜,我从今往后再也吃不上娘亲为我烙的芝麻叶烤饼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年我那拥有三寸金莲、93岁高龄的奶奶常跟我娘亲说:将来你肯定要享你这小闺女的福。我在家里排行最小,也是家里面唯一的大学生。直到我娘亲闭上眼睛那一刻,我都很自责,不知道究竟让娘亲享了我哪点福……

想见音容空有泪,欲聆教训杳无声。如今娘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天了,女儿怎么都想不到,上个月初还有说有笑,毫无病痛征兆的娘亲,您怎能这样说没就没了呢?您让我们姊妹几个如何接受呢?都怪这该死的病魔,从你住院到你闭眼的那一刻,仅53天就夺走了您的生命……
我亲爱的娘,希望您在堂里再也没有病痛与折磨!您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都将会成为我的最美回忆!

作者简介:郭润霞,白杨镇五区人,宜阳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从教24年,性格开朗,爱好广泛。

主播简介:田俊换,网名田添,宜阳县白杨镇人,白杨镇五区教师,人生信条“努力做好自己”。

(责任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