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我给课本绘插图
文/樊春亮

最近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事件,连续几天上了热搜,闹得沸沸扬扬,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开始以为只是不同人群的审美观所产生的分歧,后来经过仔细浏览发现插图中的儿童不仅口眼歪斜表情诡异,目光呆滞游离,甚至还有纹身、穿黑丝和星条旗等不雅行为,缺乏少年儿童应有的纯真和朝气,要知道儿童阶段正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事事关每个儿童的身心健康,难怪大家反应如此强烈。

回想起不久前,我想给亲戚家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送一本成语故事或者唐诗绘本作为生日礼物,几乎跑遍了市里的书店都没有找到满意的,不是插图设计不合理,就是内容粗制滥造,牵强附会,最后只好无奈放弃。而在40年前,我上幼儿园和小学时,虽然当时的造纸和印刷技术没有现在先进,但教材插画美观得体,栩栩如生,处处充满童趣和正能量,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连在地摊上几分钱租看的小人书也是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比如《小兵张嘎》、《草原英雄小姐妹》、《渡江侦察记》等,这些英雄形象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有朋友建议说你的画就可以给学生做教材插图呀!我连忙摆手,自己虽然喜欢空闲时间画几笔消遣,只是仅仅热爱而已,给教材绘制插画远远不够,但却引起了我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插画才能真正深得儿童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呢?
一直喜欢丰子恺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他的画在民国时期就入选当时的学生教材,非常受欢迎而家喻户晓。内容有外出写生时捕捉到的乐趣,有对于自己子女的成长记录,还有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抨击。在今天看来,他的画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却生动有趣,惟妙惟肖,富有哲理和诗情画意。我几乎临摹了能在网络上找到的他所有的漫画,每日一练乐此不疲。

在2020年初疫情居家期间,有朋友介绍说可以免费在线上试听学习国画,我于是买来颜料和宣纸准备消磨时间,跟着老师学画一些小写意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每天三节课雷打不动,坚持学习了几个月,逐渐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觉得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底才能欣赏和理解国画艺术。如果能把丰子恺的漫画和国画二者结合起来,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该有多好?

终于有一天无意中在小红书上看到笔名叫厚闲儿的国画,让我眼前一亮,她的风格既有丰子恺的诙谐幽默,又有国画的色彩韵味,充满童趣和乡土气息,画面闲适、安静和唯美,并且文案也写的温暖而有诗意,好多人都留言好想生活在她的画册里,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天真烂漫的乡村生活。于是,我每天盼望着她的更新,并坚持临摹,也使我的业余生活充满乐趣。偶尔有朋友来家,我兴奋地让大家欣赏,他们一个个都非常喜欢,爱不释手。于是我慷慨大方的让他们自己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画带回家,这也极大的鼓舞了我的热情,画画已经俨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对于久居城市水泥森林里的小朋友,应多一些祖国名山大川和自然田园风光的插画,既能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怀和走进大自然的兴趣,又能了解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规律,促进智力开发和保护视力,而不是天天宅在家玩手机游戏、看电视,足不出户。
同时能多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和传统游戏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学习了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还有我们小时候玩的踢毽子、跳绳、顶拐拐、翻绳、滚铁环等游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让孩子知道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

再增加一些田间和家务劳动的画面,让孩子从中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以及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和团结协作。现在有些小孩甚至大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道大米是从地里种出来的,还以为是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应有尽有。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也可以让家长、学生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课本插图的设计,集思广益,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从中选出最优秀作品,既能反应和代表大多数人的审美和情趣,又能做到寓教于乐。

对于当今儿童教材插图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教材编审工作人员抱着对每一个儿童认真负责的态度,认清自己肩上的担当和使命,为祖国的花朵描绘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插图。使他们从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和希望。


樊春亮,女,1970年出生于陕西韩城,爱好文学和韩城当地民俗文化,先后在《韩城文学》、《渭南网》、《都市头条》等公众号发表文章50余篇。
